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12月20日,第十九届中国建筑史作品展暨第三届古建筑模型双年展在贵州大学举行。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学生们展出自己亲手制作的建筑模型,并向前来观赏的人们介绍分析。下面就来欣赏一下他们的作品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一组:南方天井院

由于受到文化、风水、宗教、宗教习惯的影响,南方天井院落同样讲究中轴对称,主要天井一般分布于轴线上,其空间序列一般为:入口-大门-天井-堂屋(两侧为卧室)-后天井-二进厅堂,呈矩形延伸。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二组:苗族民居

传统苗居干栏式建筑均为穿斗木构架体系,其承重与围护分工明确,互不影响,又简单灵活。建筑形象丰富多彩又顺应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材料的运用也采取就地取材,与环境相协调。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三组:石板房建筑

房屋结构除内部檀、椽等构件采用木材外,屋面、墙体及隔墙均采用石块及石板铺就而成,俗称“石板房”;而村寨也因此称为“石头寨”。石板房民居大多数以一种以大小不统一、却基本为正方形的石块垒砌。通过错落有致的堆叠形筑成坚固的房屋。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四组:侗族村寨

侗族村寨,依山傍水,向阳开阔。少独户,多群居。结构精巧形式多样,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侗族建房,一般都要请有经验的老人查看屋基,取地势平缓、群山环抱、坐北朝南、通风向阳的地点;用杉木、松木、竹子、茅草或土砖、土瓦、石灰等建材搭接。楼上住人, 楼下营物。前半部为廊,后半部为内室。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五组:藏族石楼

民居外部用石墙,内部以密梁构成楼层和平屋顶,城市住宅以院落作为住宅的中心。西部多石,少雨。藏族住宅多为二-三层楼,底层用于起居、接待、卧室、库房,上层用于接待、卧房和佛堂;平屋顶用于晒台,二-三层往往有木构挑楼伸出墙外。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六组:侗族鼓楼

鼓楼的形态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大体上在不脱离杉树原型的基础上揉合汉族密檐多层佛塔的造型,形成下大上小的楼塔形。鼓楼形态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高密度重檐叠加的楼体塔身。这是侗族鼓楼同汉族的重檐楼塔明显不同的地方。鼓楼形态的第三个特征是侗族的鼓楼在重檐数上皆为单数。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七组: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 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区别于其他住宅院落,北京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八组:贵州布依族民居

布依族的村寨多布置在依山傍水的平原地带,周边环境优美,利用地形的高差,选择宅基并依山而建,发挥山地竖向组合的优势,体现山地建筑的风貌。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九组:巢居 半穴居

巢居,指底层架空、上层住人的居住形式。该建筑形式是以桩木为基础,构成高于地面的基座,以桩柱绑扎的方式立柱、架梁、盖顶,最终建造成半楼式建筑,后来逐渐发展成“干栏式建筑”。

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等。

半穴居是穴居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是指穴居住宅中地穴较浅的大部分住宅。半穴居流行的地区,大体上以穴居相重合,都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半穴居的下半部空间由挖掘形成,上半部空间由构筑而成,是中国古人类从地下住居向地上住居转移的重要过渡居住形式。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十组: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十一组:吊脚楼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十二组:云南一颗印

云南中部地区的四合院住宅形式,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四周高墙,当地称"一颗印"。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居民常用的宅制,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房一坊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二坊由下辈居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角屋”两间,也是二层,但进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十三组:新疆维吾尔族民居

“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新疆民居的屋盖多用土胚拱券,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阿以旺式住宅则用密梁平顶,多用内地木构架起脊的屋顶,平面布置也采取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和汉族的住宅没有多大差别。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十四组:窑洞四合院

窑洞四合院为窑洞民居中的下沉式地坑院窑洞。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十五组:蒙古包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第十六组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因大多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又极富美感的生土建筑类型。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南方天井院、藏族石楼、半穴居……一大波中国古建筑模型亮相贵大

此次参与制作的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6级全体师生,16个作品,每一个都代表了各地学子家乡的风格。这不仅是作品的展览,更是一种情怀的寄托,是与大众交流建筑知识,感怀家乡的民族风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