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老百姓是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老百姓是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老百姓是天

1998年除夕夜,正当千家万户欢聚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时,山西大同、朔州等地的电视荧屏下方出现一行小字——“紧急通知:我市近日流入清徐、文水、孝义生产的散装白酒,已造成严重后果,望广大市民不要饮用。”

1月30日,大年初三,下午3点半,山西省检察院接到朔州市检察院的报告:当地发生多人饮用含有高浓度甲醇的散装白酒中毒事件,造成27人死亡。案件发生后,朔州、大同、吕梁在第一时间成立由当地检察长担任组长的办案组,并抽调近百名办案骨干力量充实其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由于检察机关的提前介入,以最快的时间掌握了原始证据,保证了案件随报随捕、随到随诉。1998年3月9日,山西假酒案作出一审判决,王青华等6名主犯被判处死刑。图为检察人员查办假酒案时,在朔州查获不法酒商勾兑假酒的不锈钢罐并提取证据。

“为人民服务”——每当走过长安街庄严肃穆的新华门,这5个大字便会映入眼帘,带着历史的着色,直抵人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检察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检为公,司法为民。改革开放40年,蓦然回望筚路蓝缕的中国人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并获得新的发展。

严查犯罪——依法严查危害民生的各类犯罪,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1月30日,大年初三,下午3点半,山西省检察院接到朔州市检察院的报告:当地发生多人饮用含有高浓度甲醇的散装白酒中毒事件,造成27人死亡。案件发生后,朔州、大同、吕梁在第一时间成立由当地检察长担任组长的办案组,并抽调近百名办案骨干力量充实其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由于检察机关的提前介入,以最快的时间掌握了原始证据,保证了案件随报随捕、随到随诉。1998年3月9日,山西假酒案作出一审判决,王青华等6名主犯被判处死刑。

上护国计,下佑民生。40年来,正是通过一件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案件、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铺上了浓重的民生底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依法严查危害民生的各类犯罪,及时回应群众关切。40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积极参与和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工作——

➤食品安全大于天。为保障食品安全,全国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打响了“餐桌保卫战”。2011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为期两年的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2014年11月牵头制定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2015年12月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等共同制定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从严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从严惩治“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紧盯问题奶粉、地沟油、病死猪肉、非法疫苗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连续4年开展专项立案监督,挂牌督办庞红卫等人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等986起重大案件。

➤农安天下安。建立涉农检查工作站、查办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犯罪……2012年2月,最高检部署开展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各地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积极加大办案力度,集中查办了一批发生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矿产、惠农补贴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中的案件,截至2012年底,提起公诉8842人,经法院审理,对5058名涉农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作出有罪判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0年来,检察机关在保护全民创造力转化生产力上不遗余力。2010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积极参与到国务院部署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将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列为重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2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6959件12782人,提起公诉10693件18696人;同时,对146件重大案件挂牌督办。

公益代表——让人民群众在一呼一吸间感受到检察为民的温度,检察机关一直在路上

走进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银子市街90号,“大染坊”三个字映入眼帘,创办于1898年的东元盛大染坊是周村三大染坊之一,也是电视剧《大染坊》的原型。

“丝绸行业的鼎盛势必带来污水处理问题。”已退休的周村区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王德富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的情形,“除了污水处理不当造成的水域污染,粉尘污染、废气污染、自然资源滥采滥伐等问题也频频出现,老百姓反映强烈。”王德富口中的污染问题主要发生在淄博市周村区与滨州市邹平县超过25公里的边界地带,那里分布着数百家化工、火电、碳素、耐材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类企业。几十年里,从“各个击破”到“聚力合作”,当地检察机关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不遗余力: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县级“跨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快速反应协查机制”,取缔、关停60多家企业,治理230余家高污染企业,探索出了在跨区域联合治污方面可推广、可复制的“周村邹平”监督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成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检察机关重拳出击、猛药去疴,多措并举保卫公共利益。依法惩治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生态安全的犯罪,守护好绿水青山。依法惩治危害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犯罪,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稳步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自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检开展为期两年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以来,覆盖所有授权领域,涵盖所有案件类型,得到了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正式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之后,全国各地检察机关深入摸排案件线索,突出办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增强公益保护实效。青海省检察机关把公益诉讼列为“一把手”工程,上海市检察院与高校共建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提起该市首例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如何让人民群众在一呼一吸间感受到检察为民的温度,检察机关一直在路上。

特殊保护——结合办案延伸监督效果,不断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和服务

2013年1月14日,随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主办检察官在犯罪记录封条上盖上印章,17岁的王华(化名)开设赌场罪的涉罪记录就此被封存。这是修改后刑诉法正式实施后,该省未成年人轻罪档案封存第一案。

司法为民,不只是雷霆万钧,也有春风化雨的一面。改革开放40年,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延伸监督效果,不断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和服务。

早在2009年,上海市检察院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检察机关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机构,探索建立了未成年人不羁押风险评估、轻微犯罪记录有条件封存、亲情会见制度等。2010年,按照中央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检察机关进一步完善法定代理人到场、品行社会调查、羁押必要性评估、不起诉跟踪回访、分案起诉、量刑建议、刑事和解、社区矫正等项工作。2012年10月,为了贯彻修改后刑诉法的新要求,最高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各项措施和要求。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检察历程,受到司法保护“偏爱”的不仅仅是未成年人,每年的检察工作都会留下司法保护的重重印记:2008年,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对刑事被害人因无法获得犯罪人经济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积极协调有关方面给予救助;2009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加强残疾人控告、申诉等权利的保护;2010年,坚决打击侵害残疾人和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犯罪,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一年间共起诉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嫌疑人4422人;2011年、2012年,积极履行检察职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检务公开——推进检力下沉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从一张桌子、一根条凳的“接访摊”走进集市,到12309检察服务大厅全面推开。改革开放40年,检察机关从不忘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鱼水深情,积极探索检务公开新机制,主动帮助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拉近检民距离,各地检察机关纷纷推行预约接访、点名接访、开设民生热线等措施,开通全国统一的举报电话;推进检力下沉,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各地检察机关探索设立派出检察室、检察联络站等,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最高检高度重视,把网上信访大厅建设作为深化检察改革和司法为民的具体措施扎实推进。

2016年,全国四级检察机关积极运用全联通远程视频系统,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导入有序轨道。这一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接访11071次,接访工作从单向宣告公开向双向互动公开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

2017年3月11日,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子模块“人民检察院网上信访大厅”完成建设,并率先在最高检投入试运行。自开通以来,群众网上信访踊跃,呈逐步上升趋势,仅头10天就接收1000余件,其中仅群众诉求就达900余件。

多措并举的检务公开为检察机关与群众的互动打开了新局面,也对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是检察机关推行检务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保障法律监督职能正确行使的重要举措。

2017年6月28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的规定》。据发布会透露,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结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刑事申诉案件2714件,其中公开审查546件,公开审查案件息诉率达84%。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的要求落到实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今年全国检察机关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向全国检察干警再次动员,发出以民为本的冲锋号。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改革开放满载期许,司法为民任重道远,展望未来,全国检察机关唯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坚守本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美好愿景的方向,再次出发。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老百姓是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