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18年11月23日起陸續發行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幣和紀念鈔一套。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2枚,紀念鈔1張,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紀念幣的中央位置為董必武手書“中國人民銀行”六字。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第一套人民幣是從1947年開始設計的,1948年正式印刷發行,當時由於董必武任華北財辦主任,所以就請他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大字。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董必武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董必武

董必武早年曾經考取秀才,清朝時學部授予拔貢學銜,之後在學校任教。在延安時期,他親自用蠅頭小楷工整地抄寫授課內容給子女學習用,可見他的書法功底深厚,有著特殊的文人氣質。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董必武書法

他所題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字屬於柳體範疇,結體遒勁、法度嚴謹,端莊、穩重而不失典雅,為第一套人民幣增添了色彩。


此次發行的紀念鈔,“中國人民銀行”字樣採用的是從第二套直到現在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幣的書法。1951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特意從故宮博物院借出一支宮廷毛筆,請馬文蔚先生題寫了這六個字。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馬文蔚的書法學習北魏著名碑刻《張黑女墓誌》,印在人民幣上的書法體秀潤端莊,在張黑女的基礎上又融入自己的風格。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馬文蔚

《張黑女墓誌》刻於北魏時期,此志原石已亡佚,現僅存清何紹基藏剪裱孤本。魏碑字體主要是刻在石碑、造像或摩崖上,是把寫好的字帖在石頭上,然後用刀鑿等工具進行雕鑿。由於書寫的工具和介質都是堅硬的質地,所以呈現出來的風貌就和用柔軟的毛筆書成的迥異。魏碑字體適合展現莊重、雄強的氣勢。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張黑女墓誌》

中國文字屬於象形文字,而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書法藝術又是中國獨有的,其他文明雖然也有象形文字但是它們都逐漸沒落了,只有中華民族在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延續併發揚了書法藝術。瞭解中國的歷史可以把書法看作主軸,從書法中可以看到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書法高度凝練了中華文明的精髓,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一把鑰匙!

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比較成熟的貨幣,楚國發行的蟻鼻錢開始出現了文字。蟻鼻錢上的文字多為“咒”,也有人認為是“晉”,看上去非常像鬼臉形狀,所以又叫做“鬼臉錢”。戰國的文字處於承前啟後的時代,上承春秋時期的金文,下啟秦漢的篆、隸,被後世稱為“大篆”。這種字體風格凝重,結構整齊,筆畫勻圓,形體方正,漢字被稱作“方塊字”就是這個時期打下的基礎。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戰國時期楚國蟻鼻錢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任命李斯為宰相,統一了六國文字,並且把大篆簡化為小篆。小篆用筆圓轉,結構勻稱,體態典雅疏朗。幣制方面,秦始皇廢戰國時期的其他貨幣,統一為“半兩”錢。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李斯

由於錢的形狀為圓形方孔,字體的兩側為弧形,如果按照常規寫法必然顯得呆板。“半兩”採取屈就回避的方式使得兩側也略呈弧線;文字上下有充裕的空間,就可以適當拉伸相應的筆劃,這樣就完美的把文字和錢形融合在一起,這種方式一直被後代鑄幣所借鑑。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漢代半兩錢

唐朝剛建立,為了取“開闢紀元”的含義,把貨幣定名為“開元通寶”,早期的字體為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

歐陽詢是唐朝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筆力勁健,點畫雖然瘦硬,但神采豐潤飽滿。歐陽詢書法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起筆和收筆處有飛挑的態勢,這一點在開元通寶的“元”字上就顯露無遺。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唐開元通寶錢範


“元”的上下兩個橫畫緊密靠近,下橫起筆處向上挑起,收筆處頓收成直角,像宮殿屋簷的凹曲屋面(如下圖黃色虛線部分),剛健而又靈動。如果兩個橫畫寫成常規的平直效果,則會毫無生氣,不能不驚歎古人把書法、建築融會貫通的奇思巧計。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北宋時期由於經濟的高度發達,雕版印刷術也成熟完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宋代紙幣交子和會子

宋人從帝王到文人都追崇精緻的極簡主義,這一藝術上的風向也反映到貨幣上。“交子”上印刷的字體也是屬於歐體範疇,工匠們在雕版時使用簡練的筆法,但在轉折處又略加變化。書法強調橫平豎直,但是工匠們也沒有嚴格遵守這一規則,橫畫稍微挑起,撇捺採取險峻的斜勢,這種以險取勝的書法之美使得宋版書成為文人高價收藏的原因之一。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宋徽宗對書法、繪畫有著極高的造詣,他利用皇權把藝術推廣到全社會各個角落。他親自主持北宋畫院——宣和畫院的工作,招收畫師還親自出題目並且親臨監考。在他的力主之下,宋代的文人畫、名家書法、瓷器無一不是後世追捧的收藏品。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同樣沒有忘記在貨幣上留下自己的手筆。他的書法在學薛曜、褚遂良的基礎上,借鑑唐人寫經字體,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宋徽宗是個昏庸肥胖之人,但是他的書法卻是飄逸瀟灑、犀利俊秀,這種反差也是令人唏噓不已,“字如其人”這句評語在他身上顯然是無法成立的。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泰和重寶是金代章宗時期發行的貨幣,錢文是文學家、書法家党懷英所書。泰和重寶書體為篆書,党懷英書寫的筆畫好像玉做的筷子一樣纖柔勻稱、結構工整、形狀特別優美典雅,所以又叫作“玉筋篆”。由於泰和重寶製作精良、字體優美,在中國錢幣史上稱作“金錢之冠”。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宋元之後雖然書法依然十分興盛,名家也層出不窮,但是由於他們沒有突破前人,所以後來的書法家在唐宋名家面前顯得毫無底氣,書法藝術也日趨沒落。這種情況同樣也反映在錢幣上,明清以降錢幣的種類繁多,數量也遠超前朝,但是錢幣上的文字卻沒有創新,顯得毫無生氣。


從新版五十元紀念幣看歷代錢幣上的書法史

中國的書法自遠古時代誕生以來就不斷地演變、進化,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時代風格。錢幣為我們研究字體的演變,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確鑿的物證。書法藝術不僅是書寫的技巧,它蘊含了哲學、美術、雕塑、建築、武術、中醫等等文化信息,我們應該發掘其中的文化內核,賦予時代風貌,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