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00年前的印度苦行僧


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修练方式,常有苦行僧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

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

苦行僧,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一词,梵文原意为“热”,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宗教徒便把受热作为苦行的主要手段。

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就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成净行期、居家期、修行期和苦行期四大阶段。他们一般经历了学业、工作以及成家立业等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并在子女长大成人后,就离家出走,去当神的使者或仆从。

苦行僧的主要任务就是冥想修行,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为简单的程度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正因如此,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他们被许多人看成是来凡尘普渡众生的“神的使者”。

印度的苦行僧约有400至5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5%,其中女性占10%。有学者分析,苦行僧的兴起是为了对抗种姓制度。三四千年前,一些主张废除种姓制度的人希望通过加入不分尊卑贵贱的苦行僧行列,来达到种姓平等的大同世界。

经过多年发展,苦行僧内部分很多派别,各有自己的教主、教义和教规。从大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信奉毗湿奴神,一派信奉湿婆神。过去他们之间还因门户之见多年兵戎相见。

苦行僧中多数是穷人,但也有中产阶级、百万富翁甚至达官显贵。他们在进入苦行期后,一朝顿悟,便散尽家财,远离父母妻儿,背着简单的行囊向深山进发,找到自己心仪的精神领袖,拜在他的门下,从此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