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If you really want to know yourself and your country, go see the world."

- Jim Rogers

2018年的六月,趁天气还没有大热起来,我们带着两岁半的宝宝来到日本大阪,在这里度过了近一个月的初夏时光。

上一篇中我们讲了这一个月,我们一家人生活在大阪时与旅行迥异的吃与住。

接下来两篇,我们讲讲大阪的传统与现代。

来这里之前在有关大阪的信息中读到两个关键词:现代摩登和不修边幅。

大阪自江户时代就因其繁荣的美食文化被称为“天下厨房”,因海港商业贸易的发达而传承着一种商人的开放和热闹;现代的道顿崛、心斋桥、刺激的环球影城成了这个城市的名片,给世界留下一张“现代摩登”的面孔。

而在日本国内,大阪作为关西最大的城市,常常被拿来和东京作比较。大阪人被认为是不修边幅的居民,没有传统日本人的诸多条条框框,红灯亮时也会大踏步横穿满路。

这么多元有趣的城市。一个月的时间里,带着好奇和疑问我们一家人从北到南,发现了大阪有别于大众印象的传统与现代。

一. 传统

大阪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古老城市,重要的贸易港口。古时大阪称为难波,在公元4-7世纪曾经几次被定都。十六世纪日本战国年代的大英雄丰臣秀吉在这里举数十万工人之力建立大阪城,成为当时的统治中心。数百年过去,长长的历史脉络得以保留,民族传统得到广泛的传承。

1. 广泛沿用的传统纪年体系

来到大阪稍作留心,就会发现日本人仍在广泛沿用古时传统的纪年体系,即帝位纪年法。这种纪年方法源自中国古代,新天皇即位时更改年号,就像我们的万历、乾隆。2018年在日本历中被称为平成30年。平成年号开始于1989年,明仁天皇即位。此前一个年号为裕仁天皇在位期间的昭和时代。裕仁天皇在位64年,是日本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甚至比中国的在位61年的康熙爷还多三年。

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住吉大社祭祀门票上的平成字样)

有些资料中说随着日本与国际事务融合,传统纪年法已逐步被舍弃,仅留存在书本、钱币上。实际体会下来,发现文字提及年份的地方所用很多仍为传统纪年,在地铁站的宣传海报、门票等场景中尤其多见。

2. 随处可见的古风民居

在大阪市区可以见到大量的古风民居,多是两层左右的“独栋”,歇山顶、架空地板,其中有些是当代建造,也有些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我们在大阪后期居住在岸里玉出附近,这一代很多这样的居所,木质结构房屋,乌青色和瓦。内部装饰“和洋并用”,卧室一般会保持传统和式住宅装饰风格:榻榻米,木制推拉门,低床矮案,稻草清香。很少看到墙体,空间用纸门按需分隔。我们所住的地方还布置有日式庭园,园中有主人精心修剪的松柏,有红枫、地被,有瀑布、石井、陶缸、石灯笼等。几次清晨早起,天刚亮,拉开房门,泡一杯清茶坐观园林,也可稍稍体会家园中的禅之意境。

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和式房屋内景)

3. 宗庙、神佛

旅行至关西地区,一定会走访京都和奈良古都。孤独星球上更有十几页的篇幅专门描写京都,在此就不赘述。关于宗庙神佛话题,唯独讲讲在高野山的体验。

大阪南部有灵山,名高野,是日本三大灵场之一,是日本佛教真言密宗的本山,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是世界各地求学东密佛法的圣地。

从大阪难波站搭乘南海电车高野山线前往,单程路上约2个小时。南海电车的终点站名叫“极乐桥”,位于高野山脚下。山势险峻,一辆大公交车倾斜着趴在峭壁上,竟然就是要带我们上山的“缆车”。走进车内坐下,前后的乘客好像飘在头顶和脚下。列车启动、飞速上山,充满着魔幻色彩,好像还未上山已见神魔。

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高野山底的神奇缆车)

这座藏于深山云海中的佛教之城有寺院117间,在最深远处供奉开山大师空海的舍利之处称为奥之院。往奥之院的路上,是巨大的墓葬群,日本人对待亡灵的态度和墓葬体系令人震撼。这里有墓碑20余万,靠外的大多是近代和现代陵墓,有一些规模很大,以家族为单位,也能看到一些企业建立的纪念碑。一眼认出上岛咖啡,墓碑旁立着一只醒目的咖啡杯,有点阴气中的幽默感。死后能够将灵魂安放在这里,得到大师、灵山的庇佑,是一种无尚的归宿。

穿过开阔墓地继续往前,进入古树参天蔽日的古墓地区。高大的古树健壮生长,其中有些“母树”,已有六、七百年树龄,至今仍然播撒种子繁育后代。古树遮蔽下的墓群鲜类丛生,为这些石塔、墓碑更添一分历史的颜色。丰臣秀吉、织田信长、武田信玄,甚至备受争议的净土真宗亲鸾上人等等历史上的大量的战国豪杰、佛法大师埋葬灵骨长眠于此。丰臣秀吉本人、其母、其子等人的墓碑单独安置在一条小径之上的坡道,一圈栅栏围起几座简朴石塔,样子异常简朴。看着这些古墓,与古代英灵凝望,千年历史,近在咫尺。

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奥之院最深处供奉弘法大师舍利,过御庙桥须端正服装,清心进入。桥前脱帽双手合十行礼,再慢慢走进去,手机是禁用的。御廟中有灯笼堂,聚集万盏明灯,汇聚光明和法力,极其肃穆庄严。

离开奥之院,在金刚峯寺得见规模宏大的枯山水,看山峦、湖海、波纹。

在坛上伽蓝见到异常美丽的根本大塔。塔前松枝落满地,我们也跟着捡了三只,寄托美好的愿望。

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坛上伽蓝前的古松)

离开寺院后,静坐和小丫头一起回想青石白沙组成的山河湖海,在画本中手绘枯山水,小小的体会禅宗意境。

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下山前跟宝宝合作完成的枯山水)

高野山上有太多值得玩味的细节,来访的客人很多会选择在这里的寺院宿坊,吃素斋,上早课,停留数日再行离开。相比之下,我们一日的行程就显得太过短促。千年高野山,保存完整的历史脉络,来这里体验无边佛法,赏山水古建,还可看尽日本战国史,实在不虚此行。

4. 活跃的祭祀活动

日本的传统祭祀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广泛的参与度。六月关西地区的祭祀活动不多,御田植神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该祭祀活动于每年六月十四日在大阪住吉大社举办。参加祭祀同时得以领略大阪府内最具规模的神社风情。

住吉大社位于大阪南部住吉区,具有1800年的悠久历史,是大阪著名的千年神社。这里供奉住吉大神和神功皇后,保佑海上平安以及生意兴隆,对于海港居民具有重要意义。住吉大社的建筑构造极具特色,被称为“住吉造”,是神社几大样式之一。而神社里有一座朱红色木拱桥称为反桥或太鼓桥,倒影映在桥下河水中,映照着鸭子、乌龟和锦鲤,在桥下水中同游。神社外部的门上书写幸福门三个字,左右各书天长地久,表达当地民众朴素的愿望。神社内的建筑都是日本国宝级别的文物。相比京都的热闹喧嚣,这里清凉幽静得多。

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住吉大社反桥下的龟仙人)

植神事是祭祀植神的庆典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整个祭祀是围绕着耕种、保护农作物、祈雨这些主题而来。活动预定14日中午1点开始,参与者络绎不绝,多数是本地的老年人,不少妇人穿着和服入场。

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御田植神事的插秧现场)

两岁宝宝的第一个暑假,来大阪住了一个月(二)大阪传统的一面

祭祀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农夫引领健壮的黑色公牛入场启动祭祀仪式。而后祭祀和表演人员鱼贯进入,前前后后达到数百人,有的戴高帽穿着草鞋大声疾呼,有的打扮成武士神情肃穆,保护着浇灌稻田的祭司,八位穿着翠绿色服装的女性脸上图得煞白扮成稻苗神,身后跟随者穿着和服的男童女童,女童眉头上还各点两点,样子可爱。绕行结束,祭祀开始。中心祭台上施祭祀礼,两边稻田里农民开始插秧,耕牛犁地。祭祀人员逐一登台,表演浇灌、稻苗交接等等场景,音乐声中女子表演舞蹈,祈求龙神庇佑。整个祭祀过程节奏缓慢,一点一点插秧,一点一点犁地,舞蹈表演同一个动作不断重复,祭祀进程慢慢推进,观看完整祭祀共需约3个小时。

御田植神事规模不大,形式传统,非常适合家庭观摩。场地内设有专门的儿童席,带着月儿坐在第一排看大公牛,看穿着可爱的小哥哥小姐姐从身边走过,比较有参与感。但如果要看更宏大的祭祀,则要在7月来关西,有机会体验大阪天神祭和京都祗园祭,有花轿巡游、彩船竞渡、花火表演等更为盛大的庆祝仪式。

以上就是我们眼中大阪城传统的一面,下一篇中将从“效率”和“人文”两个方面聊一聊大阪城的现代。

欢迎关注“木东夕”,月儿妈妈分享双语宝宝的培养经历、育儿经验及成长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