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 小猪小猪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1月13日,是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

相传“腊八节”起源于远古时的“腊祭”,传说每年腊日,古人要举行祭祖,祭诸神活动。自周代将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南北朝时此月要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平安。

据说“腊祭”有八种神,于是便将初八确定为固定祭日,后来相沿成俗。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

三曰:腊者,逐疫,即有驱逐疫鬼之意。

随着这个古老的节日的到来,标志着春节也快要来了。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腊八节这天,民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吃“腊八粥”了。

陆游《食粥》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晚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说明食粥有利养生。从营养功效来看,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养血等作用,是寒冬时节的滋补佳品,难怪可以传承百年而不衰。

说起腊八粥,南方和北方的口味大不相同,制作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才造就了各有特色的腊八粥,有甜味的有咸味的,甚至还有麻辣味的……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 腊八习俗那么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1、中国的“食”文化

所谓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好像没有什么比“吃”更好的纪念方式了。所以很多节日都跟“吃”息息相关。比如过年吃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冬至吃饺子等......

2、商业的角度

据说宋朝的经济,还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但已经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商家为了赚钱,自然要做大做强每一个节日,而炒作“腊八粥“这种能直接入口的食品远比纯卖祭祀用品划算多了

3、养生的需求

相比求神拜佛、祭祀来说,显然粥给人的感觉要更养生一些

4、粥的和谐性强

粥对人而言非常有亲和力,由于成本低,所以不论贫富,大家都能熬得起一锅粥。群众基础好,而且粥入口即速速与人的身体契合为一体,与口与心与胃很快就相容相亲

尤其在冬季,一碗腊八粥下肚,一股暖流便从内心刷刷地升腾起来,其热量还能让一个人从内心升腾起一种安宁。所以,这也许就是腊八成为“粥的盛宴”的原因吧。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 腊八除了粥,还有这些习俗

【腊八醋 】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腊八蒜】

腊八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是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制作方法也相对简单,就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接着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腊八面】

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备用,豆子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豆子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腊八豆】

腊八豆是我国湖南省传统食品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腊酒】

“腊酒”的风俗可以追溯到周代,称为酿制“春酒”。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数千年未断。酿酒所用原料南北不同,南方多以糯米,北方多用杂粮,陕北等地区还有一种用糜子制作的稠酒,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加热饮用,暖身开胃。

古来腊八习俗多,缘何如今只剩粥?

腊八节不只代表着吃,亦代表着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

关注我,每天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