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二,力助大家提高申論備考深度!

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二,力助大家提高申論備考深度!

之前,小編髮表了一篇“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一”的文章,深受大家歡迎!所以,現在小編繼續發力,為大家推出“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二”,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多多收藏、點贊和轉發!

熱點三:科技創新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當前我國落後的自主創新能力,與經濟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家知識產權

局局長指出,中國有 99%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專利,這極大地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我國在自主創新方面,主要存在四個問題:一是企業在自主創新體系中的主體位置沒有

確立,二是企業、科研所、大學三方在創新相關市場上的流動不夠活躍,三是缺少各領域創

新的領軍人才,四是知識產權相關政策法規不夠完善。這些問題反映了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

弊端,也體現了中國教育體系中“重知識傳授、輕動手創新”的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能得

到提升,勢必阻礙企業走向世界,做大做強,不利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也不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因此,我們要認清形勢,居安思危,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

新型國家,為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首先,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完善相關法規政策。相關立法部門要抓緊研究,完

善知識產權制度,制定和企業密切相關的產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從法律上保障和促進自主

創新。各地各部門要出臺政策,為企業建設創新平臺,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成立“自主創

新專項金”,納入公共財政預算體系,資助中小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稅前抵扣和稅

收減免退徵等制度,給科技創新以優惠的政策環境。

其次,要確立企業在自主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

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聚攏,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

生產力轉化。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注意加強與企業的溝通,鼓勵和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增強自主創新意識,鼓勵企業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放在戰略的、長遠的地位。

第三,要加強科研所、大學、企業三者間的聯動,促進創新供需信息的流動。各地政

府要積極引導和大力發展專利事務所等創新中介機構的建設,使自主創新更反映企業的需

求,充分利用已經開發的新技術。

第四,要加快推進創新教育體系改革,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只注

重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動手能力,思考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客觀上造成了創新人才的匱乏。

因此,要從學校教育抓起,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將知識傳授與動手創新並重,為

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一線

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湧現。

第五,要加強國際間的科技合作。鼓勵外商來華投資建立科研機構,鼓勵國內企業與

國際間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合作。

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以“世界上少有速度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自主創新能力能

否提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

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熱點四: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的理念指導下,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

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公正執法為標誌,承擔相應責任的政府。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

首先,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要把自己定位於服務者的角色,做市場的“裁判員”,而不是“運動員”,做市場主體的服務者,而非市場主體;要實行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企分開,政府和中介組織分開,堅決把不該由政府管的由企業、市場、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等管理,該由政府管的切實管理好;要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許可等法律法規的建設,減少行政審批的程序;要杜絕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的現象,要改變部門政府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正常現象;要探討研究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制改革,最大限度地避免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的現象。

其次,要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健全公共服務體系。要建立完善的公共財政支付體系,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建立健全覆蓋教育醫療、就業和社保、食品衛生與公共安全的公共服務體系,並注意適度傾斜於農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調節城鄉、區域間的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要繼續推行電子政務,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要繼續完善各級各部門的“政務大廳”,推行一站式服務,在基層建立“政務超市”,做到“想為人民所想,急為人民所急”。

第三,強化社會管理。要依法管理和規範社會組織,社會事物,化解社會矛盾和收入等等,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

第四,要依法行政。各級政府機關都要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善於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和其他行政事務。要繼續堅持各種行之有效的民主監督制度,確保公共行政權力的公正、有效運行。要強化政府機關問責制,樹立責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我們相信,隨著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不斷推進,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會更加職能化、制度化,政府與老百姓會越來越近,幹群關係會越來越好,我們的社會也會越來越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