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查分季|老考生說CPA考試

作為一個經歷了16、17年兩個考季,並且一直關注2018年考季的老考生,算很老了。作為非財會專業畢業生備考CPA,一家之言寫一點非財務專業備考CPA的事情。

我有個好習慣,深知一個道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後半句未必達到,前半句,是必須做的。

首先"知己"。我的基礎很"糾結",非財務專業,但是過了CFA一級,說0基礎也不對,算有基礎那一類的。

再來"知彼"。CPA考試,全稱註冊會計師考試。六門專業、一門綜合。至少兩年通過考試(每年全國大概有100多個,比考清華是難一點的,清華一個省收100個呢。)

專業六科分別是:會計、財務、審計、稅法、經濟法、戰略。

繼續分成三類:

計算類:財務、稅法(兩門考試在考場可以使用搜狗輸入法的V模式,幫助提升做題速度)

背誦類:經濟法、審計、戰略

啥都有:會計(要算、要背)

此外,通過很多人的備考經驗、考試經驗,發現了搜狗輸入法V模式這種方便考試的"利器"、重點恆重的分值分佈等消息。綜上,根據CFA的基礎,我確定了財務是必考的又根據大學寫一堆商業計劃書的經驗(基本的戰略分析、戰略選擇、戰略實施都瞭解),戰略也是必考的。但是其他四個科目,並不知道還考什麼。

然後我就繼續摸底,看自己屬於哪一類。不同人,筆者分為幾類,請大家看筆者畫的"時間—基礎分類矩陣"

注會查分季|老考生說CPA考試

當時畫完這個矩陣,我覺得,這6個類別,根本沒囊括我,我屬於有點基礎,時間不是太充足也不是太緊缺的折中類。算了自己大概有750小時複習時間,最後選定四科(會計、財務、經濟法、戰略)。確定考這四門之後,我繼續分類:

基礎好點:財務、戰略

基礎差:會計

沒基礎:經濟法

或許很多人以為我考了以上全部,實際現實很骨幹"畢業季+初入職一堆培訓",到國慶節還在加班,結果灰溜溜只考了財務和戰略,其他四門大壓力留給2017年了,真的很坑。

以上,我的經驗,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很簡單,統計自己備考CPA的複習時間,一定得確保幾個事情:

1、 不會有太多其他因素打擾:繁忙出差、緊急項目、女生的懷孕生孩子、其他考試撞車等因素;

2、 就算一年中其他時間很忙,儘量確保9、10月能輕鬆,或者能順利請假

,也是可以保證最後做真題快速提升的;

3、 學生群體(尤其是碩士研究生在讀群體)一旦有意向考CPA,在還有學生身份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複習,作為學生,即使忙,時間是可以保證的,很少會出現職場上一系列自己不可控的突發狀況。

不努力,不會成功;努力是成功的必經之路。但是努力未必一定會成功。通過CPA考試,不管是一年過六科專業,還是兩年、三年通過六科專業,幾乎每個人積攢的學習時間,都是超過了1000小時。2018年考季在出分後徹底告一段落,2019年早早開始,早早收穫,加油。——來自一個老考生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