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財報季,萬家公司年報誰在審?

又到年報審核季,服務於新三板1萬多家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又要忙碌起來,40家會計師事務所要應對萬餘家新三板公司,最忙的要完成899家掛牌公司的審計,而最辛苦的會計師一個人要負責30多份財務報告。

忙了就有可能出錯,去年瑞華、立信等事務所以及部分會計師受到了證監會的處罰,有些新三板公司的財務數據被監管層查出了虛假成分。因此,新三板掛牌公司找一家靠譜的事務所不容易,會計師接了活也得對投資人負責任。

中興財光華最忙

根據東財的數據,今年負責審計新三板公司財務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共有40家(剔除各地分所),其中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的掛牌公司數量最多,達899家,而根據新三板企業2017年年報的數據,中興財光華審核了886家公司的財務報告,同樣位居第一。

排在第二、第三位的事務所分別是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分別要服務779家、741家公司。此外,服務公司家數超過500家的還有立信會計師事務所(727家)、大信會計師事務所(685家)、天健會計師事務所(631家)、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536家)以及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503家)。

人們熟知的“四大”服務的新三板公司反而是最少的。數據顯示,今年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永華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要服務的新三板公司數量分別是19家、8家、3家、3家,合計33家,比去年的38家有所減少。

上述服務公司數量眾多的幾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因為除了新三板公司,還有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在等著它們。數據顯示,壓力最大的當屬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去年一共服務了1333家公司,其中上市公司588家。瑞華和天健去年則分別服務了1133家、1044家公司,中興財光華雖然要負責的新三板公司數量最多,但是上市公司這塊業務卻並不是特別大,去年只審計了32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由此看來,今年審核季依舊是中興財光華、瑞華、大華、立信這幾家事務所最繁忙。

從公司實力來看,瑞華擁有註冊會計師2500多名,數量最多,難怪受到新三板公司與上市公司的青睞。中興財光華擁有註冊會計師936名,這些人光審計899家新三板公司的財務報告就得忙上一陣子。大華與立信擁有的註冊會計師都在1200名以上,實力也非常強大。

執業質量受考驗

從上述統計的數據不難發現,幾家大所在4月底之前都得忙“瘋了”,以中興財光華 為例,2018年年報需在2019年4月30日之前披露,這就意味著1月至4月,中興財光華的會計師平均每月要審計220份以上的財務報告。

40家會計師事務所要應對1萬多家新三板公司的年報審計,又要保持對審計質量的把控,其中的難度不言而喻。

證監會會計部曾專門就新三板掛牌公司審計提出會計監管風險提示,指出由於新三板掛牌備案速度快、公司存量基數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為了搶佔市場,只重視業務承攬而忽視了業務質量控制,導致審計質量控制不到位,執業質量偏低。會計師事務所應當遵照《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21號——對財務報表審計實施的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準則第5101號——會計師事務所對執行財務報表審計和審閱、其他鑑證和相關服務業務實施的質量控制》的要求,提高並完善新三板掛牌公司審計項目質量控制。

據統計,去年瑞華、立信、大華、中天運等會計師事務所均因會計師在審計財務報告的時候未能勤勉盡責而被行政處罰過。

以立信為例,它去年被處罰了不止一次。有的是因為出具了存在虛假記載的審計報告,有的是因為沒有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進行審計,未能發現公司財務舞弊行為等。

對公司的審計不嚴是對違規違法行為一種變相的縱容。2018年7月,新三板公司ST新綠被證監會發現財務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虛增固定資產;12月17日,亨達股份又因虛構8億元淨資產被證監會處罰。

這樣的例子並不是去年才有。ST鑫秋披著2億元營收、4000多萬元淨利潤的外衣於2015年掛牌新三板,還成功融資1億元。然而2016年山東證監局開始對該公司進行現場檢查,ST鑫秋虛增收入、虛假銷售等財務造假行為浮出水面,最終山東證監局於2018年4月出具了對ST鑫秋的行政處罰決定。而在這期間,瑞華會計師事務所還審計過該公司2014年年報,並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