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萬別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傀儡

最近,一部叫《狗十三》的電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這部影片被禁了五年,終於上映。始終不讓在院線播放的原因竟是太過真實。小鵝並不打算和大家劇透。正是真實,才需要大家自己細細品味。

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萬別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傀儡

一個在中國式教育環境下必然會產出的一名“乖孩子,這個“乖孩子”被打上了引號,註定在教育途中痛苦過掙扎過。

現在很多新時代家長總詬病中國傳統應試教育多麼古板,西方教育多麼開放。一邊抱怨一邊服從,但在一些自己可掌控的事情上,也同樣高估了自己的教育能力

每位家長都希望下一代過得幸福美滿,甚至希望過上自己都不曾過上的好日子。帶著望子成龍欣喜的期盼,但又真正多少人被培養成理想的樣子?又有多少家長從孩子兒時的教育,就不斷地向孩子灌輸自己的思想從而束縛兒女的人生呢?

一愛就亂,一管就死是大部分中國家庭教育的矛盾。

現在被影視界公認的才女徐靜蕾曾透露,成年前對父親的印象是嚴厲。從兩歲多後,每天都有作業需要完成,在父親的要求下背誦大江東去浪淘盡,讀著讀不懂的《出師表》,抄寫普希金詩歌裡最沉重的《記西伯利亞》,臨摹顏真卿的書法。

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萬別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傀儡

而父親這一方呢,對女兒的早期教育,徐子健要求一種絕對的服從性。「她對我就服從慣了,小孩要有出息啊,得養成服從的習慣,很重要。」「反抗啊,沒戲!」。

徐靜蕾有一陣子很叛逆,逃課撒謊,大學後抽菸喝酒。哪怕這不是真正的她,她只是想嘗試父親不讓她做的事。

“隨心所欲,就是我想幹嘛就幹嘛,誰也別管我。”徐靜蕾說道。

徐靜蕾演藝道路和當時父親所構想的背道而馳,幸好她在自己的道路上發展得順風順水,但在教育上,我們不能保證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那麼順利。

就像電影中的李玩開始也有很多自己的思想、叛逆、會感慨不公。但被家長以愛的名義,道德的名義綁架下,漸漸地她向自己,向父親,向大人們口中的為你好妥協。

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萬別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傀儡

她保護不了心愛的玩伴,失去了自己心中的堅守,壓抑了心中的憤怒變得麻木。終於,像個傀儡般做大人心中的“乖乖女”,可悲的是,這種被磨滅自我的現象會永不停止的一代代“自豪”的傳承下去。

這樣的結局,無疑是痛心的。虎媽貓爸中有一段對話提到:大人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左右孩子的想法,沒人去想孩子怎麼想,忽視了孩子的選擇能力,孩子有時候的判斷力甚至會超乎大人的想象力。

理智教育是必須的存在

香港資深藝人陳美玲,曾是紅遍港臺的歌手。培育出了三個上斯坦福大學的孩子,有些家長一定會疑惑自己培養一個上名校的孩子就已經是用了九牛二虎的力氣,三個是怎麼做到的?陳美玲也提到,不要把孩子和其他人比較,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被禁五年神作《狗十三》丨千萬別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傀儡

很多家長都喜歡作比較,比誰上的學校好,比誰吃的穿得好,甚至出去遊玩都有個鄙視鏈。比較得多了,小孩子會沒有自信心。他們的潛力不敢被你看到。

陳美玲透露說大兒子想去留學時,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進入好學校,但他選擇了NO.7的學校,這所學校每個新生都能獲得一匹馬,每天起床後要先照顧馬,才能去吃早飯,這教給他們責任感。而且他也讀得很高興,功課也很好,他的選擇是對的。

但大多數父母都是家長替孩子做選擇,並沒有過問孩子想要什麼。一個孩子若沒有選擇做自己的餘地,那和父母的玩偶有什麼區別?

父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要知道孩子並不是為了完成自己夢想的工具,而是一個嶄新的生命延續。

如果上一代就是自我掙扎自我矛盾,延續著千萬年來老牛舐犢的心態,那麼對下一代就更應該採用科學現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感受何為尊重,這份尊重是來自一個小小的個體並非某個大人的附屬品的尊重。愛和教育雖密不可分,但絕不能混為一談,切勿以愛的名義去打壓孩子嚮往自由的天性。

喜歡這篇文章的麻煩留言分享,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