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多地女性加入“黃馬甲”遊行 扮“瑪麗安娜”代表自由與革命


當地時間2019年1月6日,法國,6日,巴黎、圖盧茲等多地女性加入“黃馬甲”遊行隊伍,街頭舉行集會抗議政府改革計劃。

在巴黎示威現場,一名女性裝扮成“瑪麗安娜”,在街頭翩翩起舞。

瑪麗安娜,是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象徵,就其外延意義而言,她還是自由與理性的擬人表現。

關於瑪麗安娜的起源,一向眾說紛紜。據說,“瑪麗”和“安娜”是十八世紀法國勞動階層中流行的女性名字,令人聯想到農婦和女傭。

1792年法國南部皮伊洛朗縣的詩人紀約姆-拉瓦博爾創作的一首革命歌曲《瑪麗安娜的康復》,歌頌了新制度的到來,成為傳唱一時的名曲,“瑪麗安娜”這個名字也第一次成為新法蘭西的象徵。

關於瑪麗安娜的形象,有人認為來自雕塑家弗朗索瓦-呂德在七月革命後創作的在凱旋門的浮雕上高唱《馬賽曲》的女武士。

1848年之後,第二共和國內政部開始徵集繪畫、雕塑、徽章、錢幣、印璽等象徵共和國的圖案標誌,以取代那個腐化的、恥辱的王權和教權的法蘭西。瑪麗安娜形象被規範化,正式成為自由、共和和革命等理念的化身。

如今,瑪麗安娜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國家象徵和政府機構標誌,寓意著政治意義上的法國及其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