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箭在弦上?或许还要再等等

不久前,有关部门公布了11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特别是当11月份社融、M1、M2数据公布后,大家纷纷猜测,这样的数据很有可能会倒逼人行开始降息。当然,每个人关心这些的原因各不相同,对于我来说,之所以关心这些,是因为面对现在的情况,人行会祭出什么宽松措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A股的走势。

央行降息箭在弦上?或许还要再等等


说回正题,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11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继续在8%左右徘徊,而狭义货币(M1)增速却只有1.5%,创下了2014年1月以来的新低。M1和M2的剪刀差被进一步放大,两者的差距更是创下了2014年1月份以来的最大一次。从这样的数据上,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两个判断:

1/ 面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变大,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外需不振,内需疲弱,是现在很多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融资难之外,我们也看到了融资意愿不强的情况。毕竟现在利润下滑,做什么都不赚钱,这些都会使得企业投资的热情出现下降。

2/ 曾经我们有篇文章提到资金传导机制的问题,目前来看,这样的问题或许还是存在,资金很有可能还是继续在银行系统内部空转。

央行降息箭在弦上?或许还要再等等


所以这个时候,降准、降息就成了大家的期待。那为什么这次大家除了降准之外,都提到了降息呢?

1/ 根据之前11月份的CPI数据来看,11月的CPI增速是2.2%,较10月的2.5%快速下滑。这样数据,基本将通胀风险解除,同时这也为降息营造了条件。

2/ 从之前降准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所以很多人相信,再次降准的效果可能也并不会很大。所以,大家便更期待人行会进行降息的操作。

央行降息箭在弦上?或许还要再等等


那对于降息这支已经被拉弦的箭而言,虽然我也同意降息已经箭在弦上的说法。不过这支箭离发射恐怕还有段距离。原因或许还是在房地产。记得2017年的时候,当时海通证券发布过一个关于我们国内加杠杆历史的分析报告。根据海通证券的那份报告,他们认为我们国内之前经历了三次加杠杆的时期。

第一次是2009-2010年,那个时候是企业部门在加杠杆。

第二次是2012-2013年,那个时候是政府部门在加杠杆。

第三次是2016-2017年,那个时候是居民在加杠杆。

对应这几个时间点,相信大家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相关政策,比如棚改货币化,,,,,,等等。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所谓经济周期,本身就是一个从加杠杆,到去杠杆,再回到加杠杆的循坏过程。那经历了三年供给侧改革的我们,面对现在的经济情况,或许就是我们第四次加杠杆的时候。可是,资金会不会再次流向房地产,这无疑是所有人所担心的事情。而判断这个事情的一个主要依据,就是居民去杠杆的进程,或者说居民加杠杆增速有没有回落。从之前社科院公布的数据来看,政府部门、银行,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那居民部分呢?我们都知道居民加杠杆主要的方向就是房地产,所以我们来看看最新公布的另外一些数据:

1/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居民长期贷款的比重并没下出现明显下降。作为普通居民来说,需要使用长期贷款的,不就是房子吗?

2/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该指数同比升9.3%,连涨38个月,续创2017年7月以来新高;从环比看,11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上涨0.9%,连涨43个月,涨幅较前月微降。房价全面适度回落,还没有完全显现。

所以,这些情况,或许都说明了,居民去杠杆的情况似乎并不理想。而这就是我认为人行还不会马上祭出降息的原因。

央行降息箭在弦上?或许还要再等等


​客观的说,降准、降息确实最直接的措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人行的手中可以使用的工具还有很多。所以,最新的M1/M2数据,或许让降息箭在弦上,但最快出来的,或许并不会是降息。或许当房地产价格涨幅全面回落的时候,人行才会祭出降息政策。只是,一旦人行有明确的宽松政策出台,或许便意味着A股一波短期行情的开始。不过这些都属于个人猜测,至于人行最终会如何操作,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也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


我的论述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我希望可以让你对于事情有多一个方面的了解,希望借此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事情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