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款無人預警機亮相 未來或成隱形機剋星

在今日開始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珠海航展”,下同),一款由中國電科集團第38研究所研製的JY-300無人預警機引發了廣泛關注。這款無人預警機在外形和尺寸上與諸如彩虹-4無人機這種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機型類似,卻可搭載包括固體有源相控陣雷達等在內的多種預警偵察雷達,可作為對海空目標執行預警監測任務的“多面手”在戰場上大顯身手。那麼,這種預警無人機在結構設計上有何獨到之處,性能如何,又能夠在未來空中戰場上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根據記者在現場的觀察,從結構設計角度說,得益於成熟的機體、材料和小型化的相控陣雷達技術,JY-300無人預警機巧妙地實現了雷達天線與無人機的一體化,在無人機通常裝載航電設備的機頭部位採用了保型天線結構和智能蒙皮,安裝了小型的固體有源相控陣雷達陣列,使得功能強大的相控陣雷達與無人機優美的流線型機體渾然一體。只有從無人機側面的圖示中,才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相控陣雷達的安裝位置。相比於通常將傘形或條形雷達直接置於機體外部的有人操縱預警機,這種結構大大減少了雷達系統對飛機的氣動性能、操縱性和穩定性的影響,減少了機體的飛控系統和地面駕駛控制人員的負擔,堪稱是一款對使用者具有“操作友好型”特點的預警機。

世界首款無人預警機亮相 未來或成隱形機剋星

▲JY-300無人預警機

良好的結構設計保證了這種無人機的穩定性和操作性,成熟的機體和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技術則使其具有突出的預警監視能力。據在航展現場的、參與該型無人機研發的設計人員向記者介紹稱,JY-300無人預警機全稱為“JY-300空中無人預警監視系統”,航程超過1000公里,實用升限超過5000米,在陸地或海域上空對三代戰機的探測預警距離約為50公里,在中低空範圍內可對三代戰機進行準確地探測。同時,測試顯示,該型無人機也在複雜的氣候條件和地形條件(如高原和山地等)的地區上空使用。對於其相對較小的機體而言,這已經是一個不俗的成績。據設計人員透露,目前中電科38所仍在對該型無人機進行改進,在未來,其實用升限和航程都有進一步的提高空間,也正在可研發探測發現隱形戰機的新型雷達和機體結構,升級潛力可期。

世界首款無人預警機亮相 未來或成隱形機剋星

▲JY-300無人預警機

考慮到未來海空戰場的體系化、空情複雜和作戰主體多元的特徵,這款無人預警機可以充分發揮其性能特點。設計人員告訴記者,基於這款無人預警機的探測距離和升限較小的性能指標,該型機將在空中戰場的中低空前沿空域(約400公里以內)執行前出偵察任務。在這一預設作戰範圍內,無人預警機將在處於前沿地帶的地面控制人員的操縱下,對敵來襲三代戰機和巡航導彈等武器起到空中“監控探頭”的作用。由於中低空的氣象條件複雜,對空對地攻擊也往往從這一空域通道進入,因此在這一空域部署更多中低空相控陣雷達的行動,將有效提高己方航空兵和防空兵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同時,設計人員介紹稱,JY-300無人預警機的成本相對較低,大約與國產彩虹-4無人機相當(據外媒猜測,彩虹-4的成本僅為三代戰機成本的約20%),因此其部署數量和抗損失能力也遠較對方的有人駕駛戰機為高。在較高數量的空中無人預警平臺的助力下,己方的空中對抗能力將獲得顯著的提升。

世界首款無人預警機亮相 未來或成隱形機剋星

同時,根據中電科38所官方發佈的資料,JY-300無人預警機還可以對海面艦船、艦載直升機和反艦導彈等目標進行長時間、遠距離以及大範圍的偵查監視。這種運用方式發揮了該型無人機航程遠和可在中低空活動的性能優勢,可在遠洋艦艇編隊中大量部署,執行長航時中低空巡邏任務。這將提升艦艇編隊對海上中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不足的問題。基於無人機在航母部署的前景愈發明朗的現實情況,無人預警機在未來也可能成為航母艦載無人機的組成部分。

此外,從無人機裝備體系的建設發展來說,無人預警機的出現也彌補了國產無人機型號體系的短板,併為無人機在未來戰場的運用提出了新的可能。此前國內研發的無人機絕大多數都是被用以對地面目標實施監視和打擊任務的,可對空中或海上目標實施監控的無人機則一直“缺席”。作為世界首款無人預警機,JY-300的出現則有望使中國補上對空無人機預警平臺的短板,並在未來的無人機技術競逐中佔據新的制高點。無人預警機的可部署數量大,且無人員損失之虞,如果其指揮控制能夠與有人駕駛戰機和防空系統有機結合,將使使用無人預警機的一方成為戰場信息角逐的優勝者,助力其奪取制空權的行動。尤其是在無人預警機具有對隱形戰機的探測能力後,其更將可能成為未來隱形戰機在戰場上的“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