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歷史是最好的見證,時光流逝,它帶給我們的是智慧、善惡和人生的路,讓我們一起在歷史的海洋中翱翔吧。


明成祖的功與過歷史上眾說紛紛,但是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也沒人去爭議,那就是,朱棣晚年與他父親朱元璋一樣“擅殺”。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這個擅殺的惡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殺了一個本來不該殺的讀書人,那就是方孝孺。因為方孝孺的名望在明朝實在是太高了,可是,朱棣對他卻是不能不殺,因為讀書人的嘴本來就惹皇帝討厭,賀寬是方孝孺這樣的大家,並且還有一張謽嘴。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對於朱棣朱元璋這樣的皇帝,殺人都不算什麼,那麼背個惡名有算什麼呢,於是,他便殺了方孝孺,而且還殺了很多。

方孝孺是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他自幼警敏,雙目有神,讀書勤奮,後來師從宋濂,很瘦老師的喜歡,在《明史》中說他是:“恆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可見他從小就很有志向。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洪武十五年,他因為別人的推薦,被朱元璋知遇並且賞識。太祖朱元璋任他為漢中教授,講學,其中一方面是發揮它的才學,一方面是給朱元璋的太孫朱允炆培養心腹忠誠,為以後即位做準備。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果然,朱允炆即位後,很快就把把提拔為翰林侍講,他對建文帝來說,就像他的老師宋濂對朱元璋一樣,起草詔書,修撰《太祖實錄》等書籍,地位可謂不可或缺,後來有被封為文學博士,非常受建文帝重用。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燕王朱棣起兵後,方孝孺是主戰派,他一邊督促建文帝堅持打下去,並且想了很多辦法,南京朝廷發佈的聲討朱棣的詔書,全部都是由他寫的,他文筆犀利潑辣,入木三分,常常使不要面子的朱棣都感到無地自容,可是最終結果卻不能盡如人意,他忠心保衛的年輕皇帝不知是死是跑,下落不明。他所反對的燕王朱棣終於還是來了,作為勝利者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對於一直以“孝孺”“希直”“希古”來標榜自己的讀書人來說是殘酷的。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南京有個白面書生叫方孝孺,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對於他是早有耳聞,燕王朱棣剛剛起兵的時候他的寵臣道衍和尚就對他說過:“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方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在這場風起雲湧的“靖難”之役中,朱棣鬥刀槍,方孝孺都唇舌,最終用刀槍的勝了,於是方孝孺被下獄,後來朱棣想讓他起草即位詔書,召他進宮,只見,方孝孺披麻戴孝而來,嚎啕大哭。朱棣見狀忙走下臺階,問候他:”先生不比自己為難自己,我只不過是想要效仿周公輔佐成王罷了“,方孝孺當即反唇相譏:“成王安在?”朱棣答到:“他自己放火燒死了”。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後來朱棣命人取來紙筆,強迫方孝孺起草詔書,方孝孺投筆於地,邊哭邊說:“死就死罷了,詔是不能寫的”,不過朱棣雖然禮賢下士,但是他的手裡還有屠刀,他比有理的人更有理,於是他逼問到:“你難道不怕禍害被滅九族嗎”,方孝孺回答的更硬氣:“便十族,又奈何”。結果,果然被禍及十族,——九族之外,連學生和朋友也被株連了,被殺的人多達八百七十三人。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方孝孺死的時候只有46歲,在慷慨赴死的時候,他做了一首絕命詩,算是對這個即值得留戀有值得憎惡的世界做個訣別,:“天降亂難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某國用煪,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殺戮中,朱棣不能算是失敗者,因為他達到了目的,那麼,方孝孺算是失敗者嗎?也不是吧,因為他保住了氣節,那究竟誰是失敗者呢?世說紛紜。

鑑史閣:一代大儒方孝孺的節氣,便十族,有如何?

值得慶幸的是,方孝孺雖然死了,但是“讀書種子”卻世代未絕,依然還在。

讀後感:小編覺得一代大儒方孝孺,為人正直果敢、忠心耿耿,但是人太不會變通了,雖然氣節保住了,但是缺禍害了十族,死了八百多人真的太不值得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你的每一次點贊、轉發都是小編加雞腿的動力,小編會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