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A友看過來|蘇默:我和抑鬱抗爭的912天

我本不想再過多談論那些過去的日子,因為那是我人生中最孤獨最消極最渴望被理解被認可被幫助的2年半的時間,甚至超過我剛接到確診報告時的無助。如果真要想出幾個詞去形容,可能是絕望無助,可能是行屍走肉,但我覺得最貼切的一定是撥雲見日。因為在經歷過這些黑暗的日子之後,我才懂得陽光是這麼美好,而且太陽一定會再度升起。

我是一名A寶,從2008年確診距今剛好10年的時間。在我啟動抗病毒治療8年的時間一直使用的組合是替諾福韋+拉米夫定+依非韋倫(施多寧)這個組合。並且我是一名合併感染乙肝的A寶,在替諾福韋還沒有納入免費藥物治療之前,我一直無法啟動治療,因為我一直轉氨酶偏高,而當時疾控的醫生也無法判斷當時使用的一線藥物奈韋拉平是否會加重我的肝損傷。所以我只能等待看是否有新藥能夠進入臨床使用。在11年底替諾福韋開始在北京小範圍臨床試用的時候,我第一時間申請了這個組合。但當時仍沒有類似利匹韋林這種安全性較高的非核苷類藥物(當時克立芝作為二線藥物只能作為育齡女性的首選藥物申請或一線方案耐藥後才可以申請),所以我仍然使用含有依非韋倫的這個可能會造成肝損傷的藥物方案。我當時也並沒有想到,使用依非韋倫會變成我五年後生活開始分裂的一個誘因。


抑鬱症A友看過來|蘇默:我和抑鬱抗爭的912天



很多朋友其實都會擔心服用依非韋倫會出現焦慮和抑鬱的情況。在這裡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啟動抗病毒治療的時候,如果你曾有過抑鬱或者焦慮的情況,請一定要提前告知你的主治醫生,避免選擇含有依非韋倫這個藥物的方案。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沒有精神病史,那麼一定要注意情緒的調節和舒緩,及時排解心理壓力,不要讓依非韋倫變成你情緒的炸彈。在出現任何情緒崩潰之前,一定會有各種原因造成你情緒的壓力,比如工作的緊張,父母的壓力,自我的挫敗感等等,而依非韋倫只是一個誘因,讓你慢慢的將這些細小的問題放大,最終變成壓垮你的稻草。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在我意識到自己出現精神問題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這是抑鬱症的表現。那段時間工作壓力非常大,面臨部門合併,調崗,無法適應新崗位等等問題,我開始出現暴食,胃脹氣,噯氣,神經性頭痛,軀體痠痛等症狀,而我並不知道這是精神疾病的一種表現。於是這些胃腸道的不適,慢慢變成一坐在電腦面前打開excel就會出現煩躁不安,不想工作,重度拖延,後期甚至變成一坐在電腦面前我就想上洗手間,尤其是在快下班我還發現一堆報表沒有完成的時候,我更是坐立難安,頻繁水狀腹瀉,根本無法按照推進表按期完成工作進度。


抑鬱症A友看過來|蘇默:我和抑鬱抗爭的912天



我當時以為自己胃腸道出現問題,到離家比較近的積水潭醫院掛了消化內科的專家號。我非常慶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對精神疾病有一定認知的消化內科醫生,在做完腸鏡,便檢等一系列消化系統檢查並確認我沒有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醫生給我提出了做心理CT掃描的建議。醫生告訴我說我的這些胃腸紊亂的症狀完全是來自於我的心理壓力。因為消化系統是人體的情緒器官,在你面對壞情緒無法排解的時候,身體會用自己方式發洩出來,最直接最明顯的反應就是胃腸功能紊亂和植物神經紊亂,用一個醫學名詞來說,叫“軀體化障礙”。

醫生告訴我,抑鬱焦慮等精神類疾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等方法有效,而且情況穩定之後,我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停止服藥的,所以我並未中斷我的抗病毒治療,一邊又啟動了我的抗抑鬱治療。在抗抑鬱治療的藥物上,非常多的藥物和依非韋倫衝突,因為這些抗抑鬱的藥物主要調節神經系統的多巴胺受體分泌,這和依非韋倫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類似,因此我們一旦出現了類似焦慮、抑鬱、恐懼、雙向情感障礙等疾病需要進行治療時,我們應當和我們HIV的主治醫生告知,及時調整抗病毒藥物的組合,停止使用含有依非韋倫的組合,以免造成對精神類疾病不確切的療效或者增加抗病毒藥物耐藥的風險。

在剛開始使用抗抑鬱藥物的時候,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也非常的大,嗜睡,噁心,厭食,劇烈頭痛等情況讓我一度想要放棄治療。和我們抗病毒治療一樣,精神類藥物也分為一線藥物和二線藥物,而且治療的效果和劑量會因人而異,我們需要在治療初期的每7天進行一次隨訪,及時和醫生溝通調整劑量,來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案和劑量並且持續的治療下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劑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劑量太小,症狀根本無法改善,劑量過大時我曾出現整夜頭痛無法入睡只能靠安眠藥睡兩三小時的情況。在建立藥物耐受的同時,因為藥物副作用,我的抑鬱症狀也隨之加重,我不想和任何人說話,把家裡窗簾拉上在床上一躺就是一星期,鎮靜催眠的藥物也讓我隨時昏睡和隨時醒來,白天黑夜顛倒,讓我完全對時間失去了概念。我的這種情況讓家裡人非常擔心,但家人卻並不支持我的治療,覺得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病,是一種令人羞於啟齒的病,而且我年紀輕輕,靠跑步鍛鍊自我調解就好,完全不需要治療。


抑鬱症A友看過來|蘇默:我和抑鬱抗爭的912天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強調的一點是,抑鬱焦慮這種疾病在當下發生的幾率非常非常的高,尤其是那些情感豐富細膩的人來說更是容易受情緒因素影響更大。精神類疾病並不恥辱也並不可怕,我們需要的只是正視問題,科學的解決問題,讓我們更加勇敢的面對自己!

在找到自己合適的劑量之後,我的情緒慢慢的趨於穩定,之前困擾我的胃腸道問題和頭痛問題也之消失,這更讓我堅定了信心。在服藥2年後,我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低劑量,慢慢的告別了抑鬱症的治療。至今為止我已經停止治療了一年的時間,而且沒有出現復發的情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精神類疾病的治療最忌諱的就是私自停藥,很多人覺得我心情好了把藥停掉,心情不好再把藥吃上,這樣做只會讓你陷入一個死循環而將你的治療週期無限拉長。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沒有人能夠確切的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你需要面對什麼,就算是最親的人也無力為你分擔,你所依靠的只能是你自己。就像那句爛俗的網絡用語一樣,你若不堅強,誰替你勇敢。及時認清自己的心理狀態,正面疏導自己的情緒,樂觀的篩查心理衛生狀況,積極的接受心理和藥物治療,就算在黑夜裡,也會有星星指引著光明的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