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這三種家庭,累死都養不出充滿幸福感的孩子,家長需謹慎

很多父母都十分納悶,自己的孩子總是悶悶不樂,每天基本看不到孩子微笑的樣子,就算給他們買最喜歡的東西,他們的開心和滿足感也只是短暫的,並沒有讓他們真正開心起來。其實孩子這樣鬱鬱寡歡的樣子,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密切相關。如果孩子生活在下面這三種家庭中,就算父母累死累活,也不會養出充滿幸福感的孩子的,如果你中招了,需謹慎。

清華教授:這三種家庭,累死都養不出充滿幸福感的孩子,家長需謹慎

第一種:不會好好說話的家庭

在中國,很多家長孩子可能會有深刻的體會,那就是在大部分家庭中,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是難以啟齒對對方的愛,有的家長和孩子甚至一生都沒有對對方說過“我愛你”、“你辛苦了”這些矯情的話。但是聽到更多的都是父母數落孩子的話語,父母幾乎都不會主動誇讚和肯定孩子,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變相讓孩子努力學習,這就是典型的“打擊式教育”。

父母是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孩子都願意去傾聽,但是語言是帶有情緒的,父母一句簡單的話,可能給孩子帶去溫暖,也可能獲成為傷害他們自尊的利器。夫婦經常這樣用打擊孩子的方式去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看起來是個大家都認可的教育方式,但是長時間如此,也會磨損孩子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心裡也會產生自卑感。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怎麼會充滿幸福感呢?

清華教授:這三種家庭,累死都養不出充滿幸福感的孩子,家長需謹慎

第二種:父母經常吵架,父親或母親不被尊重的家庭

經常吵架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自然會受到影響。很多父母覺得吵架都是大人之間的事,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但是每次父母吵架,都會有弱勢和強勢的一方,孩子都是看在眼裡,有的孩子對父母吵架非常敏感,長時間後他們內心也會變得壓抑,對身邊所有的人事都沒有安全感,慢慢的多生活也充滿了恐懼感。然而還有的孩子,則會效仿父母的做法,脾氣變得越來越糟糕,在學校和同學一言不合就會開口罵人、動手打人。甚至還有的孩子,看到家庭弱勢的爸爸或者媽媽,當他們教育自己的時候,則會出言不遜,用吵架強勢一方的語氣回懟父母,覺得他們都是被罵被打的一方,沒有資格來教訓自己。

一個家庭中,父母的關係決定了一切,包括孩子的性格的塑造。父母之間是否相親相愛,相互尊重,培養出來的孩子差別是很大的。

清華教授:這三種家庭,累死都養不出充滿幸福感的孩子,家長需謹慎

第三種:父母離不開手機的家庭

時常看到一些父母陪孩子時玩手機而釀成了大錯,那時在後悔也為時已晚了。現在手機已經成了每個人離不開的社交工具,但是很多家長開始抱怨自己的孩子現在已經迷念上了玩手機,不管是讀書休息都在玩手機。

清華教授:這三種家庭,累死都養不出充滿幸福感的孩子,家長需謹慎

其實造成孩子這樣情況父母是推脫不了責任的。家長不妨想一想,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是否在孩子旁邊玩手機,當孩子在看書的時候,你是否在孩子面前刷朋友圈,當孩子想要你們陪他出去玩的時候,你是否在刷著手機看視頻......

父母要知道,你們這樣的舉動其實是在害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會讓他們快速模仿家長的樣子,等到孩子也迷上手機的時候,才發現一切得不償失。其次,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只專心於玩手機手機,缺少了對孩子的關心和陪伴,不僅會錯失孩子成長中最精彩的的部分,還會讓孩子產生父母不關心自己的錯覺,心裡會越來越孤僻,不願意打開心扉和別人交流,長大後更不擅長和別人交流,慢慢的挫敗感更強,幸福感也會隨之降低。

你們覺得怎樣才能培養出充滿幸福感的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