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祖沖之圓周率三點一四,兩句絕妙下聯,每句都經典到極致

上聯:祖沖之圓周率三點一四,兩句絕妙下聯,每句都經典到極致

從約公元前2070年(甚至是更早)到現在21世紀,中國文化的醞釀和發展是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都不能企及的。從漢字書法到對子詩歌,精深淵遠的中華文化是獨領而不可逾越的存在。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其中的一部分:對聯。“對聯”對於我們中華兒女來說不是陌生的,相反它和我們離得很近很近,甚至說是“抬眼即視”。

上聯:祖沖之圓周率三點一四,兩句絕妙下聯,每句都經典到極致

古時元旦(此古元旦非今元旦)之際,無論是朱門高戶又或是平民庶族都會在門戶外貼上對聯。當然,對聯不只是侷限在元旦,還有“輓聯”、“慶聯”等等,而且只要你歡喜可以是在任何時候收藏。更有人在得到了佳對之後,將它們裱起來,掛在廳堂、書房,總之,對聯文化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永遠也風化不了的印記。

中華的對聯文化無論是從歷史久遠度上來看,還是從其中的內涵意蘊上來說,它都是整個中華文化裡的一抹亮色,有煙火的絢爛也有磐石的堅韌。

上聯:祖沖之圓周率三點一四,兩句絕妙下聯,每句都經典到極致

那麼對聯是如何演變發展的呢?其他的不說,單單是直接源頭它就有兩個:一是駢文,二是律詩。當然它也是隨著歷史文化的演進而不斷補充完善的,就比如說對聯在句式上有了豐富的擴充,從原來來較為單調的駢文句式和律詩句式發展成了一種多元化的句式聯體。

既然是在說對聯,那有一句上聯可是很值得我麼們大家來思考的:祖沖之圓周率三點一四,這個上聯可是有著“千古一絕對”的稱號。

上聯:祖沖之圓周率三點一四,兩句絕妙下聯,每句都經典到極致

乍一看,這也就是由人名或者說名詞加上代詞和量詞相組合而成的,我們會覺得這個上聯通俗簡單,可真正當我們想提筆對下聯的時候,卻發現,其實它並沒有我們臆想那麼簡單。好了,小編也不賣關子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其中的幾個吧。

首先,小編先說一下自己覺得相對更好一些的吧。“孫行者起跟頭十萬八千”這句話裡的“孫”與上聯中的“祖”為對,接著“行者”與“衝之”都是動詞,然後“起跟頭”與“圓周率”相對,最後兩者都是以量詞為結尾。就這樣分析著更是會發現中國的對聯文化真的是很值得我們一生探索回味,一平一仄中的味道、一格一律的相和、一音一語的韻味等等,無一不是深深的刻到了中華脊骨上。

上聯:祖沖之圓周率三點一四,兩句絕妙下聯,每句都經典到極致

​“華羅庚黃金割六點一八”,“華羅庚”與“祖沖之”都是人名,“六點一八”與“三點一四”同樣的量詞,只是總覺得以“黃金割”對立“圓周率”少了點什麼,但是從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唐玄奘取真經九九八一”同樣,人名與人名相對,代詞與代詞為立,而當我們讀起“三點一四”與“九九八一”的對仗時,還是稍稍的有那麼一點的不協調感的。

當然,除了這幾個下聯還有其他的一些,小編就不多在這裡囉嗦了,有興趣的話,可以來找幾例來研究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