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病不談錢的時候,醫改就算成功了”,是這樣嗎?

《當看病不談錢的時候,醫改就算成功了!北大醫學部書記的一席話,振聾發聵!》這是始發於某紙媒,後來在網上廣為傳頌的一篇文章。文章中那位某大學領導關於“看病不談錢”的大聲疾呼,引來了陣陣喝彩與雷鳴般掌聲。

但是,這裡有一個概念必須釐清,那就是主張醫生看病時不談錢,還是主張醫患雙方所有人等都不能談錢?從文章語境來看,這位大學領導人於在兩端遊移的同時似乎傾向於前者,但可惜留下了令受眾通向其它想象空間的渠道——看病時醫患雙方都不應談錢。到底是該領導人故意含糊其辭還是相關媒體做出了不準確的解讀,我們尚不得而知,但其中的是非曲直,卻容不得半點含糊,必須一一梳理清楚。

第一,

醫生診治時不應該談錢甚至不應該動錢的念頭,但絕對不等於診治疾病可以不花錢。

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應心無旁騖,心中只有對患者的關愛和和為其解除病痛的渴望,而不能將與疾病無關的“錢”字引入思考範圍,更不能公開談錢;而患者呢?因沒有“錢”的“第三者插足”,從而對醫生充滿信任與尊敬——這當然包括醫患雙方在內的所有人都望眼欲穿的充滿詩意的情景。但在實際上的診治過程中呢?處在市場經濟環境之下,醫院用於診治的所有儀器和手段,能夠與“錢”這個字分割開來嗎?須知即使是時下大力凸顯其所謂“公益性”的公立醫院,假如離開了錢,連一滴酒精一個棉球一釐米紗布都無法得到!遑論諸多非公立醫療機構?明明離不開錢又在表面上拒絕“錢”的介入,是不是扭捏作態地過了點兒了?

第二,不允許醫生直接同患者去談錢,但總有人要談,不僅要談,還要一筆筆去計算清楚。

比如包括公立與非公立醫療機構在內的所有醫療機構,其財務科第一是談錢,第二是談錢,第三還是談錢。在談的同時,還要在如何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方面為決策團隊發揮智囊作用。一旦離開了這個“錢”字,不僅這個科室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甚至連醫院也儘快關門大吉好了!一個不注重經濟效益,一個不考慮投入產出,一個對“錢”字視若無睹的醫院,不論你掛營利性醫院還是非營利性醫院的牌子,都會失去基本的生存條件。

第三,醫院談錢與向患者腰包裡掏錢之間,萬萬不可劃等號。

醫院的正常運營離不開錢。可喜的是,隨著社會保障體制的逐步健全,在醫患雙方之外,醫保方強勢進場,作為患方代表參與利益博弈,這不僅大大改變了患方單兵作戰所形成的弱勢地位,也為制約醫療機構的逐利傾向提供了重要保證。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錢”字所蘊含的博弈,將在更加健全的舞臺上展開,在這種制度環境下,刻意渲染和放大醫患之間關於“錢”的話題,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了?

第四,要著力防止對“錢”的汙名化。

人類發明了“錢”,本來是源於交易的需要。善者用其行善,惡者用起作惡,時下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芸芸眾生則用其養家餬口,“錢”本身是沒有罪的。

如果是明明涉及經濟互動的雙方,都刻意板著一個個正人君子的面孔刻意迴避那個“錢”字,那麼答案只有兩個,要麼是傻子要麼是騙子。須知即使崇尚“仗義疏財”的梁山好漢,不也在“大秤分金銀”麼?對“錢”做萬般憎恨狀,做嗤之以鼻狀做不共戴天狀,實在大可不必!要知道《皇帝的新衣》只不過是一則寓言而已,如果演繹成現實版,就只會貽笑大方了是吧?

第五、歷史的教訓不應忘記。

說到“看病不花錢”,不能不讓人聯想起當年的所謂“吃飯不要錢”。其時大辦公共食堂,大家都屁顛屁顛地蜂擁而起地去吃公共食堂的“大鍋飯”,結果呢?胡吃海喝與鋪張浪費並存,是坐吃山空,是由吃飯到喝湯到湯也沒得喝,然後是大家一起餓得眼珠發藍。這種教訓,真的不應該在包括醫療衛生在內的任何領域重演了。

第六、要向前走而不能開倒車。

上面談到的文章中,曾談到那位大學負責人聲稱:“醫院的運行完全是資本主義的,市場實際上就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必須解這個扣。”說句實在話,直到現在在鍵盤上敲打這篇文字,我還是不相信上面的話真的出自一位高校領導之口!鄧小平他老人家早就說過,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且這一觀點目前已經得到從坊間到廟堂的廣泛認同!事實上這一重大理論觀點,早已經成為我們堅持改革開放的定海神針了,時至今日,怎麼能在市場和資本主義之間劃等號?這種迎風臭十里的陳腐觀念,這些早就應該扔進語言垃圾箱的詞彙,這種令人產生時空倒錯、不知今夕何夕的奇談怪論,為什麼居然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為什麼得不到應有的批評反而引來陣陣掌聲與喝彩?真真是奇了怪了!

還有據說那位位大學負責人曾大聲疾呼:“我呼籲回到從前”,試問要回到哪個“從前”?計劃經濟時代還是更早的“從前”?從發言者的語境看來,很容易令人猜想到是懷念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時代,那時的的農民靠“一根針,一把草”來治病,那時在城鄉二元結構中社會保障領域之碎片化的“低水平,廣覆蓋”,就那麼值得懷念?須知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咱們都不能甘當大戰風車的唐吉坷德,更不能試圖拔著自己的頭髮試圖離開地球。

當然,拜讀前面所提到的文章,感覺那位高校負責人在談話中也不乏真知灼見,如“醫療是個無底洞,沒有滿意的醫療”,如對“病人選醫生”制度一針見血的批評,都不乏思想的閃光,令人心生敬佩。

但謬誤就是謬誤,但在大的是非問題上萬不可模稜兩可。

芸芸眾生,大千世界,個把人故作驚人之語沒什麼,但大家在口口相傳前首先要過過腦子!這些年來,總有人時不時在仔細揣摩大眾心態後,精心畫個大餅然後拋到天上,引來眾人的陣陣歡呼與饞涎欲滴,但掉下來的究竟是冰雹還是石頭蛋蛋,不知大家仔細思量過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