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報需要花很多錢嗎?別誤解了,不用花錢,這樣做福報更大

常聽別人說,越佈施就會越擁有,按照佛教的觀點,今生能夠大富大貴的人,他的前世一定是一個樂善好施的人,甚至於在多生多世都做過了很多佈施,才會有今天的善報。而如果今生貧困潦倒,多半是前世的吝嗇,沒有佈施所造成的。

有很多的社會成功人士,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想得到,就必須先舍,舍的越多,得的就越多,這與佛教理論不謀而合,當然是十分正確的,但是有的人會憤憤不平,前世的事情,自己現在並不能做主,難道前世吝嗇,沒有佈施的因,今生就註定要窮困一輩子嗎?

修福報需要花很多錢嗎?別誤解了,不用花錢,這樣做福報更大

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簡單的這樣來理解,自己的前半生多半是受前世的影響較大,而後半生過得如何,就看自己前半生的所作所為了,因此,從現在開始做佈施,並不算晚,至少今生今世到最後還可以享用。

說到佈施,其實分為很多種,有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財佈施得財,法佈施得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好像一切都從佈施中來,今天我們不講佈施,介紹另外的兩個修福報的方法,不用花一分錢,只要堅持做到,不僅福報越來越大,修行功夫也會越來越深。

修福報需要花很多錢嗎?別誤解了,不用花錢,這樣做福報更大

1、持戒

當年釋迦摩尼佛將要涅槃的時候,弟子阿難問到將來我們以誰為師呢?佛答說:以戒為師。可見戒律在修行中的地位有多重要。一個不受戒律的人,很難想象他能有什麼成就。

在佛門中,最根本的有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若是直接從字面上來理解,很多人都說自己能夠做到。其實這些戒律都有其拓展開來的引申含義。

修福報需要花很多錢嗎?別誤解了,不用花錢,這樣做福報更大

不殺生很多人都說自己做到了,其實,我們平時所吃的各種肉類,不就是在間接的殺生嗎?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素食,那些屠夫,飼養員早就改行去了。佛教提出了善巧方便,若實在做不到素食,可以買三淨肉吃。即:沒有看見殺害,沒有聽見被殺時的哀嚎,不專門為自己所殺。想想我們平時的所作所為,為了保證肉類的新鮮,我們精挑細選出來,看見了,聽見了,也是專門為自己所殺,只是自己沒有親自動手而已,這樣難道就不是殺生嗎?

再說不偷盜,很多人認為自己又不是小偷,怎麼會去偷盜呢?所以也做到了。其實,所謂偷盜,就是不是自己的東西堅決不拿。比如公車私用,利用單位的紙張私自打印自己的東西,順手牽羊把公司剩餘物品帶回家,等等,這不是偷盜又是什麼呢?能真正不貪小便宜,分清公私,分清你我,堅決不越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才能算是真正的持戒了。

修福報需要花很多錢嗎?別誤解了,不用花錢,這樣做福報更大

2、忍辱

很多人修行之所以沒有成就,就是改不了自己的不良習氣和個性。遇到一點不順心,不順意的事情就和別人過不去,看不慣,有意見,這其實是跟自己的內心過不去。

師父說,我們修行中人,一定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這才是我們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如果學佛學了多年,修了多年,自己的脾氣,性格一點都沒改,豈不是枉費了大好的光陰嗎?實在是太可惜了。

修福報需要花很多錢嗎?別誤解了,不用花錢,這樣做福報更大

要做到真正的忍辱,就是要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對任何人,任何事,出現了任何境界,自己的心都不隨之而轉,永遠都保持一顆平常心,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去面對,尤其是自己遭到了無端的指責,甚至於羞辱,辱罵之時,不僅不要心生怨恨,更應該轉念一想:他是來幫助自己修忍辱的,幫自己消業障的,有什麼好生氣的呢?感謝他都還來不及。這樣一想,境界就轉過來了。不在為境所困了。

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真正的持戒和忍辱,一定能修來極大的福報。所謂厚德載物,自己的功夫越來越深,對於境界不起妄想,分別之心,統統納入內心寬闊無邊的大海,德行也就愈加深厚,能夠承受的福報也沒有窮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