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万别让孩子成为父母的傀儡

最近,一部叫《狗十三》的电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部影片被禁了五年,终于上映。始终不让在院线播放的原因竟是太过真实。小鹅并不打算和大家剧透。正是真实,才需要大家自己细细品味。

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万别让孩子成为父母的傀儡

一个在中国式教育环境下必然会产出的一名“乖孩子,这个“乖孩子”被打上了引号,注定在教育途中痛苦过挣扎过。

现在很多新时代家长总诟病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多么古板,西方教育多么开放。一边抱怨一边服从,但在一些自己可掌控的事情上,也同样高估了自己的教育能力

每位家长都希望下一代过得幸福美满,甚至希望过上自己都不曾过上的好日子。带着望子成龙欣喜的期盼,但又真正多少人被培养成理想的样子?又有多少家长从孩子儿时的教育,就不断地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从而束缚儿女的人生呢?

一爱就乱,一管就死是大部分中国家庭教育的矛盾。

现在被影视界公认的才女徐静蕾曾透露,成年前对父亲的印象是严厉。从两岁多后,每天都有作业需要完成,在父亲的要求下背诵大江东去浪淘尽,读着读不懂的《出师表》,抄写普希金诗歌里最沉重的《记西伯利亚》,临摹颜真卿的书法。

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万别让孩子成为父母的傀儡

而父亲这一方呢,对女儿的早期教育,徐子健要求一种绝对的服从性。「她对我就服从惯了,小孩要有出息啊,得养成服从的习惯,很重要。」「反抗啊,没戏!」。

徐静蕾有一阵子很叛逆,逃课撒谎,大学后抽烟喝酒。哪怕这不是真正的她,她只是想尝试父亲不让她做的事。

“随心所欲,就是我想干嘛就干嘛,谁也别管我。”徐静蕾说道。

徐静蕾演艺道路和当时父亲所构想的背道而驰,幸好她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展得顺风顺水,但在教育上,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那么顺利。

就像电影中的李玩开始也有很多自己的思想、叛逆、会感慨不公。但被家长以爱的名义,道德的名义绑架下,渐渐地她向自己,向父亲,向大人们口中的为你好妥协。

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万别让孩子成为父母的傀儡

她保护不了心爱的玩伴,失去了自己心中的坚守,压抑了心中的愤怒变得麻木。终于,像个傀儡般做大人心中的“乖乖女”,可悲的是,这种被磨灭自我的现象会永不停止的一代代“自豪”的传承下去。

这样的结局,无疑是痛心的。虎妈猫爸中有一段对话提到:大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孩子的想法,没人去想孩子怎么想,忽视了孩子的选择能力,孩子有时候的判断力甚至会超乎大人的想象力。

理智教育是必须的存在

香港资深艺人陈美玲,曾是红遍港台的歌手。培育出了三个上斯坦福大学的孩子,有些家长一定会疑惑自己培养一个上名校的孩子就已经是用了九牛二虎的力气,三个是怎么做到的?陈美玲也提到,不要把孩子和其他人比较,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万别让孩子成为父母的傀儡

很多家长都喜欢作比较,比谁上的学校好,比谁吃的穿得好,甚至出去游玩都有个鄙视链。比较得多了,小孩子会没有自信心。他们的潜力不敢被你看到。

陈美玲透露说大儿子想去留学时,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进入好学校,但他选择了NO.7的学校,这所学校每个新生都能获得一匹马,每天起床后要先照顾马,才能去吃早饭,这教给他们责任感。而且他也读得很高兴,功课也很好,他的选择是对的。

但大多数父母都是家长替孩子做选择,并没有过问孩子想要什么。一个孩子若没有选择做自己的余地,那和父母的玩偶有什么区别?

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知道孩子并不是为了完成自己梦想的工具,而是一个崭新的生命延续。

如果上一代就是自我挣扎自我矛盾,延续着千万年来老牛舐犊的心态,那么对下一代就更应该采用科学现代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何为尊重,这份尊重是来自一个小小的个体并非某个大人的附属品的尊重。爱和教育虽密不可分,但绝不能混为一谈,切勿以爱的名义去打压孩子向往自由的天性。

喜欢这篇文章的麻烦留言分享,谢谢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