为什么说读懂南北战争就能读懂美国?

这几天我们很有意思的看到都是白宫代理幕僚长马尔瓦尼在发言,而原美国白宫幕僚长约翰·凯利已于去年底去职,他的一个口头禅是:“我们缺乏妥协的勇气”。他的解释与二十世纪中叶流行的对南北战争起因的解释相呼应。通常被称为“浮躁的一代”的解释认为,两国之间的冲突并非源于根本上的分歧,而是源于政客们的争吵,他们的煽动性和狂热最终破坏了政治体系。

为什么说读懂南北战争就能读懂美国?

我们的英文书上,林肯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演说中那句“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可以说是举世闻名,而我们的历史书上现在也很天真的认为,支持废奴主义的北方打败了大奴隶主为主的南方,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但实际上,一开始林肯为首的北方人并没有废除奴隶制的打算,废除奴隶制只是南北战争开打之后,北方不利,然后出现号召黑人参战的一个战术性考虑。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北方的工业基础需要发展,而出现保护性关税,而南方奴隶主以殖民经济为主,主要靠棉花出口获利,强烈反对北方出台的关税保护政策,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又不能如约翰·凯利所言“我们缺乏妥协的勇气”心平气和去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不得不爆发了战争。

为什么说读懂南北战争就能读懂美国?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奇葩是,林肯总统本来提议由名将罗伯特·爱德华·李指挥联邦军,而李在情感上一直反对南方脱离,并曾于1861年在信中猛烈抨击为南方行为“完全是一场错误”,背叛开国先烈。然而他在战争开始之后,却不得不效忠于出生地,维吉尼亚,而加入南方联盟。我们只有这样理解,在美国人眼中,所谓信念其实远远没有利益重要。

为什么说读懂南北战争就能读懂美国?

1862年夏天,美国政府开始允许美国黑人携带武器。9月林肯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南方叛乱各省的黑奴为自由人,可以参加美国军队。到战争结束时,将近20万名黑人士兵,其中一半以上是前奴隶-曾经为联邦事业战斗。

事实上,美国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各种级别的社会撕裂和族群撕裂,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构建了现代美国的政治基础。可以说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获益的一方和失意的一方,奴隶制存废只不过是这个政治经济冲突的表象,在利益和矛盾无法用谈判和协商的手段来解决的时候,最后诉诸武力就成了必然。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历史趋势,谁能代表先进生产力,不管短期的成败,长期而言必然会淘汰落后生产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适者生存”。但身在局中的人是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既得利益的,而这些人刻意模糊历史进程中的最重要冲突因素,各种保护主义层出不穷,却有意模糊真实的社会关系,他们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