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人工耳蜗丢了,大家都不信它那么贵,此事件真是炒作吗?

近日,一张特殊的“寻物启事”刷屏朋友圈,科技君相信大家都听说了,这造价20万的人工耳蜗,引发不少的争议。

据媒体报道,19日凌晨,来自河北张家口的李明(化名)在北京乘坐地铁时,发现放在衣兜里(一说包里)的人工耳蜗体外机丢失,遂在微博求助,没想到很快引发全城关注。


20万人工耳蜗丢了,大家都不信它那么贵,此事件真是炒作吗?


不过,在一片声援中,却出现了一些诸如“有没有开颅这么严重”“耳蜗这么贵为何轻易弄丢”的质疑,更有自媒体发文称,这件事,99.99%是媒体和商家合谋的营销套路!

到底是怎么回事?

真实事件,还是骗局?

根据寻物启事透露的信息,人工耳蜗是澳大利亚耳蜗N6,外形酷似一只黑色的耳机。由于耳蜗是通过脑部植入的,接收器和脑子里植入的是相配套的,其他人拿到都没有用。值得注意的是,该小伙家属还强调,如果没找到,有可能需要再做一次开颅手术。

“开颅”,太可怕了,不过马上就有专家辟谣,人工耳蜗丢后是不需要开颅的,这也就引发了后来的“炒作说”——有自媒体怀疑该事件就是一起完完全全的营销事件。

面对质疑,李女士20日回应称,“开颅”是因为对医学术语不了解,误以为耳蜗植入就是“开脑袋”。


20万人工耳蜗丢了,大家都不信它那么贵,此事件真是炒作吗?


李女士说,事发后她问过妈妈,妈妈说弟弟脑袋里的东西已经有十年了,肯定和肉长在一起了,再做新的太危险。

而关于所称的“20万的人造耳蜗”,李女士称,弟弟的手术做于2008年,从里到外的整体费用为17万,多说了三万“很对不起大家”。

对于所谓“炒作”“与企业合作”一说,李女士回应称,没跟商业合作,自媒体想蹭就蹭吧。

人工耳蜗,贵得有理

有人也许不明白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到底有什么区别,科技君打个比方,助听器就像安装个高端大喇叭,而耳蜗就像安装人工机械耳朵。

人工耳蜗,实际上就是一种声电转换装置,可将环境中的声信号收集并转换为电信号,将信号通过点击传递给患者耳蜗,刺激残存的神经,导致患者产生听觉。

通过外科手术,将接收器与电极植入到大脑,同时再佩戴一个采集声音的外部装置,类似一个耳机。

一般人工耳蜗可帮助重度听力障碍患者接受100赫兹-6000赫兹的频率,声强大约在20dB-40dB之间的言语声。

通过这几年实验数据可以证实,及时接收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只要经过正确的手术后语言训练,其语言能力可以与听力正常的儿童相似。


20万人工耳蜗丢了,大家都不信它那么贵,此事件真是炒作吗?


人工耳蜗,为什么会那么贵?

不少网友在听到上述消息时,都会表示惊讶,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人工耳蜗竟要达到二十万?

事实上,人工耳蜗的花费的确不少,一般主要来源人工耳蜗本身费用,不同厂家以及型号所提供的价格也是有所差异,结合患者个人要求以及患者状况,例如是否选择单耳植入或同期两只耳朵植入,费用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目前国产人工耳蜗最好的要10.8万元左右,进口的最贵要20多万元,机型越新价格越贵,性能也更好。目前,国产人工耳蜗有两家企业在生产,进口人工耳蜗有三家企业生产,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和美国。


20万人工耳蜗丢了,大家都不信它那么贵,此事件真是炒作吗?


另外,后续的医疗与相关语言训练,再加上治疗过程来回往返路费、住宿费等,这期间也会产生不等费用。

人工耳蜗目前尚未进入到医保范畴,这二十万的确是“物有所值”,其本身并不是暴利产品。

没有哪个家庭愿意通过二次甚至三次手术来弥补第一副人工耳蜗不合适的情况,所以往往有些家庭倾尽所有选择贵一点的、保险系数更高的耳蜗,这能让他们安心。

科技君觉得,这一切都可以理解,打架不能因此简单评判此事件是营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