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际级别科技大奖的农科项目,你了解多少?

1月8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出285个项目。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五大奖项。. 大会揭晓了简·迪安·米勒等5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农业科技项目表现尤为亮眼,有30多个项目获得科技大奖。其中,由农业科技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完成的农科项目斩获了8项大奖。获奖的农科项目涵盖领域较广,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等均有触及。. 赶紧看看农业相关领域具体是哪些项目、主要完成人和完成单位获奖吧!

这些国际级别科技大奖的农科项目,你了解多少?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徐明岗研究员牵头完成的“我国典型红壤区农田酸化特征及防治关键技术构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开展了6个典型省域长期监测试验点近30年联网研究,明确了典型红壤区农田酸化时空演变特征,创建了以“石灰类物质精准施用降酸、有机肥阻酸、减氮控酸”为核心的酸化防治关键技术,研发了酸性土壤调理剂等产品,集成了区域特色的农田酸化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德权研究员牵头完成的“羊肉梯次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首次系统解析了我国羊肉加工特性,创建了适合我国饮食习惯的羊肉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研发了梯次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了“羊肉加工特性不清分级分割准确率低、品质劣变重货架期短、工业化程度低品质保持难”三大技术瓶颈,实现了羊肉加工从“手工经验”向“标准化工业化”的跨越。

其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植保学院黄丽丽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深化产业合作、拓展合作领域,该项目组自2011年起头成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推广体系。经由过程培训班、讲座、现场会等培训各级技术人员、企业营销人员和果农50余万人次,并经由过程电视片、册本、明白纸、网站、qq及微信群等媒体资源展开广泛的技术服务,扩大了成果利用范围和范围。 在苹果主产地陕西、鲁、甘肃等9个省区共建立试验示范点103个。. 项目技术经由过程试验演示近三年累计推广1923万亩,挽回产量174.7万吨,累计增收节支94.5亿元。

记者获悉,“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也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项成果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张延龙教授参与完成的,为该奖项的获得贡献了“西农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