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相公庄的传说(下)鲍叔牙替友慰母,管仲身体康复,返程回乡

第二天,管仲拿出病后余资和一封家书,交给鲍叔牙,说:“寥塞数金,不足千里往返饮水之资,但兄可购土产南行。回头再捎货物,不唯路费可保,或可大余。”鲍叔牙依计而行。

鲍叔牙千里去看望朋友的母亲,管夷吾因病困守茅店,划壁计程。谁知道想鲍叔牙一去,数月音讯毫无。管仲思乡,念母,怀友,望眼欲穿,终日里茶饭无心,郁郁寡欢,除了帮人做点事情外,得空就到宅南高阜古槐下远眺。忽然一天远远的看见鲍叔牙风尘仆仆,负重行来,急忙迎接,一起来到树下,共叙别后情愫。管仲闻知老母念子心切,归心似箭,鲍叔牙鉴于管仲身体已经完全康复,母子情深,也不便强留,连夜为他准备行装,定于翌日饯别送行。

夜里,二人纵谈天下大事,管仲认为大丈夫在世,必须做一番事业,当今周室衰微,诸侯分争。鲁虽周公之后,然而积不振,未可依托,齐乃太公之后,地处海滨,泱泱大国,可以有为。管仲劝鲍叔牙先行赴齐相机行事。自己回家,安顿老母,随后便去,鲍叔牙十分赞成。

次日,两人又起了个绝早,痛饮了几杯离别之酒,到高阜古槐下,鲍叔牙从怀中取出金银,分作四份列于台上,慨然说道:“此乃吾二人本利,第一份烦带呈令堂,作为养老之费;第二份付君,作为今后经营之资:下余两份吾二各取其一,作为生活之需,患难之交,情同骨肉,勿复见拒!”管仲见鲍叔牙情词恳切,知不可却,只好收下,再三嘱咐,洒泪而别。

临沂相公庄的传说(下)鲍叔牙替友慰母,管仲身体康复,返程回乡

管鲍分金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传开来。人们仰鲍叔牙之义,慕管仲之贤,纷纷前来定居,不久此地形成一个偌大村庄,于是就用管仲的名字做了村名,叫“管仲庄”。把分金的高台名为“分金台”,台上的那棵古槐是管仲站在树下眺望鲍叔牙的地方,因此叫“管仲槐”。

临沂相公庄的传说(下)鲍叔牙替友慰母,管仲身体康复,返程回乡

有人会问:“管伸的名气为什么倒置于鲍叔牙之上了呢?”原来,当鲍叔牙南下探望管母的时候,管仲在此养病,多蒙邻里关照,病好后,他想做点事,以图报答。他具有治国理民的大本领治理一个小村,当然易如反掌。当时汤河无人治理,他得知村东北十余里八湖一带,汤河水经常泛滥成灾,便亲自策划,新开了一条支流控制汤河水势,当年粮食丰收。老百姓知道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士,对他非常尊敬。百姓有什么疑问难题,向他求教,管伸是知无不言,深得人民爱戴。所以村名“管仲村”,槐名“管仲槐”,新开的汤河支流叫“管仲河”,连河崖边的小村,也叫“管仲河崖”了。

临沂相公庄的传说(下)鲍叔牙替友慰母,管仲身体康复,返程回乡

后来,管仲在鲍叔牙的保举与推让下当了齐国的相国,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管伸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管仲庄”后来演变为“相公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