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歷史是最好的見證,時光流逝,它帶給我們的是智慧、善惡和人生的路,讓我們一起在歷史的海洋中翱翔吧。


朱元璋作為打下元朝江山,成就一國開國明君,這裡面的功勞離不開他的謀士劉伯溫。

劉伯溫,名劉基,字伯溫。劉伯溫從小非常聰明,而且天賦極高,從小受到家庭薰陶,熟讀諸子百家,入學經典,還對天文地理、兵法、術術都頗有研究,他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14歲入學州郡讀《春秋》17歲跟元朝名士鄭復初學習宋明理學,由於他天生異稟勤奮努力,很快就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被世人關注,他的老師鄭復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為濟時大器。這是劉伯溫已經很有名氣了。

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1339年劉伯溫高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開啟了他在中國歷史舞臺的表演,開始,劉伯溫是想效忠元朝,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雖然高中進士,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但是他的建議卻不被朝廷採納,反而處處受到壓制,經常感覺自己的理想、報復無法實現,失望之時,先後三次辭官隱居。

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後來元朝統治者腐敗不堪,統治瑤瑤欲墜,各路起義軍奮起反抗,劉伯溫靜觀天下形勢,認為眾多起義軍中,朱元璋率領的義軍,最的民心,並且朱元璋是最具真龍天子之氣,他覺得朱元璋才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人,於是毅然決定出山輔佐朱元璋,希望通過自己的輔佐能幫助朱元璋打下天下,守住江山。

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劉伯溫出山後給朱元璋出謀“時務十八策”深的朱元璋信任,從此視劉伯溫為自己的軍師。劉伯溫也對朱元璋忠心耿耿,積極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先為朱元璋定下“先滅陳友諒。再殺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在劉伯溫的輔助下,朱元璋按著既定戰略步步為營,先是以誘敵之策大敗陳友諒,再將張士誠的勢力消滅,後來北上中原,在南京稱帝,可以說沒有劉伯溫以朱元璋的謀略、才智,即使能最終打下天下江山,最少要推遲十幾年,甚至可能被陳友諒吞併。

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朱元璋稱帝后,劉伯溫作為開國元勳,被封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還被賜家鄉青田縣免稅,是明朝唯一一個不納稅的縣,不就皇帝又追封劉伯溫的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全族榮耀。這也算實現了劉伯溫光宗耀祖、實現抱負的理想。

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洪武三年(1370年),劉伯溫被任命為弘文館學士,受"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稱號,賜封誠意伯,俸祿241石。至此,劉伯溫本人的事業和青田劉氏家族的發展,都如日中天,達到了最輝煌的鼎盛時期。

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劉伯溫為官正直,有深得皇帝信任,但是平時嫉惡如仇得罪了少人,擁有大智慧的他在最鼎盛的時期選擇的急流勇退,告老還鄉,在老家青田隱居,但是因為他的名氣太響亮了,尤其是民間甚至把他當活神仙看待,這就很招人嫉妒,當他的政敵胡惟庸成為左丞相後,就派人誣告劉伯溫,說他佔據龍氣之地,圖謀不軌,這下把劉伯溫嚇壞了,親自上京城給朱元璋解釋,並且在京城住下不敢回鄉了,在胡惟庸成為右丞相後,劉伯溫更加驚恐最終一病不起,皇帝派胡惟庸去探望劉伯溫,並給他送了藥,吃完藥後,劉伯溫不但美好,並且病情更嚴重了,最後皇帝親自派人護送劉伯溫回了老家。不久後就在家鄉病死。

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劉伯溫死後,葬在家鄉青田武陽夏山。劉伯溫死前曾預言胡惟庸必敗,到時候明太祖會為自己平反昭雪,並且特留下一封密奏給兒子,要他在日後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時候再上奏。5年後,胡惟庸果然以謀反之罪被殺。又10年後,劉伯溫果然被平反。明太祖還賜給劉氏家族金書鐵券,特批劉氏成員可憑此免一次死罪。

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劉伯溫一生對明朝鞠躬盡瘁,卻因為皇帝猜忌最終鬱鬱而終,但他的一生及其精彩,輔佐朱元璋打下江山,是一位謀士,又有很多著作流傳於世,其中有《郁離子》10卷和《誠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離子》一書在中國思想上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被蔡元培評價為:時勢造英雄,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

鑑史閣:他是輔佐朱元璋稱帝第一謀臣,最終落得被人誣陷的下場

讀後感:劉伯溫最為一代謀士、學者、政治家功可比張良,憑的是他的智慧和謀略,還有朱元璋的賞識,時勢造英雄,生逢亂世,這樣的劉伯溫名垂青史是必然的,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