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五華水寨大橋,全部花崗石建造,無一根鋼筋,建造難度超過趙州橋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舊名廣東嘉應州長樂縣,縣治北枕五華山,民國改為五華縣。說起五華,人們總會用“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的來形容五華人。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千湖之稱的益塘水庫

身為五華阿哥里,怎麼可能不知道“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的來源:

一、工匠之鄉 - “打鐵裡”“打石頭

其實,鐵業和石業,向來是五華最負盛名的兩大行業,歷史悠久。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五華阿哥硬打硬”,千百年來,五華鐵匠在爐火通明、鐵花飛濺的時光裡,錘鍊的不僅是一塊塊堅硬無比的通紅鐵坯,更是一種對美好未來無限嚮往的家國情懷,他們長期忍受著爐火炙烤、鐵屑燙身,錘鍊著力與巧、勇與毅。正是處於這樣艱苦惡劣的生產生活條件,造就了他們勤勞、儉樸、自強、自立、自信的民性,鍛造了他們進取拼搏、剛直勇敢、苦幹硬幹、務實守信的“硬打硬”秉性,他們向來不畏強權,敢於維護正義,富有革命的鬥爭傳統。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據查,在新中國成立前,五華可說是圩圩都有鐵業店,處處可聞打鐵聲。僅華城開設的打鐵店就有永利、正利、真利等13間;水寨圩有金利、合利、茂利等八九間,甚至山村小圩也是鐵爐火旺。他們大都是父子店、兄弟店、夫妻店,自產自銷,產修相輔。在農村也出現了像河口中心壩的打鐵專業村。為了找尋活計,而更多的鐵匠,常以三人一夥,五人一幫,走江西、過福建,穿州府,巡迴經營。有的農忙在家,農閒外出,有的開春出門,臘月返鄉,俗稱為“打行爐”。因此,五華鐵匠分佈甚廣,粵東、惠陽、江西、福建、湖南等地都有他們的足跡,這些圩鎮開設的鐵鋪店,多有本邑籍鐵匠。五華鐵匠所鍛打的鋤頭,鐵耙、鐵桶、鐵鏈、鐵鎖、斧頭、柴刀、鐮刀、禾鐮、菜刀等鐵器品,素來質量上乘、價格低廉而暢銷各地,聞名遐邇。

其次還與五華為“石匠之鄉”的環境密切相關。我們在客家話中叫“打石頭”,“打石頭”有兩層含義:一是開採石頭,二是在石頭上雕刻和把石頭製作成實物。打石頭就是用堅硬的工具對付堅硬的石頭,久而久之這也象徵五華人的性格——“硬打硬”。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 打石頭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 五華水寨大橋

最能代表五華石工建橋技藝的為位於琴江下游水寨鎮的水寨大橋。該橋於1959年11月動工,1961年2月建成,歷時僅一年多。全橋四個大拱,長236.2米,寬6.6米。整座大橋沒有用一枚釘子和一條鋼筋,橋柱、橋面、欄板、臺階、橋頭堡,全部用花崗岩砌築而成。橋的裝飾古樸美觀,橋東放置兩尊威武雄壯的大石獅,橋西設浮雕龍柱兩條,橋兩面欄板刻龍鳳花紋圖案,無不活靈活現。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水寨大橋頭石獅

如今五華水寨大橋頭的石獅(見上圖),世傳是代表五華石匠高超雕刻技藝的精品,但在“文革”期間險遭紅衛兵砸毀,幸有下壩的硬漢周運其勇敢抗爭和農民群起維護才保留下來。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五華石匠的代表作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北京天安門廣場玉帶河的清水橋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珠海漁女雕像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廣州從化北迴歸線標誌塔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廣州解放紀念像石雕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廣州越秀五羊雕像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門前石雕群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二、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五華人尚武習俗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從歷史來看,因戰亂或災禍,客家人從東晉開始從中原地區不斷輾轉南遷,先後經過了五次大遷徙,從中原到江西、福建,再輾轉到嘉應五屬。客家人到了南方後,因肥沃的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已被當地人佔領,只得轉到貧瘠的山區定居。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中,客家人不斷與大自然搏鬥;五華人為了生存,只得披荊斬棘,向山開發,向水謀生,主要從事開山、打石、打鐵、撐船、挖礦等工種。而這些工種都得出力流汗,是硬功夫,是實打實的功夫,來不得半點虛假。長期的艱苦勞動,造就了五華人實打實的性格。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習武本為防身、健體之用,但對於客家傳統宗族而言,意義更大,功利性更強。在客家地區許多宗族都設有專門的武館,有的地方稱拳館,或嬲館 有的宗族還創立了自家的拳術, 現在還相對保存比較好的傳統是每年從下元節即農曆十月半開始,以姓以族,組織男性青少年進行舞龍、舞獅、武工以及鑼鼓手的訓練。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天生硬骨頭能頂千斤重 , 志氣比天高呀創業心更雄

五華人尚武精神為梅州地區之冠,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出了不少武官,狀元和將軍。如清朝長樂縣出了個武狀元李威光和榜眼曾瓊琲,民國以來出了不少將軍。。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李威光狀元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曾國華(1910—1978),開國中將,廣東省五華縣岐嶺鎮人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世界球王李惠堂

民國初年,五華的人“武運”轉到了腳上,出來個亞洲球王--李惠堂,也是同李南馨同一村莊錫坑。李惠堂率領足球隊轉戰海內外,屢戰屢勝,神傳妙射名燥一時,連上海的“阿拉”們也為之傾倒,當時也流行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李惠堂一出,不單為客家人爭回了一個大面子,也給當時被外人謔稱為“東亞病夫”、足球屢戰屢敗的祖國爭了光!

坐咩給 “五華阿哥五華阿哥硬打硬”?

“硬打硬”體現體現了五華人在逆境中奮發圖強、勇於進取的英雄氣概;體現了五華人“為人以正、為事以敬、為國以忠”的精神,最終“五華阿哥硬打硬”的名聲由此衍生,並被世人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