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流行唱法中“氣聲”的練習和運用!

流行唱法源起於歐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我國流傳興起。具有大眾化和生活化、創造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同時簡單明瞭、直抒胸臆,旋律和節奏都非常鮮明,內容、題材多以愛情、親情、勵志為主題,以不同風格抒發當代人的自我感受和心理體驗。

淺析流行唱法中“氣聲”的練習和運用!

流行唱法又分為直聲唱法、氣聲唱法、柔聲唱法、喊聲唱法、啞聲唱法、輕聲唱法、沙聲唱法、哭聲唱法等幾種主要藝術表現方法。今天和大家一塊交流下“氣聲唱法”的內容。

“氣聲唱法”是一種氣與聲不按發聲規律組合發聲的方式。正常的發聲,是聲帶完全閉合,體內氣流衝擊聲帶完全振動或部分振動發聲。氣聲是有意不讓聲帶完全閉合,讓氣流通過未完全閉合的聲帶振動發聲。

在這種聲音中,因帶有明顯的氣流聲,而使聲音色彩略顯暗淡、虛婉,甚至帶有一些啞聲。氣聲唱法一般用於稍慢速度的輕吟低唱歌曲中,特別是感嘆、纏綿、如泣如訴或是溫存的竊竊私語的段落,用上了氣聲唱法能使感情表達極為真切,更富有感染力,像是發自心底的聲音。

淺析流行唱法中“氣聲”的練習和運用!

氣聲唱法是在原通俗唱法的基礎上,借鑑美聲和新民族唱法,逐漸發展完善起來的流行唱法的一種聲音表現形式。現在的流行唱法和美聲民族唱法一樣,都講究”以氣帶聲“、聲在氣上”。只不過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大多數情況下都要求高音量和強共鳴,需要聲帶閉合振動才可以達到表現要求,流行唱法對於音量和共鳴要求不高,所以聲帶可以在氣流帶動下不完全閉合振動,像是在耳邊動情傾訴的效果。

怎麼練習氣聲呢?首先肯定要有充足的氣流支持,氣聲是聲帶不完全閉合振動發聲,原理上來講就要比完全閉合振動需要更多的氣體來保證歌句的完整流暢演繹。呼吸方法同樣是之前講到的胸腹式聯合呼吸。

淺析流行唱法中“氣聲”的練習和運用!

再有了氣體支持的前提下,我們就可以去找聲帶不完全閉合時候的那種感覺。當我們聲帶再發“s”(絲)音的時候,聲帶就是不完全閉合振動。我們可以體驗,先深吸一口氣,然後長時間呼出衝擊聲帶發“s”的感覺。這種感覺熟悉後,我們再在“s”的基礎上加上別的聲母,比如“sha”(沙)“、體驗字的氣聲感覺。然後再體驗詞的感覺,比如”思念“。最後可以輕聲練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歌曲,感受氣聲在歌曲中的感覺和用法。

氣聲唱法最早是由朱逢博、李谷一、鄧麗君等前輩藝術家創新使用和傳承發展起來的,現在已經在流行唱法中廣泛使用,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聲樂表現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