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日軍為何投降?

用戶61402240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投降?他們確實不想投降,但是他們也沒有了其他選項!



戰爭後期,面對盟國的封鎖,其國內資源匱乏,早就沒有條件支撐他們繼續打下去。但是那時的日本人已經瘋了,他們喊出了“一億國民總玉碎”的口號,這意思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一定要死磕到底!他們甚至考慮哪怕給日本島打沒了,他們也要給天皇送到偽滿洲國,在偽滿洲國繼續戰鬥!這難道不是瘋了?💀


美國鑑於沖繩島戰役付出的巨大犧牲,重新估算了攻佔日本的代價,最後得出結論:代價太大,難以承受。所以8月6日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此時的日本人並沒有從瘋狂中走出,他們認為美國只有一枚原子彈,他們認為還有偽滿洲國作為退路……

蘇聯人一直以《蘇日中立條約》為藉口拒絕出兵,當他得知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之後,知道大勢已定,於8月7日晚9點多召見了駐蘇日本大使,告知:《蘇日中立條約》即刻作廢,蘇聯紅軍明日對日宣戰!大使一看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只能匆忙回去通知國內……而後,關東軍也一敗如山倒。



8月9日,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這下日本人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原來美國並不是只有一枚原子彈,而蘇聯已對日宣戰,偽滿洲國也已經去不了啦……


8月15日從廣播裡傳來日本天皇的《終戰宣言》……無論你如何總結日本人為何投降,中國人民浴血奮戰,付出的巨大的犧牲都是不能忽視的,勝利的號角里流淌著中華兒女不不畏侵略的怒吼……勝利的旗幟上浸染著中華兒女不畏犧牲的鮮血……


樵漁閒談


打不過了,再打亡國滅種了,為何不投降?

日本為何投降,投降其實是停戰的一種方式,停戰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雙方勢均力敵,都不想耗下去了,籤協議,停戰。另一種是,雙方實力懸殊,明顯打不贏了,由戰勝國解除武裝,放棄抵抗,這叫投降。而日本就是屬於第二種,而朝鮮戰爭屬於第一種情況。


日本的戰爭之路

從晚清的甲午戰爭開始,日本就一直處於一個瘋狂的階段,吞併了朝鮮,之後發動了日俄戰爭。1931年又發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全面侵華。而1939年,挑釁蘇聯,被狠揍一頓。隨後開始南下東南亞,進而對美國開戰。這個時候開始,日本就走上了覆滅的道路。

盟軍的反攻

其實日本在進攻珍珠港之後,並沒有真正得到什麼好處。反而是美國準備了一下,就開始了反攻的過程。1945年的時候,不管是歐洲戰場還是亞洲戰場,形勢都已經十分明朗了。法西斯國家做的都是無意義的抵抗,

美軍在太平洋上,已經打到了日本本土外圍,可以說這個時候,日本大勢已去了,美軍的轟炸機每天都臨幸一下日本本土,東京都被炸的面目全非了。這個時候,日本仍然堅信自己有抵抗餘地。



盟軍曾經多次催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讓他們停戰,然而日本人又臭又硬。多次催促未果,美軍很瀟灑的扔了兩顆原子彈在日本本土。這個時候,日本才有投降的打算。


與此同時,蘇聯從西線調集部隊,開赴遠東地區,上百萬的蘇軍南下,幾天收拾掉了關東軍。這就意味著,日本的一條後路被盟軍斷掉了,不投降也不行了。

投降時機

盟軍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日本的一個願望,保證了天皇不被廢除。日本什麼時候投降,投不投降,跟誰投降,這都是看天皇安全不安全,天皇不安全,不好意思,血戰到底。當天皇可能安全了,立馬投降。估計天皇也怕和蘇軍投降,當年沙皇可被滿門抄斬了。



日本這個時候投降,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如果像德國一樣,被打到了首都,那個時候投降就不一樣了。那個時候,不光分區佔領,受到的制裁將更嚴重,而且,天皇絕對保不住了。


戰爭和打架其實是很像的,兩個人鬥毆,當對方打斷了你三條腿,而對方沒什麼事的時候,你就要求饒了,因為再打,命就沒了。


御史三大人


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本來模稜兩可的態度終於明確。於是和日本在沖繩上演了一場激烈的焦土戰,20多萬沖繩軍民喪生,琉球時代的文化財,全部付之一炬。


隨後美國以沖繩為基地,對日本本土,包括東京,神戶,橫濱等重要城市狂轟濫炸,投下了數十萬噸炸彈和燃燒彈。


然而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分子還想頑抗,他們制定了焦土作戰計劃,甚至幻想著一億總玉碎。終於,隨著兩顆原子彈的爆炸,給日本軍國主義份子以最後的一擊。也炸醒了日本的天皇和人民。


他們終於意識到,不能再如此了。否則日本可能要被炸光光,成為一片焦土,到時候雖有人還沒來記得與美英法中討價還價,自己可能就連小命就沒有了。


所以兩顆原子彈給日本帶來的致命一擊,是加快日本投降的助推器。


當然了,日本在中國,東南亞市場受到的頑抗和反攻,導致日本節節敗退,勝利無望。這是根本原因。戰爭的勝利不可能發生在邪惡一方身上。



北京不冷東京熱


日本帝國主義的戰敗投降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究其原因,其實世界戰爭大趨勢索然,也包括日本國內經濟、政治的壓力都在起作用。

在亞洲戰場,中國頂住了日本侵略者一開始企圖速戰速決的壓力,戰爭進入了持久消耗戰階段。在東南亞同時開闢了印度戰場、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新加坡等戰場,並計劃進一步向澳大利亞及新西蘭進軍。在廣闊的太平洋上,偷襲珍珠港後同美國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海戰對決,並在中途島、塞班島等進行了殘酷的爭奪戰。

在亞洲北部還要提防已經從蘇德戰爭泥潭中抽身的強大的蘇聯紅軍。可以說,德國和意大利戰敗投降後,此時的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在和全世界進行舒適決戰了,一個彈丸島國單挑英法美中(蘇聯是在1945年的最後階段才發兵進攻關東軍的),可謂是貪心不足蛇吞象了。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國內經濟已經完全支撐不起龐大的軍事戰爭消耗,即使當年的日本在軍國主義狂熱分子的操縱下舉國上下都處於一種對戰中和侵略癲狂的狀態,但是工業體系和經濟對戰爭的供給已經是杯水車薪了,整個國家基本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而隨著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的覆滅,導致美國逐漸佔據了上風,控制科日本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此時的美國頻頻飛抵日本本土,對於東京、大阪等政治、工業重鎮進行大轟炸,給日本政府和普通民眾造成了心理上的重創。

1945年進入8月後的戰爭的一系列進展,成為壓垮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的最後時刻。1945年8月6日,為了避免採取大量傷亡的登陸戰以及在先蘇聯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三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1945年8月5日200架戰機從大琉球島及硫磺島基地出發,對東京及其機場與九州進行轟炸;炸彈與子彈齊下,日本又有十二城市受重創;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達密約》,隨即發表在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百萬軍分四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駐守東北之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此時的日本關東軍兵力僅有70萬人部署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蘇聯紅軍投入到遠東戰場則多達150萬人,雙方的裝備也相差懸殊,於是蘇聯紅軍在中國東北橫掃日本關東軍,與此同時,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降。


垚鑫淼森焱


日本戰敗投降是唯一出路,別無選擇。

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無石油丶鋼鐵及其他戰略資源。中途島海戰後,戰爭局勢發生逆轉。國外資源運輸航道已被美國掐斷。太平洋戰爭前掠奪的資源基本耗盡,打光了。支撐戰爭體系已破產。

②日本本土、首都東京遭到美國軍機狂轟濫炸。2顆原子彈的爆炸是催化劑,粉碎了日本決策者利用本土的進行堅決抵抗的信念。

③蘇軍出兵滿洲(中國東北)迅速打垮日本精銳關東軍。斷了日軍軍部妄圖將日本天皇遷往滿洲依託大陸進行頑抗的最後一絲念頭。

④在國際上日本的軸心國盟國德丶意法西斯已徹底戰敗投降。日本陷入空前孤立丶絕望的境地,毫無翻盤希望。

⑤“1億國民全體玉碎”已成1句空洞口號。不投降還有別的出路嗎?



趙凡丁201


日本戰敗投降的幾個核心因素是:人口不足,鋼鐵石油資源不足,過於低估侵略地區的持續戰爭能力。兩彈只是催化劑,偷襲珍珠港本身是一個戰略博弈,而且沒有博弈成功。從那之前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從戰略角度出發,德三錯誤少一點,主要是對蘇戰爭過於樂觀。


神奇的熊熊


最沒有智力的問題!小日本最後連十幾歲的孩子都送上了戰場,他們已經沒有成年男人了!小島國被美國人的飛機炸的沒一處好的!連正常的一日三餐都沒得吃,再沒投降就亡國滅種


水雲間81706351


早晚必投降!只是原子彈讓日本認識到,再打下去什麼都沒有了!只能提早投降!再晚一點投降,美軍,蘇軍攻入日本本土,那時投降就是另一種版本了!美,蘇分別佔領。日本有可能被分解。沖繩原流球群島可能獨立。


手機用戶61959222822


廣島,長崎在兩顆原子彈,核爆炸陰影籠罩下,也是眾多日本人的心理陰影,一瞬間,一切都成了雲煙。愛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必將戰勝法西斯。


我愛家愛我


1、當時德國、意大利已經投降,日本舉世皆敵,全世界就剩日本在堅持抵抗,已經沒有勝利的希望了。

2、二戰後期,反法西斯的國家已經逼近日本本土,美國的轟炸機在日本轟炸,日本海上的運輸線已經被切斷,日本經濟已經崩潰,人民的生活已經朝不保夕,加上蘇聯對日宣戰,日本害怕美國原子彈的威脅,日本天皇為了保全皇室,最終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