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紀錄片高速迭代中,《決勝無人機》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文 | 圈叔

馬達轟鳴、速度飆升、你追我趕,鏡頭裡的畫面讓人目不暇接;或糾纏或抽離、或對峙或摩擦,連續穿過形態各異的賽道……這並不是大型賽車比賽的現場,而是日漸勃興的無人機競速。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無人機的實用功能或許遠高於觀賞功能。隨著技術革新,無人機競速已然呈現出不亞於賽車競速般的“速度與激情”。近日,企鵝影視聯合Zoomin.TV製作、騰訊視頻獨家播出的《決勝無人機》,用紀實手法描摹正值火熱的無人機競速新潮,讓觀眾在驚歎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沉浸式地感受到這一新鮮運動賽事背後的青春勢力和人文溫度。

互聯網紀錄片高速迭代中,《決勝無人機》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一個來自未來的遊戲,開啟紀實影像全新視角

當前,無人機已廣泛應用於諸種影視內容的拍攝創作過程中,但對於這個技術本身,大家卻知之甚少,聚焦無人機這一“小眾”題材的作品更是鮮見。

作為國內首部關於無人機競速的紀錄片,《決勝無人機》通過呈現7名中國頂尖飛手的競賽過程,讓這項運動得以通過影像化的方式呈現。需要承認的是,無人機競速是一項小眾賽事,紀錄片這一品類也不像綜藝、電視劇般能輕易引發全民關注、熱議,當“小眾”遇上“小眾”,又要如何突破圈層桎梏躍入大眾視野?

互聯網紀錄片高速迭代中,《決勝無人機》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嚴格意義上,《決勝無人機》並非是單純的紀錄片樣式,它與去年大火的《奇遇人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紀實+真人秀”模式有機結合的創新探索作品。真人秀機制的介入讓敘事脈絡變得錯綜複雜、精彩迭出,也為這部新型紀實影像鋪墊了更多可能性。前三期節目中,7名飛手之間展開了緊張激烈的淘汰賽,從“末世”工廠賽道,到司馬臺長城穿越考驗,再到齊雲山飛行比拼,不到最後一秒,孰勝孰負不見分曉,觀眾的期待在無人機的急速飛行中被牽引至高潮……“很高能”“很刺激”是這部紀錄片帶給觀眾超過紀錄片形態屬性的更直觀感受。

除了有震撼的視聽體驗,《決勝無人機》更試圖用細膩的情感打動人。“《決勝無人機》不僅有酷炫的飛行技術,更富有人情味。”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經理朱樂賢這樣介紹這部作品。為了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的無人機文化,片中大篇幅採用人物的第一視角,讓主人公站在年輕人的立場上袒露心聲、表達態度。無人機競速的專業術語和操作模式在他們的講述中變得通俗易懂,無人機飛手之間的通力合作、共同成長同樣滿含真摯情感。

互聯網紀錄片高速迭代中,《決勝無人機》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在剛剛播出的第四期節目中,攝製組深入飛手的生活,帶著觀眾用鏡頭去探尋他們痴迷於無人機的緣由,如何去練習、生活,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書寫在這些年輕飛手臉上的青春與自信,以及某一瞬間流露的不安與彷徨,都在不經意間觸動著人們內心的柔軟,併成為了觀眾與無人機、無人機文化以及這部作品相互共情的基礎。

極致視聽加之真實感情,看似“小眾”的《決勝無人機》由此獲得了大眾化傳播的潛質,成功為當前國產紀錄片的類型填白補缺。眼下,國產紀錄片正不斷尋求自身的類型突破,市場上不斷湧現出對於紀錄片作品的多元化需求取向。《決勝無人機》以無人機競速這項未來感十足的競技運動為切口,深度剖開科技的人文內涵,為大眾視野之外的這片領域聚光,給紀錄片未來的類型化發展注入了大量靈感。

是青春力量的宣誓,更是新潮文化的強勢崛起

“小眾”從來不是問題,“無人機”也不是一個有距離的名詞。第一批00後已經成年,更多新事物開始湧現、流行。作為深度浸潤在流行文化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渴望被關注、渴望被認同。有如“無人機競速”這樣的新型賽事運動已然成為了一種彰顯個性的重要標籤。在《決勝無人機》背後,值得被開掘的是當下年輕人樂於開拓視野、勇於接受挑戰、敢於突破自我的積極精神品質。

互聯網紀錄片高速迭代中,《決勝無人機》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回顧作品的既有播出,我們看到了7名中國年輕飛手對於無人機競速的熱愛、萍水相逢卻難以割捨的兄弟情誼以及敢於用智慧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態度。三場比賽過後,海浪(李坤煌)、頌文(陳頌文)、KONG(孔海森)脫穎而出,將前往埃塞俄比亞、印度尼西亞迎接史無前例的飛行挑戰,其餘選手只能抱憾離開。

有歡愉也有悲傷。對於情感的表達,《決勝無人機》始終剋制,“沒有失敗的勝利,總歸有些平淡”——片尾常以這樣的平實感喟發出正確看待生活成敗的理性聲音。年僅14歲的初中生小胡(胡乾惕)首輪就被淘汰出局,隨後他作為中國國家隊最年輕的隊員出戰2018年首屆世界無人機錦標賽並獲得成年組第7名、少年組第2名的絕佳成績……《決勝無人機》不斷將視角延伸,記錄下無人機飛手的成長軌跡,傳遞出年輕態度、青春能量。

互聯網紀錄片高速迭代中,《決勝無人機》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與此同時,觀眾也能在作品裡感受到,無人機競速並非是一項僅限於追求感官刺激的娛樂,還是一門需要挖空心思、廢寢忘食鑽研的“學問”。第四期節目中,脫穎而出的海浪、頌文和KONG全力準備飛躍活火山熱岩漿的挑戰。為了能夠順利過關,三人對現有的無人機進行不斷改良,尤其是海浪、頌文,還連續熬夜設計出了新型的木製螺旋槳、水冷系統以及超視距中繼系統,小小的無人機在他們的手裡成為了大學問。

而集結了來自中國、荷蘭、埃塞俄比亞、印度尼西亞四國的頂級影視製作力量,《決勝無人機》也完整記錄了飛手們跨越世界上最活躍的埃塞俄比亞·爾塔阿雷火山,和全世界最為獨特的印度尼西亞·宜珍藍色熔岩火山的這一“穿越地域之門,挑戰死亡火山”的終極任務。在四國團隊的協同合作下,這些精彩的畫面也將在陸續更新的內容中呈現。

互聯網紀錄片高速迭代中,《決勝無人機》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說到無人機競速在中國的興起,與我國科技的急速發展有著密切關係。深圳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地,被稱為“世界無人機之都”,數據顯示,深圳擁有2000多家無人機企業,佔全球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2017年,深圳無人機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而《決勝無人機》最終勝出的三名優秀飛手也均來自廣東。在一定側面上,《決勝無人機》延展出了我國當下高精尖技術的發展樣態——無人機競速步入大眾視野的背後,是青年潮流文化的異軍突起,同時也是中國科技實力持續抬升的現實縮影。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從《決勝無人機》中可以清晰聽見,梁啟超在遙遠時代裡對於年輕人的殷殷期盼有著來自當下的回聲。

平臺重磅加碼,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不再是口號

騰訊視頻對於年輕人的喜好有著極為敏銳的捕捉能力,在紀錄片領域同樣能夠對準年輕人的口味。無論是此次的《決勝無人機》,還是此前的《風味人間》《王朝》,都牢牢圈粉了一大批年輕人。如何做到讓年輕人愛看紀錄片?騰訊視頻一方面打造了多品類、廣覆蓋的內容矩陣,另一方面又構建了優質內容常態化輸出機制。

互聯網紀錄片高速迭代中,《決勝無人機》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不止於此,騰訊視頻還與金鐵木團隊、五星傳奇、大夥兒紀錄等14家國內製作團隊,英國廣播公司(BBC)、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日本放送協會(NHK)、英國獨立電視臺(ITV)、探索頻道(Discovery)、Lion、IFA等7家國際製作團隊達成合作,在內容構建上,集結全球力量共同挖掘年輕人的喜好,打造“年輕人愛看的紀錄片”。而《決勝無人機》就是其與海外優秀廠牌深度合作的成果。

《決勝無人機》由企鵝影視聯合全球頂尖的Z世代視頻公司Zoomin.TV打造。一直以來Zoomin.TV專注於生產反映年輕人生活樣態和氣質風貌、迎合年輕人視聽需求和觀看品味的視頻內容,這與騰訊視頻“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的願景不謀而合。強強聯合之下,《決勝無人機》得以如此異彩紛呈。

互聯網紀錄片高速迭代中,《決勝無人機》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作為年輕人新潮文化的代表,無人機競速在越來越多的目光彙集中已經頗具力量,騰訊視頻此次的聚焦,為其再添了把火。正如《決勝無人機》中的教練蔣斌所說,“騰訊視頻作為大平臺敢為人先,選擇這個題材,並以大量投入來關注這個題材,對於整個行業的意義和影響力是無比深遠的,而大平臺、大媒體的加入,對於中國無人機運動的推廣,肯定是具有積極良好作用的。”Zoomin.TV 中國區總經理葉爾夏特也表示,“Zoomin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與騰訊視頻合作,共同記錄中國競速無人機飛手的故事、記錄他們的征途與探索。希望我們能夠憑藉在全球的製作力量佈局,在未來生產更多優質的Z世代內容。”

以專業化的手法呈現出紀錄片應有的質感和旨趣,《決勝無人機》可謂完成了一次高水準的華麗炫技;紀實影像與真人秀模式融合並生的創作手法,更開啟了未來紀錄片發展的多元可能。此外,多元合作下誕生的《決勝無人機》也將騰訊視頻在紀錄片領域的戰略佈局清晰勾勒了出來——一支即將攪動整個行業浪潮、創造全新變革的紀錄片生力軍已經初具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