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神鵰俠侶》是金庸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大家至今津津樂道的臺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就來自這本書。《神鵰俠侶》同時也是“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有《射鵰英雄傳》,後有《倚天屠龍記》。雖然金庸的許多武俠小說之間都存在聯繫,“射鵰三部曲”之間的關係可謂最深。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金庸幾乎每一部武俠小說都是大部頭,《神鵰俠侶》全書近120萬字,想將其原汁原味地呈現在大銀幕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金庸本人偏偏是一個不喜歡別人大幅改動自己作品的作家。

金庸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明確表態,“兩岸三地拍電視劇我不關心,他們追求什麼樣的風格,和他們的市場有關,跟我沒有關係,人家喜歡拍就拍,我只關注電視劇是否忠實於小說原著,這一點我比較在乎。”

《神鵰俠侶》翻拍歷史

早在1960年,在《神鵰俠侶》尚在連載中時,一部分為四集的同名粵語電影就開始上映了。謝賢在片中飾演楊過,南紅飾演小龍女和陸無雙兩角。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1982年,兩部根據《神鵰俠侶》改編的香港電影上映,一部是武俠電影大師張徹的作品,電影與書籍同名,傅聲飾楊過;另一部名為《楊過與小龍女》,由張國榮和翁靜晶分別飾演男女主角。

此後,多個電視劇版本的《神鵰俠侶》火遍大江南北,海峽兩岸,但再沒有電影版的《神鵰俠侶》問世。(還有一個算不上改編的改編:周星馳在電影《功夫》中使用了楊過、小龍女的名字。在周星馳的強烈要求下,金庸象徵性地收了6萬塊的版權費。)

在僅有的改編自《神鵰俠侶》的三部電影中,名聲最大當屬1982年張徹導演的版本。作為徐克的前輩、與胡金銓齊名的武俠電影大師,張徹本應是改編金庸小說最理想的人選之一。但張徹版本的《神鵰俠侶》上映後,反響並不很好。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將《神鵰俠侶》電影化,最大的難題之一是電影體量不夠。張徹卻偏偏要從郭靖、黃蓉重返桃花島開始講起,拖拖拉拉講到楊過,主線竟變成了中原群雄大戰霍都、達爾巴。如果說,原著中的大反派金輪法王沒有在電影中出場還勉強可以接受,《神鵰俠侶》沒有小龍女和神鵰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張徹曾這樣自我評價:“就我拍攝的金庸小說而論,成績並非很好。原因在我二人性格不同,查良鏞兄為人沉著厚重,起作品如長江大河;我卻是反叛尖銳的性格,只是激流瀑布,故此只能表現他作品的一枝一節……我始終拍不出金庸小說的博大精深,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最後放棄了。”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在已經問世的電視劇版本《神鵰俠侶》中,國內觀眾最熟悉的當屬1995年TVB出品的古天樂、李若彤版。古天樂憑藉該劇迅速躥紅,如今早已是香港影壇的中堅力量。李若彤則被許多觀眾認為是書中小龍女的完美化身,在李若彤版小龍女面前,劉亦菲版、陳妍希版乃至其他後來版本的小龍女只能被網友們戲稱為高仿版、山寨版,甚至清倉版。

不過,作為原著作者,金庸本人最認可的是1983年劉德華、陳玉蓮版本的《神鵰俠侶》,認為這一版非常符合他小說的味道。劉德華飾演的楊過相比其他版本,也顯得非常沉穩。

劇版《神鵰俠侶》

近日,由著名導演林峰執導的《新神鵰俠侶》正式殺青。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回想今年7月,《新神鵰俠侶》正式開機的消息一出,各方反饋層出不窮,不少網友對這部已經有11部影視作品的經典IP都持不同的態度。然而,在這紛紛攘攘的聲音中,不少觀眾對《新神鵰俠侶》到底會成為什麼樣子;小龍女、楊過、郭襄等經典角色會花落誰家還是抱有極大的好奇。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新神鵰俠侶》開拍之初,劇方就曾表示過這版《神鵰》的第一受眾人群是剛剛跨入18歲的00後們,因為《新神鵰俠侶》中有很多角色出場年紀與現在千禧年出生的孩子年紀相仿,希望他們能夠藉此感知恰同學少年的江湖豪情,與此同時也希望《新神鵰俠侶》能夠成為陪伴他們青春成長的經典武俠記憶。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導演林峰表示:“武俠充滿俠與情,也是最代表人真實感情的一面,希望儘量讓00後能夠理解金庸老先生書中所描述的武俠世界,這也是不同於漫畫、遊戲的畫面,希望能夠儘可能地傳達與傳承這些經典。”

事實證明,為了能夠達成這一目標。《新神鵰俠侶》整個劇組都在為之努力。

合適的年紀,合適的人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新神鵰俠侶》整個劇組從成立之初就摒棄了以往很多項目青睞的“流量法則”:男女主欽點一線流量演員,以此來帶動作品熱度。而是將目光牢牢鎖定在“合適”之上。

為了避免過於成熟的形象出現在本應該稚嫩的人物角色上,劇組最先考慮的就是演員的年紀應該要與相應的角色匹配。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然後,對比外在形象、個人氣質等方面之後,最終敲定新生代演員佟夢實出演不被世俗束縛的楊過;毛曉慧飾演清冷的小龍女,金馬獎最佳女配獲獎人文淇出演個性十足的郭襄……

隨著電視劇的殺青,邵兵飾演郭靖、龔蓓苾飾演黃蓉、塗冰飾演郭芙、王青出演耶律齊等相關演員角色信息也漸漸浮出水面。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面對這樣的演員陣容,許多網友表示:“天啊,文淇真的是太適合郭襄了,那股勁兒感覺她和郭襄是共通的。演員們的年紀也比較合角色年齡,期待新演員們給我們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新神鵰俠侶》。”

精雕細琢只為還原江湖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除了對演員的認真篩選,《新神鵰俠侶》在場景上也肉眼可見地下足了功夫,不僅提前在象山搭建5000平方米的“活死人墓”內景,更是輾轉貴州、成都等多地進行實地取景,並且成為了第一個在四姑娘山進行拍攝的劇組,3600米的四姑娘山海拔較高,晝夜溫差極大,所有主創在山中呆了一個多月,使用了無數氧氣瓶,救護車隨時待命。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這樣的用心不僅讓觀眾可以“逃離”橫店熟悉的背景,還能夠在營造獨屬於《新神鵰俠侶》的武俠氛圍時起到關鍵作用,用心與誠意,可見一斑!

導演林峰被譽為最優秀的動作戲導演之一,曾經參與《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等優秀作品的動作指導,並因此提名金像獎以及金馬獎的最佳動作設計。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此次在他獨自執導的《新神鵰俠侶》中,他更是不遺餘力,利用減法來闡述一個新武俠概念世界,丟掉繁複、走入極簡、返璞歸真,把這部《新神鵰俠侶》演繹給大家。

面對自己十分擅長的動作戲,林峰表示:“會以紮實、踏實不花哨的武戲手法闡述一個新的武俠世界,《新神鵰俠侶》在打戲上不會有虛無的招式與過於飄的手法,武術指導將獨具匠心,根據不同人物的性格與身份把招式設計得有新意、有內容。”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在花哨的地方做了減法,但是必要的部分他卻是精雕細琢。

據悉,在片中佔據重頭戲的襄陽大戰,拍攝時,劇組上下為了這一場戲足足用了二十餘天的時間來打磨,場面壯觀、氣勢恢宏的同時,數量龐大的群演、重頭的武打動作,壯觀的爆炸場面,給拍攝增加了或多或少的難度,但是在解決這些困難之餘,林峰也不忘“精”,拍攝大場面時,也不放過對細節的琢磨,對每一個鏡頭都反覆推敲。

正如《新神鵰俠侶》製片人所說的那樣,“還原金庸老先生所描述,坐穩基調,平衡其中,盡情釋放真實的俠於片中各個角落。”

這一切的努力都只為了能夠給金庸迷以及廣大觀眾獻上一場江湖夢。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不復刻經典,但唯有經典才可以超越經典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自1960年開始,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就不停地進行著影視改編,當代年輕人印象最為深刻,並且有過關注的莫過於李若彤與古天樂以及劉亦菲與黃曉明主演的兩個版本,但是這兩個版本從不同的地方都有些讓人遺憾的部分。

正如導演林峰所說的那樣:“每一個影視作品都會留有遺憾,只能盡力做到最好。”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新神鵰俠侶》在還未放出演員定妝照之前,一組組人物圖、效果圖就引來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網友們紛紛表示:“場景真的太美了,簡直神還原小說,希望到時候電視劇也能夠完全呈現出來。”

眾所周知的,《神鵰俠侶》的故事背景是在南宋末年,劇組從畫面色彩,服裝造型,化妝髮型上都下足了功夫。服裝負責人鍾佳妮表示:“文人之美即是大雅的南宋,中間色調、不飽和的色彩如仙如霧。我們就是這樣找回金庸先生心中升起的格調,來做色彩設計的。這樣的迴歸就是放棄昧合的心,走回山水裡。”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化妝造型林安琦也表示:“根據我們服裝的風格,心中有山水就成仙就是俠的原理,在妝容與梳妝上,以迴歸到自然,以金庸先生原著中所描述的江湖為構想,以自然、簡約為主軸,強調出劇中人物特性,又不失其中瀟灑、真情、雅緻的色彩風格,保有傳統想法結合為新武俠之美。”

合理地結合故事發生的年代,以此來推算人物角色的著裝以及用色,這樣的考究不僅是為了影視化一本武俠小說,更大一部分是能夠真切還原金庸先生的江湖,以影像為媒介傳承這樣的文化。

此次,《新神鵰俠侶》從選角、佈景、取景等各個方面都能看出誠意滿滿,在打造品質劇的同時,不忘江湖之於所有人的意義。

徐克和金庸

金庸年長徐克26歲,1959年5月20日,金庸在《明報》創刊號上開始連載《神鵰俠侶》時,徐克才9歲,還是個喜歡在越南西貢街頭遊蕩,偶爾扮作陌生大人的兒子,混進影院看電影的頑童。

《神鵰俠侶》是徐克閱讀的第一本金庸小說,半個多世紀後,徐克曾這樣回憶那段往事,“記得在小學時看的第一本書就是《神鵰俠侶》,那時候都沒錢買書,還是從書店租來看的。”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神鵰俠侶》是金庸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大家至今津津樂道的臺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就來自這本書。《神鵰俠侶》同時也是“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有《射鵰英雄傳》,後有《倚天屠龍記》。雖然金庸的許多武俠小說之間都存在聯繫,“射鵰三部曲”之間的關係可謂最深。徐克一入門便扎入“漩渦”的最中心,不著迷都不行。

這是徐克第一次與金庸產生交集,當時的徐克肯定想不到,自己有天會有緣拜會這位“大俠”,並親自將他的武俠世界搬上銀幕。

一過就是18年。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1977年,徐克美國留學後返回香港,在無線電視擔任編導。經由香港作家黃霑介紹,徐克終於見到了金庸本人。徐克回憶,在這次會面中,他提出了一些改編金庸作品的計劃,金庸等人建議他拍攝《飛狐外傳》,但徐克還是鄭重地表示,他最想拍的是《神鵰俠侶》。用徐克自己的話來說,“因為那時候技術跟市場的條件不是那麼好,這個項目就一直沒有啟動。”

徐克真正將金庸的作品搬上銀幕,還要再等13年。

13年間,徐克從初出茅廬的電影新人,成長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旗手。1990年開始,電影《笑傲江湖》三部曲陸續問世。毫不誇張地說,這個系列堪稱金庸小說電影化的一個巔峰,徐克通過這個系列獲得了巨大的聲譽,但同時也損失慘重。

儘管我們現在談論《笑傲江湖》三部曲時,都習慣將其歸入徐克作品的名單,但其實徐克並未在其中任何一部電影中掛名導演。

《笑傲江湖》首部作品,徐克請來了自己的電影偶像——武俠電影大師胡金銓擔任導演。可惜電影沒拍完,胡金銓就不幹了。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徐克從青少年時期就特別喜歡胡金銓的電影,美國留學期間,徐克的畢業論文就是對胡金銓作品的研究。胡金銓執導、徐楓主演的《俠女》在拍攝時徐克就一直很期待,“直到1968年離開香港到美國,《俠女》才終於上映。當時我在德州唸書,還特意跑到紐約的唐人街去打工,這樣才能看到《俠女》。當時還是上下兩集分開兩放的,看到下集還要再等兩個星期。”徐克回憶。

1989年,《笑傲江湖》開拍,喜歡穩紮穩打的胡金銓和新點子不斷的徐克幾乎立即產生了矛盾。胡金銓曾對媒體回憶當時的情景:“我的做法是搞好了劇本、準備妥當之後才會開始拍攝。但徐克是想到做什麼就做什麼,跟我完全合不來。徐克竟改了十四次劇本。由開拍後的第二日就開始改……最初他說在臺灣要開辦一間演員學校,叫我去搞準備,我找好了地方,全部準備好之後,又說不搞了。真的是非常麻煩啊。又要解約,又這樣那樣的。程小東在拍攝之前對我這樣說:‘徐克的說話不要那麼認真看待,他的意見會經常改變,拍了一點就馬上改。’”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除了兩人工作方式不同,胡金銓的身體狀況也對拍攝造成了不小的困擾。當時胡金銓57歲,身體不好,拍攝地臺灣又多是荒山野嶺的實景,為追求完美的拍攝角度,必須有人揹著他上山下山走兩個小時到位。到了片場,又要等陽光照出理想的光線,可竹林到下午二時多就開始暗下來了,一天才能拍一兩個鏡頭。

戲拍了很長時間後,胡金銓身體每況愈下,找來弟子許鞍華救場。眼看主演許冠傑和葉倩文(成片中戲份被全部刪掉)的檔期快到了,投資方擔心拍攝進度,催徐克想辦法。徐克困在房間內,一晚上寫出三十多場戲,然後去了美國拍《龍行天下》。誰知胡金銓身體實在撐不住,許冠傑留下一個月拍攝死限,徐克急忙回港,請來程小東、李惠民、金揚樺幫忙補拍。

胡金銓從《笑傲江湖》劇組出走後,很多胡的好友都與徐克交惡。大導演李翰祥公開表示,寧可餓死,也不跟徐克合作。徐克邀請飾演林震南的嶽華回來補拍鏡頭,成名於胡金銓作品《大醉俠》的嶽華嚴詞拒絕,徐克只能找來演員金山重拍。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對於電影《笑傲江湖》,胡金銓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金庸和我是年輕時彼此互相瞭解的很要好的朋友。他叫我拍《笑傲江湖》時,我對他說,‘你的小說不可以拍成電影,有那麼多事件發生,只會令劇情混亂,哪能拍成一部電影,不可能的。’把短篇小說拉長很簡單,但把長篇小說縮短就不簡單了。徐克只是想要金庸的名字罷了。而且,金庸想我拍,所以徐克才叫我拍罷了。”

《笑傲江湖》小說裡的內容確實被徐克改得面目全非,胡金銓拍攝的鏡頭在成片裡也所剩無幾,但這並不影響該片成為最好的金庸武俠電影之一。許冠傑塑造的瀟灑靈動的令狐沖,黃霑譜寫的豪氣沖天的音樂《滄海一聲笑》,都傳誦至今。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到了續集《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徐克學乖了,就讓程小東當導演,但演員來了次大換血,劇情則更加天馬行空。

東方不敗這個書中的配角一躍成為電影的主角,並與令狐沖談起了戀愛,由同性愛情外衣包裹著的男女歡愛沖淡了原著中權力鬥爭的陰暗,也使這部電影具有了更強的現代性、娛樂性。品相較《笑傲江湖》又提升了一個檔次。時至今日,《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仍是許多人心中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中最精彩的一部。

該片當年票房大賣,賺得盆滿缽滿。林青霞也因此片掀起了一股女扮男裝的熱潮,此後三年間,她出演了14部武俠電影,其中12部以反串形象出現。

但誰能料到,這段故事的結局竟是繼胡金銓之後,徐克又得罪了自己的另一位偶像——金庸。

金庸對徐式武俠的評價

金庸從不諱言對《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的厭惡,他甚至親口對媒體說,“我不喜歡他(徐克),他不懂武俠,把《蜀山劍俠傳》拍得不知所云。而且把我的小說《笑傲江湖》瞎改,把東方不敗由男人改成女人,並用一個女人來演,而一個男人的變性,在性格上是會有變化的,這個過程是緩慢的、複雜的,有變化的、有過程的,是不自願的,並不像電影裡表現得那麼簡單。他後來還要買我的小說拍電影,我說朋友還是做,但是小說不賣給你了,合作的事情不做了。”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不知道徐克本人在聽到金庸對自己的一番評價後作何感想。由於《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商業上非常成功,在電影公司的不斷慫恿下,徐克又拍攝了《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1993年上映。強行續貂,頗多牽強。電影上映後,票房和口碑都令人失望。

三年間三部電影,徐克和金庸在銀幕上唯一的交匯就這樣在一個充滿爭議、矛盾的過程中戲劇性地結束了。徐克和金庸都有得有失,唯有觀眾是完全的受益者。

再續前緣

《笑傲江湖》系列之後很多年,徐克拍過還珠樓主(《蜀山傳》2001),拍過樑羽生(《七劍》2005;《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2014,擔任製作人)、拍過古龍(《三少爺的劍》2016,擔任編劇&監製),但再也沒有機會染指金庸的作品。

也許金庸對改編自他小說的電影太過失望,也許電影確實不是呈現金庸宏大的武俠世界的理想形式,從1994年至今,再沒有一部金庸小說被搬上銀幕。不光徐克,任何一位電影導演都再沒拍過金庸。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1994年王家衛執導的《東邪西毒》上映之後,金庸絕跡電影江湖。

武俠電影中常常喜歡用簡單的一行字幕表示巨大的時間跨度。一晃眼,又過了24年。

這中間,徐克不是沒動過再拍金庸的心思。

2001年,徐克曾計劃拍攝電影《書劍恩仇錄》,同名原著正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按香港媒體的報道,徐克當時連演員陣容都想好了:奔雷手文泰來的夫人駱冰將由林熙蕾飾演;江南名妓玉如意由曾范冰冰飾演;乾隆皇帝由臺灣新演員郭硯軍飾演;有出塵氣質的香香公主由張柏芝飾演。徐克甚至希望奧運冠軍伏明霞、田亮等運動員也能參演此片。


《神鵰俠侶》再登熒屏,金庸評徐克:拍得不知所云



然而不幸的是,同一年,徐克傾注了巨大心血拍攝的《蜀山傳》在商業上遭遇滑鐵盧,投資方中國星集團損失慘重,中止了徐克拍攝《書劍恩仇錄》的計劃。

冥冥中似有天意,徐克親自掛帥導演拍攝的第一部金庸電影註定是《神鵰俠侶》。

2017年,徐克對外公佈籌拍《神鵰俠侶》。通告中寫明,影片的拍攝週期是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計劃用8個月的週期完成三部曲的前期拍攝工作。

徐克今年68歲,《神鵰俠侶》很有可能成為他送給自己70歲的一份賀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