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老翁 下至孩童,讓會寧人都能娓娓道來的三軍大會師!


會寧是當年各路紅軍唯一經過全境勝利會師的地方,也是將星一度薈萃的地方。在甘肅會寧縣城,三軍大會師早就成為一個文化符號,這裡的景觀、街道、特產甚至美食,都與會師相關。三軍大會師讓會寧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會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會寧因三軍會師,將星薈萃而彪炳史冊,成為舉世聞名的革命聖地。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探尋三軍大會師戰鬥遺蹟,關注革命聖地發展。1996年國務院將會師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還修建了高聳入雲的“會師塔”。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寧縣實現勝利大會師,10日晚舉行了慶祝會師聯歡會。地處甘肅省中部,因“地控三邊,縣居四塞”而素有“秦隴鎖鑰”之稱的會寧縣,見證了偉大長征的勝利結束。會寧會師,成為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


作為長征的會合點,大會師讓會寧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落腳點延安一道,成為中國革命聖地。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會寧大會師的決策者指揮者雕像。

甘肅省南部,大山與深溝之間,還有一些只有當地老人才能記起的隱秘古道。古絲綢之路,穿越會寧而過,這個狹長的縣城,自兩漢以來,便是交通要道,素有“秦隴鎖鑰”之稱。 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內牆上懸掛的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

1936年10月9日,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到達甘肅隆德縣西北的將臺堡地區,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和將臺堡地區的“三軍大會師”,標誌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被徹底粉碎。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有了新的根據地和出發點,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懸掛的油畫。


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7000將士長征途經會寧,對會寧已有初步瞭解,對會寧的戰略地位有了深刻的印象。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展覽的實物: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穿的草鞋。

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講解員向我們介紹了當年三軍大會師為什麼選擇會寧?在80年前,會寧扼守著西北交通要道,一條剛剛建成的西蘭公路,極具戰略意義。因此,1936年9月下旬,紅軍決策層在陝北保安討論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地點時,選定了會寧。

勝利會師,從10月7日開始,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及其周邊區域進行了多次會師。從10月7日開始的半個月左右時間內,會寧成為紅色的海洋。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展覽的實物:軍號。

10月7日,紅四方面軍第4軍兩個團在政委王宏坤帶領下進入會寧縣城與紅一方面軍15軍團73師會師。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展覽的實物:紅軍用過的燈臺、陶罐。

據紀念館講解員介紹,會寧縣在紅軍長征勝利會師以後,會師大部隊先後在會寧戰鬥休整一月之久。會寧縣老百姓在自身十分貧困的情況下,當時僅有6萬人口的會寧人民給養了7萬紅軍將士。會寧老百姓節衣縮食,為紅軍將士募集糧食500萬斤和大量衣物,可喜可賀有近400名青年參加紅軍,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展展廳。


10月8日,紅四方面軍4軍第10師在青江驛同紅一方面軍1軍團1師會師。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展覽的實物:紅軍使用過的槍支。

10月10日,在會寧的兩個方面軍指戰員代表約五六百人,在文廟舉行了慶祝會師聯歡大會。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展覽旁邊的文廟。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寧這個在大家印象裡貧困落後的小縣城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會寧,城市建設大刀闊斧的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經濟增長點更是一年幾跳。圖為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展展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