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2019年1月4日,时隔两年,再次回到自己工作多年的德阳市人民医院,朱仲伦竟生出些许陌生感。自己所在的骨科搬到了医联体医院,全院的门诊电脑系统换了新的版本……虽然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朱仲伦却总觉得自己把心“落”在了非洲,“落”在了毗邻北大西洋的那个叫几内亚比绍的西非小国。

「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2016年12月21日,中国第16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到达非洲,朱仲伦和其他16名队员生平第一次踏上了这片神秘、遥远的土地。

作为市人民医院骨科的主治医师,朱仲伦是在这支医疗队成立并开始出国培训几个月后被增补入队的。

“接到通知时感觉很突然,也很意外。”朱仲伦说,家人始终让他放心不下:女儿还在读幼儿园,母亲刚做了眼部手术,岳父又有冠心病,年近八旬患有严重慢支炎的父亲身体时好时坏……

但家人的一致支持打消了他的顾虑。母亲对他说,“现在,国家需要你去……”

临行前,朱仲伦作了各种最坏的打算,甚至写好遗书,悄悄夹在跟妻子的《结婚证》里。

「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在非洲,朱仲伦被留在了比绍的几内亚比绍军队总医院,这座由中国援建的医院规模不算很大,却是几内亚比绍最好的两所医院之一。

之前,医院只有一名当地骨科医生在此兼职,朱仲伦成了这里唯一的专业骨科医生。

朱仲伦在非洲的第一次门诊是跟一名叫拿破仑的当地医生一起的,“当时来了一位因伤口感染大腿发生严重脓肿的病人,用手一碰,整条大腿就像一只装满水的气球一样晃荡。”

在国内遇上这种情况,医生首先得对患者进行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然后再作处置。然而,拿破仑在目视检查了一下后,用碘伏给患者作了简单消毒,连麻药也不用,就在诊室里切开患者脓肿部位进行引流。

不断流出的脓液恶臭、患者撕心裂肺的痛苦嚎叫……朱仲伦看得心惊肉跳。

「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呆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由于条件限制,当地医生对骨折患者很少进行手术治疗,通常都是简单处理一下创面就包扎了事。

而当地人没有受伤后及时就诊的习惯,常常情况严重后才到医院就医,因为感染导致肢体坏死并截肢的情况屡有发生。

朱仲伦说,那些日子里,他感觉自己每天都在目睹生与死中煎熬。

到非洲一个月左右,原本身体有些好转的父亲病情突然恶化。为了不让朱仲伦担心,家人并没有告诉他。

“我后来还是从医院的慰问信里知道了这一消息。”朱仲伦连忙联系上妻子,才知道父亲当时的情况已经不行了。

2017年大年初二,父亲与世长辞。远在非洲的朱仲伦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每每想起,他总禁不住潸然泪下。

“不要说手术技巧什么的,就连起码的无菌操作的意识都没有。”朱仲伦发现,医院不仅没有专门的消毒室,就是工作多年的医护人员,连戴手套、口罩这些细节都需要中国医生反复提醒。

「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朱仲伦从这些“小节”开始对当地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纠正,为此他向拿破仑学习葡萄牙语和当地人常说的克里奥尔语,而拿破仑也把他认作师傅,向他学习骨科知识和手术技巧。

当地缺医少药的状况多少有些出乎朱仲伦等中国医疗队队员们的预料,作为国家军队总医院,最好的设备竟是一台国内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使用过的CT。

而朱仲伦所在的骨科,甚至连手术中常用的钢针、钢板、橡皮止血带这些耗材都没有。

2017年7月,妻子临到几内亚比绍探亲前,朱仲伦特意给她列了一张长长的采购单子,让妻子带着在国内自费购买的上千元手术耗材飞到非洲。

在非洲两年,朱仲伦记不清自己接诊过多少患者,做过多少台手术,但对一个叫菲利普的小男孩却记得很清楚。

给菲利普做的手术,也是他到非洲后做的第一台手术。

「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10岁的菲利普因摔伤造成左侧肱骨髁骨折,受伤后一天母亲才带着他到医院就诊。

朱仲伦接诊后发现骨折部位移位严重,并且肢体极度肿胀,有演变为骨筋膜室综合征,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的风险。

朱仲伦马上联系手术室准备手术,可手术室却称氧气不足,而且没有麻醉师,让菲利普转去国立医院治疗。

「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不料一个多月后,菲利普又来到了朱仲伦的诊室,“这时我才发现菲利普根本没有手术,他的肘关节已经僵硬,骨折处也已经畸形愈合”。

朱仲伦立即亲自安排,并请来中国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麻醉师配合,为菲利普进行了手术。

妻子之前探亲时带来的钢针,在手术治疗中派上了用场,菲利普也成了几内亚比绍军队总医院第一个用钢钉固定骨折部位的患者。

由于当地国情、社会复杂,在非洲的两年,除了有组织的义诊,朱仲伦和医疗队的队员们大多是在医院度过的。

尽管如此,还是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危险和恐惧。

刚去了两三个月,朱仲伦就开始出现头痛发烧的症状。他当时也没在意,但此后不久接连又有几名队员出现了类似症状。

队里赶紧召集大家全面体检,结果发现包括朱仲伦在内的好几个人都感染上了疟疾。

由于当地环境卫生状况极差,蚊蝇肆虐,在非洲的两年里,朱仲伦竟三次被感染上了疟疾。

作为外科医生,职业感染是对医生健康的一大威胁,尤其是非洲这样一个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高发的地区。

在一次为当地患者进行手术时,朱仲伦不慎被手术器械划破了手指。“说实话,当时心里非常害怕。”手术一结束,队里立即对这位患者和朱仲伦进行了检查,“好在结果都是阴性”。

为了保险起见,朱仲伦还是坚持服用了一段时间的免疫阻断药物。

在一次去岛上义诊归来的途中,因正值雨季,队员们乘坐的铁船遭遇了狂风巨浪,船身左右摇摆倾斜超过40多度,海水不断涌进船舱,“不要说我们没见过这样的阵仗,就连当地人都吓得惊慌失措,不住在胸前划着十字。”好在最终一船人均安然无恙。

「奇人」德阳医生在非洲:三次感染疟疾、托妻子从国内自费购买耗材为患者手术

几内亚比绍总统夫人接见中国医疗队队员

2019年新年前夕,朱仲伦和其他16名队员完成援非任务返回国内。

回国第二天,妻子便陪着他赶回老家。父亲墓前,朱仲伦一跪到底,失声痛哭。他告诉父亲,自己没有辱没医生的称号,没有愧对绣在胸前的那面国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