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帶入感的一部影片,給你一種家的感覺——《鄉村裡的中國》

老實說,看完這部影片後再回頭看片名,覺得似乎有點不"合身",好像一個人穿著又大又薄的雨衣一樣,難以支撐。若是叫"中國的一個鄉村",會不會就老實了很多。

極具帶入感的一部影片,給你一種家的感覺——《鄉村裡的中國》

當然,這是部很好的片子,它的鏡頭畫面、故事以及人物都可稱真實,所表現出的鄉村面貌也有很強的代表性。從網上了解到,該片的導演帶著劇組成員,就在影片所拍的魯中這個小山村裡,租房而居,一住就是一年多。他們與村民已經混得相當熟稔,因此當鏡頭對準這些村民時,他們的表情已是很自然。在普通觀眾的印象中,中國大多數農村也許就是如此。也許......

極具帶入感的一部影片,給你一種家的感覺——《鄉村裡的中國》

為什麼不敢完全地稱讚這部片子,除了片子與片名給我帶來的不符感,其實我更疑惑片子本身內容上的表現力。比如,當鏡頭對著村民的時候,他們有無自我表演意識,是否會隨著拍攝進程慢慢把自己的生活當做舞臺,把自己當作演員?比如動作的誇大和言辭的誇張?我覺得若是攝製組不去,村莊裡的很多故事可能不會發生,比如磊磊的認母和最後演唱《父親》、杜深忠真的會去買琵琶。這種自我表演意識,可能損害了影片對原生態的追求。當然,這也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鏡頭的存在就是對生活的介入,只是程度的差別。與之相關的就是,作為紀錄片它有太強的戲劇性。當然,一年下來,村裡零零總總的繁雜事情,也是情理中的事。但是,為了戲劇性就不得不剪輯和捨棄材料,多了趣味性,就會喪失一些豐富性和複雜性。戲劇性既是該片成功的關鍵,也是它不可或缺的遺憾吧。

極具帶入感的一部影片,給你一種家的感覺——《鄉村裡的中國》

另外,對房東一家的糾紛展現的有些零碎甚至迴避。不知是因為拍攝困難還是有意迴避,影片並未把果苗糾紛和女房東受傷後法律糾紛中的許多問題充分展現出來,而這其實是個可以窺見農村司法困境的典型案例。雖然在中國的大背景下,觀眾理解女房東的那句"我看透了法律"並不困難,但是影片並未展現出這個看透背後的艱難和悲涼。又比如張某外出務工不幸蒙難,剛入土不久,家裡人就為爭賠償款鬧的不可開交。影片只是通過張自恩與朋友的交談側面交代了這個問題。總體而言,影片是對農村生活的展現,對農民精神世界的深入探討並不多,很多問題通過杜深忠的牢騷和談話也能窺知一二,但是個人認為他在農村不具有代表性。他很有趣,也有見識,但是,與其說他代表了農民的未來形象,不如說他代表了農民的困境:外面的一切都很精彩,外面的一切也很無奈。

極具帶入感的一部影片,給你一種家的感覺——《鄉村裡的中國》

平凡的鄉村生活看似很真實的,然而平凡背後的鄉村生活才是真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