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大家好,我是优米妈。

昨天《狗十三》在腾讯视频上线了,还没来得及去电影院的你,泡壶茶,在家看,绝对值。

这部电影在2013年拿下了第64届柏林电影节国际评委会特别推荐奖,以及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后,被禁播5年,而今豆瓣评分高达8.4。

看完后,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从头哭到尾,有的人压抑得说不出话来。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做“父母皆祸害”,这个青春剧就是一部再贴切不过的“中国家庭教育驯化史”。

每个人都曾是孩子,被驯化成了大人,然后再驯化自己的孩子。

01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13岁少女李玩的成长,有这么几个环节:

1. 爸爸擅自改了李玩的兴趣班志愿后,掏着钞票,试图讨好愤怒、委屈的女儿,却不知物质上的丰厚,弥补不了精神上的贫瘠。

2. 爸爸送狗,李玩和狗有了感情后,爷爷弄丢了狗。

大人们搞不懂,不就是一只狗嘛,李玩至于这么痛苦绝望、无理取闹吗!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孩子丢的不是狗,而是爱与理解。

3. 大人们买新狗后,逼李玩承认:这是旧狗回来了。

4. 李玩好不容易喜欢上了新狗,因为狗咬了弟弟,继母让爸爸把狗卖去狗肉店。

5. 李玩借酒消愁,回到家等着她的是爸爸的一顿暴打和一句“打你,是因为爱你。你不懂,是因为你太小。”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李玩终于变乖了,成长的代价是:

牛奶换红酒、旱冰换刀冰、倔强变懂事、敏感变麻木、心软成冷漠、开心成忧郁。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在这个过程中,

李玩呐喊过,抗争过,但没用。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爸爸摆出一副“大家长”作风,很暴力,却“有效”。

02 13岁的孤独、告别与妥协

13岁的李玩开始走进孤独,和孩子的天地告别,向成人的世界妥协。

爸爸笑了,“我娃懂事了!”

爷爷奶奶也笑了,“娃听话,真乖!”

什么是懂事

你得隐藏自己的想法,迎合他人。

什么是听话

你得照做,最好别思考。

曾问着“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的李玩,就是这样被磨平了棱角,一步步变成懂事的大人的。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李玩“成熟”了。

第24期《奇葩说》里,马薇薇说:

“成熟真的是一件好事么?它只是一件让我们活下去的事而已。

一个能让所有人都快速长大的社会,一个让你变成你讨厌的人还甘之如饴的社会,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这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独特个性与思想的早衰和夭折。

03 爱→无奈

我一直觉得爸爸是爱李玩的,只是他忘了自己也曾是个13岁的孩子。

他知道女儿喜欢物理,但英语是她的短版,分数和升学更重要。

他知道女儿想去天文馆看宇宙展,但他不得不周旋于饭局。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客户夹狗肉给李玩,他看女儿的眼神很复杂,他忍耐,他不敢站出来保护她。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他得顾着家庭权威,得讨好客户,得追名逐利。

像很多中年爸妈一样,他活得焦虑又无奈。

他想把自己对人生的认知及适应社会的方式倾囊相授,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

我们大部分人,也是这样成长起来后,这般活着的。

当中年危机撞上青春叛逆,你一定要想明白2件事:

1. 青春是什么?

2. 对策

我希望你永远别活成“李玩爸”。

04 青春的模样

1. 独立自主

聊到这个话题时,姚姐特有感触。

儿子快高考了,她希望孩子选择本城市的大学,可以周末回家、方便照顾,但儿子却想离父母越远越好,吼叫道:

“我读什么学校、报什么专业都是我自己的事,我不会跟你们讨论,你们也不要干涉我。”

说完就甩门而去,留下姚姐心寒不已。

青春是什么?

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

喜好不一样了,

穿着不一样了,

有了不一样的朋友,

开始对我们说“不”。

青春是孩子与父母分离,走向独立的过渡期,你得成全他的自主“蜕变”。

毕竟活出自己才不枉此生嘛。

2. 暂时叛逆

有的孩子的独立意识、个性化时期始于11、12岁,

有的18、19岁,

有的几乎不叛逆,

有的成年后才开始挑战原生家庭的价值观。

叛逆的背后,是一个探索、感受、思考的过程。

打破固有观念地释放自己,才能真正想清楚要过怎样的一生。

3. 需要隐私

很多想好好谈心的爸妈,是这样吃“闭门羹”的: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你把孩子设为星标,不愿错过他的任何一条朋友圈,点赞、评论,积极互动。

于是,他屏蔽了你。

你借着送水果的名义,敲开他的房门,看看他在干什么,有没有认真做题。

于是,他把门反锁了。

家人不是非得靠这么近的。

黄磊曾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这是他内心最宝贵的财富,哪怕他的日记、手机放桌上,我也不会看!

尊重隐私,才是十几岁孩子最想要的。

4. 认为同龄伙伴比家人更重要

同事大超的亲身体会是: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这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更关注自己能否很好地归属于同龄人,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中年的疲惫,遇上青春的拧巴,谁也别狼狈,爸妈的救心丸在此。

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05 中年爸妈的救心丸

1. 放手

依赖着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放手,慢慢退出。

让孩子自由选择,成为他自己。

别用旧观念束缚孩子的无限可能,这是他的未来,是超出我们想象所及的人生。

2. 共情

在这个电影里,爸爸有无数的机会,他可以承认丢狗是大人的错,可以安抚李玩,可以帮她找狗,可以不让她吃狗肉,可以让她哭出来……

爸爸放弃了所有共情的选项,选择了最伤人的方式。

这很像我表弟一家,爸妈每天陪上初三的儿子做作业,周末替他排满补习班,没收和考试无关的书,轮番敲警钟。

表弟怨声载道,学习的热情也耗得差不多了。

没有人问问孩子的感受。

他想被理解,被鼓励,他想自己探索世界,规划人生。

你要看见孩子的情绪,才聊得下去。

3. 倾听

青春期的孩子更喜欢父母静静地陪伴,而不是无止境的唠叨。

有时,你安静地开着车,或只是坐在他身边,孩子就会主动跟你说话。

少说多听+启发式问题,才是最正向的引导。

4. 相互尊重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扪心自问,

所有不懂得尊重的爱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你把孩子的赤诚之心弄丢了。

尊重,不只是社会的法则,也是家庭的。

5. 开心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见过2种爸妈:

一种,像李玩爸一样,对领导哈腰,向老师送礼;熬着工作,还着房贷;没什么爱好,也理解不了孩子的想法。

他们的孩子,长成了不断迎合、辛苦度日的“大人”。

另一种,对生活充满热情,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他们来说,人生没那么多委曲求全,倒是充满着真实自我的绽放。

他们的孩子,是积极努力,好好活着的“幸运儿”。

你,快乐地做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6. 站在孩子这边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的一生过得非常丰富,每一项事业都是内心兴趣的所在。

这背后,他的原生家庭功不可没。

他喜欢化学,在家做实验,不小心气体泄漏,差点伤到狗狗,爸妈只是叮嘱一番,并没有阻止。

他喜欢研究电路,爸爸就给他买机器,让他自己探索。

校长冤枉他烧书,妈妈力挺:“我们家每个人都爱看书,一个爱看书的人不可能去烧书。”

李玩多盼望爸爸能站在自己这边,帮她说一句“孩子爱狗,不吃狗肉”,她就能忠于自己地“不想吃就不要吃了”。

你捍卫的不只是孩子的自我,更是他充满乐趣的一生。

我在想,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他不该是三岁让梨,规规矩矩,毕恭毕敬的;

他应该是满街乱跑,跃跃欲试,不那么听话的。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世俗的眼光与评判,在我们和孩子活出自己、妙趣横生的日子里,又算得上什么呢。

愿我们永远别活成“大人”,

也愿我们的孩子永远别懂“狗十三”。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米妈觉得生个娃还是赚到的,因为:

最好的镜子,就是你的孩子,扫码回复“镜子”查看。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有娃后,我才看懂了《小王子》,扫码回复“王子”查看。

我,13岁,与大人同流合污

更多前沿育儿理念与实用育儿知识,关注“优米妈”就能看到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