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1.15”戰鬥結束後,越南的傳統節日——春節就到了,不知道是吃了敗仗的緣故,還是真的準備過年,反正陣地上的越軍老實多了,連槍炮聲也很少聽見。

“打!提議‘春節停火’的是越南,破壞‘春節停火’的也是越南……” 2月11日,就在越南人過完春節不久,一軍以一師6個加強連偷襲和強攻越軍140陣地、138陣地等18個據點,經過一天的激戰,我傷亡106人,殲滅越軍419人,全部攻克並堅守住了奪佔的陣地。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2.11”出擊拔點作戰,不僅狠狠地教訓了口是心非的越南人,同時也給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曆春節送上了一個大禮包。

這一仗快要結束時,我看到新華社昆明軍區分社的一位記者在軍前指採訪,他寫道:“新華社老山前線2月11日電,越南當局今天又出兵騷擾我西南邊疆,我邊防部隊忍無可忍,被迫進行自衛還擊……”我說:“今天是我們主動出擊的呀,怎麼能說越軍先動的手呢?”他笑了:“這是外交鬥爭的需要,越南人還說‘春節停火’吶,他不是照樣在跟我們幹仗嗎?!”想想也是,軍事行動也好,外交鬥爭也罷,首先考慮的是如何維護本國利益!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經過媒體對前線將士保家衛國事蹟的廣泛宣傳,加上春節的臨近,黨和政府及全國各族人民更加想念戰鬥在雲南老山前線的指戰員們——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前面我已經提到過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繼1984年春節看望慰問雲南邊防部隊,在1985年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再次率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楊尚昆、總政治部主任餘秋裡等領導同志來老山前線看望慰問官兵,並揮毫題寫了“國威軍威看西南”7個大字,要求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向前線將士學習,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再立新功。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國家民政部和各省市黨委、政府對前線的慰問非常及時到位。除了紅色的慰問信,還有床單、毛巾、餅乾、奶糖等慰問品。最受一線官兵歡迎的慰問品,當數那種袖珍型半導體收音機了,它體積不大,攜帶方便,可以在陣地上解悶,只要換換電池就行了。特別是來自部隊駐地和參戰官兵家鄉的慰問,更是讓官兵們激動不已。杭州市民政局的同志帶著一卡車雙寶素,冒著炮火專程趕到老山前線,代表市委、市政府慰問一師官兵,此情此景讓許多官兵流下了幸福的淚水。他們激動地說,第二故鄉的領導和人民對我們這樣好,我們即使在戰鬥中犧牲了,這輩子也值了!我的老家江蘇省興化市,雖然經濟不怎麼發達,也給我寄來了一封慰問信和一支白鏽鋼的鋼筆。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也有一些參戰官兵沒有收到家鄉的慰問信和慰問品,心裡很難受。他們感到自己很沒面子,在戰友面前抬不起頭來,為啥都是到老山前線參戰的,人家老家的領導就能記得他們,給他們寄信寄慰問品,我們家鄉的領導和親人就怎麼把咱們給忘了呢?華東某省籍的幾個戰友,雖然收到了縣裡的慰問品,但對省裡一點表示也沒有想不通,就給省委主要領導寫了一封信,省委主要領導打開一看,竟是一張白紙,上面畫了3個大問號。堂堂的省委主要領導那能受得了這個,他當即責令辦公廳回信,讓前線部隊調查寫信的是何許人也?部隊很重視,對該省籍戰士進行了逐個詢問,雖然大家嘴上都沒有承認或說不知道,但寫信的幾個戰士心裡清楚,也非常生氣:“我讓你調查,調查你媽的個逼!現在老子命都不要了,還怕你調查個球啊!”他們把在陣地上吃剩下來的豬肉罐頭的骨頭,打了一個小包,再次給這位省委主要領導寄了過去……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我聽說這件事後也很生氣,對該省籍戰友的行動非常支持!這個省委主要領導當得也太沒有水平了,自己擁軍支前工作沒做好,還要責怪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戰士。真是豈有此理!這樣的領導幹部怎麼能擔大任呢?!

其實,戰士們並不在乎家鄉給他寄什麼東西,而在於你的心意,在於你心裡有沒有他。如果逢年過節都想不到前線軍人,那擁軍支前豈不是一句空話?!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當然,這只是一個插曲。更多的地方黨委和政府擁軍支前工作還是做得蠻好的。特別是許多素不相識的人,對前線指戰員表示了極大的熱情。有的老媽媽給戰士寄了自己一針一線縫製的鞋墊,有的女大學生寄來了自己繡花的手帕和絲巾,還有的農村赤腳醫生寄來防潮防寒的藥……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的來信如雪花一般飛來老山前線。我們組織處就收到好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來信,僅王大鳴一人就收到10多封來自山東濟南市小朋友的慰問信。至於地方女青年的來信,印象深的有兩封。一封是安徽大學9名女大學生的“敬佩信”。朱卉、羅月雲、張穎媛、尤克蘭、劉麗君、牛瑛、餘紅英、宋曲霞、黃靜等9名女大學生,同住一個宿舍,她們看了解放軍在前線流血犧牲的報道後,激動不已,就商量著能為同齡人做些什麼。於是,她們聯名給部隊官兵寫了一封信:“祖國和人民感謝你們,我們這些在校的大學生更從心底裡感謝你們!是你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學習環境。我們一定要刻苦攻讀,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無人敢欺的強國而奮鬥!”信寫好了,姑娘們感到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對前線解放軍的敬意,又把各人胸前佩帶的校徽摘下來,在白底紅花的手帕上,做成了“八一”二字,爾後將一枚閃光的團徽綴在正中,連信一併寄到了前線。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我們把9名女大學生的來信和精心製作的特殊禮物作為生動教材,在部隊廣大團員青年中開展“為團旗增光,為祖國奉獻”的活動。許多團員青年含著淚說:“女大學生們給我們寄來的不只是校徽、團徽,而是克敵制勝的精神力量啊!”為了表達對女大學生的感激之情,我和王大鳴以部隊團工委的名義,代表一線陣地上的團員青年給安徽大學團委寫了信,並給大學生們寄去了從烈士、傷員身上取下來的9塊彈片、彈頭和“兩山”戰鬥紀念章。同時,還給她們贈送了一面“貢獻青春,騰飛中華”的錦旗。

親歷戰爭之三十四:感謝黨和人民記掛

還有一封是陝西姑娘李燕的“求愛信”。1985年1月20日,陝西姑娘李燕給我部寫信,表示願意把自己的愛情獻給在保衛祖國戰鬥中負傷致殘的勇士。李燕22歲,共青團員,現在某廠工作。她在信中說:“我決定找一個身殘而志不殘的殘疾軍人,這並不是我心血來潮,一時衝動,而是我經慎重考慮才這樣決定的。我這樣做,也許會遭到親戚朋友們的反對,但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她在信裡介紹了家裡的情況,並提出了擇偶條件:人品好,有上進心,年齡在22到27歲之間。“我願調往對方身邊,侍候他一輩子。條件艱苦我也心甘情願!”李燕還隨信寄來了一張近照。

1月30日,我們收到李燕這封信後,立刻給她覆信:“我們願意當你的‘紅娘’。為了對你的終身大事負責,我們正在幫你聯繫和物色合適的對象。請靜候佳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