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中國老人有多難?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難在一:很多年輕子女的思想仍是“老人帶娃天經地義”;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當下很多年輕父母認為,自己要上班賺錢,父母閒著也是閒著,就應該幫帶孩子。甚至近幾年還流傳著“你不給我帶娃,我就不給你養老”這樣的論調。

雖說一輩人一輩事,老人有權力選擇如何度過晚年生活方式。但狠話說到這種份上,那些需要靠子女養老的老人,儘管法律有規定子女養老的義務(兒媳、女婿除外),可他們又怎敢不服從照顧孫輩呢?

難在二:特殊時代限制,大多數老人除了帶娃,不知道要幹嘛!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偶爾會在朋友圈看到關於70多歲的老爺爺老太太跑去當模特、開畫展、環遊世界的信息,每次看到都打從心底裡佩服和鼓掌。可是,心裡也深深地明白:這是少數人。

稍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目前的大多數60歲以上的老人,是成長在特殊時代背景之下,他們年輕的時候多為了生存奔波,沒有時間和能力發展自己的興趣,到了老年後精神世界自然格外貧瘠。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他們也想精彩,可是認知受限,能力受限,甚至資本也受限。

很多時候,除了帶娃,他們也不知道可以幹嘛。或許正因如此,很多老人自願選擇帶娃,雖然勞累不容易,但也能從中獲得價值感。

杭州60歲的劉叔叔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說:帶娃累啊,和兒子兒媳教育理念分歧大,有時也覺得苦,但是你閒著也是閒著,給年輕人帶帶娃,有事做也能讓他們放心上班。看到孫子成長地健健康康,就覺得都值得。

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沒有很多選擇的老人來說,帶娃就是最好的選擇。

難在三:娃終究會長大,深層次精神需求易被忽略;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帶娃消磨時間尋求價值,可兒孫終究會長大,這時,誰又能真正注意到這些老人的內心轉變?前段時間,杭州79歲老婦人明明家庭優渥,子女孝順,可她卻天天堅持在車站乞討。

火車站工作人員多次勸說無果後,只能通過廣播讓乘客別給錢。對此,很多網友都抨擊老人“貪心”“消費他人愛心”。然而,她接受採訪時卻不斷地強調“人要自立”“孫子孫女在外讀書,要給他們攢點備用錢”。

透過現象看本質,家境優渥的老人乞討,她更多是在乞討關注、認同感和愛。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對此,我很贊同。 子女忙著事業,孫輩忙著學業,老人衣食無憂可卻只能等死,難道不是另一種孤獨和絕望?這裡,並不是說老人乞討的行為的對的,只是希望大家能對這些“精神空巢”老人多一份諒解。更希望子女們能重視他們的精神需求,多花時間給予陪伴。

難在四:跟不上時代,又太懂事。

朋友在今年年初把68歲的老父親送回了老家。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三年前,剛把父親接到深圳一起居住的時候,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孝順的。每次回老家探親,得到的都是一片讚譽。然而,一年前,父親被診斷出了中度抑鬱症。他才知道,原來父親來到他身邊後並不快樂。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懂二維碼付款,更不用說使用各種娛樂App。他融不進社區裡跳廣場舞的大媽和練太極的大爺,他看不懂這個花花世界,更不知如何與其相處。

別人以為他在享清福,只有他知道自己深處牢籠。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他想念老家一起種莊稼、犁地的老夥計,想念那片從小活到老的土地。

可是他什麼都不說,他不希望讓兒子為難。

朋友說:如果不是那次帶著他去醫院,我根本就不會料到,原來自己的所謂孝順,是來自父親的成全。忽然便想起馬薇薇曾在節目中說過的一句話:

中國老人大多懂事,他們很多時候真心說的話不一定是真話,那是情話啊,你這個傻孩子。

一個人,能設身處地意識到父母逐漸被時代拋棄的恐慌和無助,充滿耐心地伸手拉他們一把,真是很溫暖。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我想,這或許才應該是新時代裡的孝順。老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時候,希望每個老人都能被善待和尊重,也希望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遵從內心做選擇,找到自己喜歡的度過老年的方式。

如果找不到,希望為人子女的我們都能細心體貼地幫他們一把。

就像我們期待若干年後,孩子能牽著我們的手,慢慢教我們怎樣與一個全新的世界聯結那樣。

中國的老人太難了,你還敢變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