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鄉鎮產品品牌做成中國國際品牌,有方向!

【行若www.sinobd.com導言】 21世紀屬於中國,這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而中國品牌能否藉此機會強大起來?先搞懂這些再說......


首先,做品牌前先回歸品類

把鄉鎮產品品牌做成中國國際品牌,有方向!

先廓清一下中國品牌如何國際化的問題:很多中國民企同時走國內國外2條線。更多的是順當開拓國內主戰場時,覬覦國外市場,期望全面提升品牌價值,國際化品牌形象。

想法很好,但請線瞭解下這個世界需要你成為怎麼樣的品牌,才能接納你。

把鄉鎮產品品牌做成中國國際品牌,有方向!

行若(www.sinobd.com)從服務眾多外貿型客戶中得到經驗:企業先忘掉品牌,迴歸品類來思考畢比較合適。也就說:別人先看你屬於哪個品類,然後再看你佔哪個位置。

消費者先決定品類,其次才是品牌,所以品類比品牌更重要。拿飲料來舉個例子,可口可樂、紅牛和佳得樂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三個品牌。但是消費者不是去想:我是喝可口可樂,還是紅牛,或者佳得樂?相反,消費者首先會想的是:我是喝可樂,還是功能飲料,或者其他類型的飲料?對品類的決定永遠在品牌的前面。

把鄉鎮產品品牌做成中國國際品牌,有方向!

有意思的是,以上3個品牌因為佔絕了品類頭牌,所以容易被購買,但排行第二及後面的品牌,就沒那麼幸運了。

每個國家都與不同的認知關聯:人們對美國的認知是電腦和軟件、對德國的認知是工程技術產品(比如汽車和工業產品),對法國的認知是紅酒、時尚和化妝品,對意大利的認知是美食和時尚,對瑞士的認知是手錶,對蘇格蘭的認知是威士忌。

那麼,中國給人們什麼樣的認知呢?以前他們對中國認知是是“世界的代工廠”。中國只有產品,沒有品牌。如今,網上喧囂的中國新4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本質依然是產品(硬產品和服務軟產品)。何況,共享單車已經要涼!

今後中國企業要走向世界,可能被快速接受的只有幾個領域:服裝、化妝,茶、工藝品,以及互聯網創新領域。而互聯網創新方面,即便國內做的很牛,但複製國外的話,那些國家或城市的生態未必能滿足這些產品,比如:外賣。因為人工成本和職業習慣等,未必能使快遞發展得如國內那樣。

把鄉鎮產品品牌做成中國國際品牌,有方向!

令外一個領域就是很傳統卻極具潛力的行業:製造業。無論是民用和工業產品,很多外向型企業已經初具國際化品牌意識,但認真實施品牌戰略的還是少數,尤其是工業領域,很多低調的民企產品很具競爭力,但在品牌包裝方面拖了不少後退,這點亟待改變。

品牌國際化應當遵循的策略

公關建立品牌。製造正面公關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請名人代言你的品牌,例如國際明星,甚至藉助國家領導人的影響力。中國如此,美國也如此。在2009年,布萊克·奧巴馬曾經突然造訪一家叫Five Guys的美國快餐廳。這次造訪在媒體中產生了大量的公關。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許許多多的創業者喧嚷著要成為Five Guys的加盟商。在奧巴馬造訪之前,Five Guys只有377家餐廳。三年以後,Five Guys的單店數量已經達到了918家(至今已經超過1000家),Five Guys成為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連鎖餐廳,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總統的到訪。

把鄉鎮產品品牌做成中國國際品牌,有方向!

利用文化優勢。品牌在未來的競爭中應該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這個充斥著成千上萬種不同產品和服務的世界裡,消費者做消費的決定是建立在品牌基礎上的。沒有品牌,普通消費者要做出快速而簡單的決定是非常困難的。

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品牌文化打造。

比如品牌的原產地文化,它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即使是一個國際品牌,它也會來自某個具體的國家。惠普和戴爾是兩個來自美國的國際品牌,豐田、本田都是日本的國際品牌,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由美國工人在美國生產的日本汽車,但這並不會帶來什麼改變,它們仍然被看成是日本汽車。

把鄉鎮產品品牌做成中國國際品牌,有方向!

在時裝和化妝品領域,比如歐萊雅、香奈兒、愛馬仕和LV,它們都是法國的品牌,古馳、 阿瑪尼和普拉達都是意大利的品牌。而提到餐廳,很多美國人馬上就會想到中餐廳,這就是文化在消費選擇上的影響力,它是品牌的價值承諾。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個消費品類都可以找到一個可對應的文化元素,例如飲料行業可以與中國茶文化對接,時裝可以與中國服飾文化融合,等等。

所以,茶、改良古典服飾,工藝品等,是最先適合成為國際的中國產品品類。

再談談品牌名。對於一個英語國家的消費者來說,品牌名應該簡短並且容易發音和拼寫,此外,品牌名應該聽起來還能讓人聯想到“中國”。

把鄉鎮產品品牌做成中國國際品牌,有方向!

很多民企雖然做出口,可很多年了,老外客戶依然念不好它的名字,這盒企業直接採用拼音有莫大關係。比如“百雀羚”,雖然百雀羚在讀音上聽上去像是一個亞洲單詞(其實不必要是中國單詞),但是說英語國家的人很難發出“Baiqueling”這個音。

在用拼音造企業英文名的道路上,中國企業走得很遠很遠,給自己帶來很大不變,也造成國外市場認知和傳播障礙。

所以,中國企業,尤其是民企,在服務海外客戶得同時,想更好的積累品牌資產,不妨認真審視現有品牌的國際化表現。早點採用一攬子解決方案,解決的可能不僅僅是獲得訂單這麼簡單。而是長遠的市場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