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暴君嗎?

用戶78125450784


秦始皇是不是暴君?下面詳盡解析。

一、暴政虐民。

1、天災連連依舊興兵。

依據法家思想,有饑荒,國家不能救濟。在《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中,有一則故事:

秦國大飢,應侯曰:“請發五穀,足以活民。”秦昭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賞,有罪而受誅。今發五穀以賞民,無功而賞也。亂國之道也。民生而亂,不如死而治。”

韓非盛讚秦昭王是明君。因為儒家與法家的治亂完全不同。儒家之治是人民安居樂業,能過上幸福生活;法家之治,是國君能夠牢牢掌握君權,成功駕馭臣民。即使餓殍遍野,也謂之治。

我們先看嬴政在位之時的自然災害:三年,歲大飢;四年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七年,寒冬;十二年,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十七年,民大飢;十九年,大飢……

嬴政在位之時,天災不斷。秦朝不但不救濟饑民,還連連用兵:

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十月,蒙驁攻魏;五年,蒙驁攻魏,取二十城,初置東郡;十三年,桓琦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十五年,大興兵……

天災連連,秦國依舊大興兵戈。萬民的死活,百姓在法家眼中,就是螻蟻,踩死多少都不足惜。

2、大興土木。

嬴政還大興土木。修馳道、阿房宮、驪山陵墓和長城。無數民夫、刑徒、奴隸慘死。對此王立群在《百家講壇》中如是解析:秦始皇大興土木可分為兩類,一是馳道和長城。這屬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算罪惡。反而有功。二是阿房宮和陵墓。是為個人,這是應該批判的。對此鄙人不敢苟同。

【狗奴才王立群】


修馳道和長城,致使無數人民慘死。顯然是罪惡。作為君主,搞基礎建設,是他的職責,而非功績。就如同一個清潔工掃了一片樹葉一樣。沒什麼可稱讚的。但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就是罪惡。王立群是個不折不扣的狗奴才。

再看一下秦始皇陵墓: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發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盡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儒家厚葬久喪雖然勞民傷財,但君主的喪葬有嚴格的標準,不能逾越。秦始皇之厚葬,超過周禮之標準不是十倍、百倍。而是百萬倍。

3、濫殺無辜。

嬴政至邯鄲後,殺“有仇怨”者。其實是為掩蓋其身世。這點不在贅述。


秦始皇為求不死之藥,自謂“真人”,不稱“朕”。行為詭秘,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賬鐘鼓美人衝之。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詔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殺之。自是之後,莫知其行所在。

侯生、盧生得知此事,與人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樂以刑為威,天下畏懼,莫敢盡忠。博士、群臣莫敢言其過。二子稱秦始皇無德,不能長生,無法求仙藥。於是亡去。

諸生皆議論秦始皇之過,嬴政令於是誅捕諸生四百六十人。皆坑之咸陽。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頌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監軍蒙恬於上郡。

坑殺諸生之事,起於陰陽五行學派的術士,波及儒生。從扶蘇之言“諸生皆頌法孔子”可知。在四百六十名諸生中,有術士及其他學派弟子,但更多的是儒生。這就是著名的坑儒。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盡取其民,誅之。

鄙人兒時,就聽說過關於秦始皇的傳說:秦始皇殺老百姓,必須殺完殺盡。若殺不盡,官吏就要處死。其下屬官吏殺完人後,就在路旁撒黃金。數日後,拾取黃金時,分毫不差。此地的老百姓被徹底殺乾淨了。歷史傳說有誇大和虛構的成分,但卻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

秦始皇生時禍害百姓,死後亦然。其陵墓以人的脂肪作蠟燭,工匠為弩機,陵墓修成之後,盡閉之,工匠無復出者。後宮無所出者,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秦始皇,視萬民為螻蟻,無論踩死一萬、十萬,還是百萬,都不值一提。

二、勞民傷財,尋仙求長生。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遣徐福發童難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二年,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得讖言:亡秦者胡也(胡亥)。始皇以為胡人,便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擊胡人,略取河南地。

盧生說秦始皇:神仙不輕易見人,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可得。於是始皇自謂真人,不稱朕,行動詭秘。使群臣難以相見。前文有言,不再贅述。

秦始皇此愚蠢與昏庸,王立群如是辯解:今天看來,秦始皇之舉是昏庸,因為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但我們不能以今天的思想和認識對古人的作為進行評價。我們要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的評判秦始皇。

鄙人就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標準,以先秦時代的思想來評判秦始皇:先秦時代的道家,就有此思想——萬物循道而生,循道而終。所謂“死之於生,一往一返。”,“欲恆其生,止其終。惑於數也。”除了學派外,還先秦時代的君主。

據《春秋左氏傳》記載:邾文公在其晚年,欲遷都於繹。文公為此占卜,得卦辭“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文公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孤必利焉。”左右稱,不遷於繹,“君命可長也。”文公曰:“命在養民。死之短長,時也。民苟利,遷也。莫如吉也。”遂遷都於繹。遷都後不久,邾文公卒。

荀子謂之: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生君,是為民也。孔子盛讚邾文公——知天命。

楚昭王生而英名,死也賢德。昭王病重,見“雲如眾赤鳥,夾日以飛”的天象。問太史,太史稱,災禍將應驗在楚王之身,可通過祭祀將禍轉至令尹、司馬。昭王曰:“除君之疾,轉置大夫,何益?有罪受罰,又焉移之?”

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宜哉!”

生老病死是無法抗拒的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先秦時代,已經有了這一思想。以先秦時代的視角來看秦始皇,依然是愚蠢和昏庸。

可見,王立群真是不折不扣的狗奴才——為專制魔王歌功頌德,塗脂抹粉。

三、弱民。

《商君書·弱民》有曰:“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治國之道,首在弱民”,“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法家之弱民有二:一是使民貧窮,商鞅謂之:農有餘糧,則逸於歲。只有使農民“家無積粟”,農民才會盡力耕種。百姓家無積粟,一旦發生饑荒,政府還不救濟,那只有一個結局——餓死。

二是禁止人民擁有兵器。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鑄十二金人。嬴政以為民間沒有兵器,就可以長治久安,秦嬴江山就可傳至萬世。陳勝吳廣起義時,只有揭竿而起。照樣推翻秦朝。並且秦朝成為最短命的王朝。


漢代之後,吸取了秦的經驗教訓。允許民間擁有兵器。任何一個朝代都比秦朝長壽。

秦始皇必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後世唾罵。只有被法家思想愚民的行屍走肉和狗奴才們,才會為專制魔王秦始皇歌功頌德。


楊朱學派


在人們印象中,提起秦始皇就會想到“焚書坑儒” 以及“孟姜女哭長城” 等,他是個暴君。

“焚書坑儒” 是什麼回事?公元前213年時,秦始皇下令“私學”,焚燒私人所藏的詩、書、百家語和秦記以外的各國曆史記載,並抓了460多個“犯禁者”並在咸陽活埋。

有人認為秦始皇坑殺的乃是術士,並不是儒生,但《史記》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 。其實,滿清“文字獄” 比“焚書坑儒”嚴重多了,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延續百餘年,遭到迫害的文人不計其數,最無辜是株連九族的罪行了。  

秦始皇暴政治國,濫用刑罰,這是歷史的事實,無須洗白。

但他兼併六國後,沒有誅殺權臣,而是重用尉繚和李斯等人,因為他需要人才,積極推行統一戰略,要幹出一番轟轟烈烈偉業:

1開創帝制,土地國有 全國為36郡,以後擴大至46郡,定咸陽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地方郡長官為守,縣長官為令,用封建制、官僚制代替了貴族的世襲制。土地所有制改“王有”為“國有”。

2北討匈奴、南平百越,開疆拓土 秦始皇完成統一中原大業後,著手對東南、嶺南、西南及北方等邊遠地區的開拓:秦始皇進攻百越各部族,第一次將嶺南納入中國的版圖;北擊匈奴, “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內外、大河南北的廣大地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擺脫了兵禍的災難;鼓勵一般民眾移居邊地,一面屯墾開發北方邊地,一面戍邊充實武備;秦始皇為開拓西南,開鑿了一條從今四川宜賓通往雲南滇池一帶的棧道(五尺道) ,大秦的勢力直接抵達且蘭、夜郎、邛都、昆明等地,並在此設官“置吏”,納入郡縣制的行政系統。

3修築長城 秦始皇滅六國之後,開始北築長城,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萬里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

4改幣制、統一度量衡 秦始皇統一貨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在原商鞅頒佈的標準器上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製作相同的標準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在田制上,規定6步(今230釐米)為尺,240步為一畝,一畝制沿用千年未變。

5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開始修築以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著名的馳道有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為方便運送討伐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下令開鑿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之河渠。公元前219—215年修成運河,2000多年來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

秦始皇下令進行文字的整理和統一工作。以李斯創造的 “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廢除其他異體字;衙吏程邈的因犯罪在坐牢的10年裡,對當時字體的演變中出現的變化進行總結,受到秦始皇的賞識,遂將他釋放,還提升為御史,命其“定書”,制定出一種新字體,便是“隸書”。

“行同倫”就是秦始皇建立起統一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來到泰山下,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記下男女之間界限分明,以禮相待,女治內,男治外,各盡其責;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會稽刻石上留的銘文,大加鞭笞當地盛行的淫泆之風,以殺姦夫無罪的條文來矯正吳越地區男女之大防不嚴的習俗。

秦始皇認為自己功蓋三皇,勳超五帝,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掃滅六國,開闢嶺南,奠定中國的傳統版圖,立下萬古不朽的偉業。修長城,築秦陵,建阿房宮,都是人類奇蹟,但是勞民傷財,加之法度苛嚴,以及焚書坑儒,都為後世所詬病。

其功也至偉,其弊也至深。筆者認為,單一稱明君或暴君,似乎不妥;明、暴兼有,似乎有些道理。

儘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的統治模式卻延續下來,是中國2000餘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創造者,影響之深廣,是任何帝王難以與之相比,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西方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在西方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可以肯定,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至於他的功過是非,曲直論斷只有歷史來評說了。(網絡圖片)

(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秦始皇肯定不是暴君,之所以後世成了暴君,原因嗎,不外乎秦二世而亡的短命。

我們都知道秦法源自於商鞅,商鞅變法後,秦國因此崛起成為第一強國,開啟了中國的人大一統之路。能讓秦國成為強國的律法,也不可能是殘暴的律法。始皇帝基本還是遵從了商鞅之法,這是秦之根本,如果說秦始皇是暴君,那麼秦法就是暴法,這法律下的秦人就是暴民,這不合邏輯。秦法能讓一個帝國崛起,那就是良法。畢竟歷史是後世人寫的,是勝利者的專屬。至於說秦法激起民憤這是完全可能的,秦法源於秦地,秦人幾百年遵紀守法,早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而六國並不依法治國,秦統一的速度過於迅猛,普法的速度也太快,六國之人從原先無法的傳統社會進入更為先進的法制社會,必定是不適應的,汙衊秦法和反對秦法就成了必然的事情。如果秦始皇多活十年,政權順利交接給公子扶蘇,那麼,秦法就完全可能為六國之民接受,不存在秦始皇暴君一說。

很多人說秦始皇修長城,修陵墓,勞民傷財。我覺得此觀點大謬。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修長城的到底是什麼人,基本都是六國的降兵,這些人已經習慣了戰陣殺伐,放歸田園將是極大的不安定因素,始皇帝並沒有殺這些人,而是將這些人組織起來搞基礎設施建設,修長城,修直道,修運河,從秦開始,之後的所有朝代,都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把不安定分子抓起來搞基礎設施建設,秦始皇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一個人開創了一個民族的歷史。

又有人說秦亡時,秦人已不救秦,可見秦始皇之暴。此觀點依然大謬。秦亡第一是國策有誤,秦滅六國,秦之鐵軍不足六十萬,這六十萬在天下一統後繼續為國征戰開疆拓土。其中四十萬去了南方,另二十萬駐守北疆,守衛長城對匈奴作戰。秦二世胡亥得位不正,怕有人說是非,於是聽從趙高之言,盡殺兄弟姐妹以及秦氏老族,他因此失去了秦人的支持,在一個始皇帝牽老秦人於六國各地,鎮守四方,又盡遷六國貴族入咸陽,已為監視,此法長期是有效的,但短期內傷了秦之根本,這也是秦人不救秦的另一個原因。第三,遠在南方的秦國大軍回師需要的補給是天量的,五十萬大軍回師根本就不現實,他們的補給靠的是中央的調撥,但是群賊並起之後,大軍已失去了補給,而且,秦之軍隊一直在征戰,軍隊已疲乏,且關中的親人也早已外遷,軍隊內部有怨憤是難免的,所以既無補給勤王,又不願意勤王是必然的。

至於北方的秦軍,蒙恬和扶蘇被二世鴆死以後;軍心就已經散了,就算沒散,以蒙家對北方軍隊的掌控力度,不願意再事二世為主,不勤二世也是理所應當的。沒奈何,二世只能匆忙間組織起修長城的奴隸,即便是奴隸兵那也不是群賊堪比的,這些奴隸兵把所謂的狗屁西楚霸王逼的差點跳河,逼到了要破釜沉舟的程度,破釜沉舟就是把鍋砸了,把船沉了,打不贏咱就一起死的意思,可見這些奴隸兵的戰力。真正的秦國銳士都沒上場。還有一件事足以說秦之偉大,就是劉邦進入關中後第一件事就是搞了約法三章,可見當時關中人對於秦普遍有怨言的。

怨言無非是六國貴族的亡國之怨,咸陽當時多的是這些亡國貴胄;第二是家裡有軍人的秦人家屬,國家都統一了,他們的子弟仍然在四處征戰,不得安歇,這是思戀之怨。第三種是國家換屆中被清洗的那部分秦人。他們被二世戕害,這本身就是極其負面的情緒。所以,秦二世統治的咸陽城是一個怨言急需安撫的咸陽,秦也因此糊里糊塗的亡了。

最後,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的都是什麼書,《詩》並沒有燒啊,燒的都是奇談怪論,造謠生事的書,坑殺了六百儒生和方士,儒生在春秋戰國就是無能的代表,只會逞口舌之利,與國與家無用,還到處造謠生事,坑殺六百,始皇帝真是心慈手軟的人。後世歷朝歷代因為文字獄不死個幾十萬人。


玫瑰與宗教1


秦始皇絕對是一位被歷史嚴重抹黑的帝王。暴君,納尼?


翻爛史書,也找尋不到其所做的錯殺冤殺的案子,縱使完成了空前絕後的偉業,他也沒有像之後的劉邦、朱元璋那樣極盡兔死狗烹之事。

13歲登基,學六藝,練騎術、馭車馬,學習帝王之道。

22歲加冠,除醪毐、呂不韋,

29-39歲滅六國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

39-50歲擊匈奴、修長城、建陵墓、書同文、車同軌、建馳道、統一度量衡。

他的整個人生都在忙碌中度過。


我們總是喜歡用功過理論去評論歷史偉人,很顯然,秦始皇的功完全碾壓其對歷史的不良影響。千古一帝,實至名歸。

許多人會拿焚書坑儒說事,但是這本身就是對其極大的抹黑,書雖然燒了,但史料一樣傳承,儒也坑殺了,儒教卻延綿至現代。被彎曲的歷史,似乎很難糾正。即使歷代文人為其辯解,現代人仍將焚書坑儒與秦暴政相關聯。

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

一一魯迅(真的)


宗教在傳播過程中,喜歡講述苦難。基督教有羅馬帝國的壓迫,佛教有玄奘歷經千辛萬險求取真經。

而焚書坑儒也就成為儒家最好用的苦難梗,隨著儒家的興旺變得越來越廣泛流傳,越來越深惡痛絕。

以上


史是歷史的史


首先說秦始皇是暴君本身就是不對的正規的歷史課本中也沒有說過他是暴君, 只說焚書坑儒這件事漢武帝時代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儒家人士得志後,把罪人指向秦始皇,把秦始皇塑造成為萬世暴君、遺臭千年。比如:劉向杜撰的《唐雎不辱使命》與《荊軻刺秦王》。

秦始皇在位37年,沒錯殺一個權臣,從無屠城殺降行為,也沒有屠殺六國的王族大臣。當然留著的這些六國的王族大臣,也成了後來滅秦的主力軍 。

他是一個非常謙卑的人。虛心納諫、胸懷大局。郭沫若更是在記遊詩中寫出:“秦皇畢竟是雄才,北築長城南嶺開。”得讚美之句。

其實“焚書”與“坑儒”是兩回事

“焚書”:秦始皇獨尊法制!而很多標榜私學的人卻互相勾結,反對國家的法律、教令。從而使得國家的政令無法下達。而且焚燬的只是那些《詩》、《書》、百家語和史書,醫藥、算卦、農業方面的書並沒有焚燬。

“坑儒”:方士侯生、盧生與儒生私下船舶秦始皇的負面消息,試想哪一個開國之君能容忍,朱元璋?李世民?還是劉邦? 這種事情在封建社會是歷代皇帝都接受不了的,所以只用這點來說明秦始皇是暴君也不合理。

所以如果說秦始皇是暴君,那重點不是殺不殺功臣。而是 他修長城,修陵墓過渡的勞民傷財;秦朝過多的苛捐雜稅所致。苛政猛於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漢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這樣儒家就會把矛頭指向秦始皇,渲染出一個暴君的形象。


清茶話歷史


秦始皇確實是對中國歷史有巨大貢獻的皇帝,也確實對眾多開國功臣都十分仁厚禮遇。他同時也

完全不愛惜民力,視民眾為草芥,其統治令當時絕大多數民眾都早已不堪忍受。秦王朝只存在15年,便在天下民眾的群起討伐中二世而亡,除了秦二世胡亥和趙高濫殺忠良、自毀國家柱石外,秦始皇同樣要負相當重要的責任。

從歷史的客觀角度,我們可以讚揚甚至秦始皇的種種功績,統一六國,修築長城、驅逐匈奴,開拓南嶺,對後世中國的意義何等重大,但是必須明確秦始皇一切政治、軍事舉措的本心,從來都是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嬴秦皇室的一家一姓之私。他

期望的,從來都是自己的子孫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至於萬世,子子孫孫君臨天下,傳之無窮,而絕不會是出於任何為天下百姓去謀福利的初心。

秦始皇是窮奢極欲之人,他圖繪六國宮室,依其樣建宮室一百四十五處,又建造了規模更加龐大的阿房宮,到他死前共營造宮室七百餘所(關中三百餘所,關外四百餘所),蓄藏美女萬人以上。

秦始皇一邊幻想長生不老,召集方士求神尋仙,為此浪費大量財物,一方面徵發超過70萬的民眾到驪山,為自己營造富麗堂皇、遍佈各類機關的陵墓,墓中以人魚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珠玉珍寶,不可計數。

【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 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發北山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秦始皇的宮室和陵墓,在中國歷史上規模宏大,空前未有,天下各地的石料木材,都通過人力運輸到關中,以備其宮室、陵墓之用。秦始皇死後,這些從征服各國蒐羅的後宮美女皆慘遭殉葬,而且營造墳墓的工匠也被盡數活埋。

諸如此類大興宮室和陵墓的行為,更連“禍在當代、功在千秋”都談不上,於國家於民族毫無裨益,而僅僅是為著秦始皇自己的奢侈享樂。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為之所以留下千古罵名,不在於他活埋了幾百個大部分可能連儒都談不上、僅僅是騙子的方士,而在於他禁止私人學校,焚燬除秦國以外的各國史書,焚燬除博士官所藏圖書,除醫藥、農書、占卜以外的天下所有私人藏書,違令者被罰戍邊為苦役,"聚談詩書"則斬首,"是古非今"則滅族,這更是對中國先秦輝煌燦爛的文化事業的一大摧殘。

【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

當時全中國人口約二千萬,被秦始皇徵發造宮室和墳墓的,約150萬人,加上修築長城的50萬民夫,防禦北疆的30萬士卒,南征嶺南的士卒和移民50萬人,以及其他各類苦工雜役,總數不下三百萬人,竟佔了全國總人口的15%以上。

加上秦法嚴苛殘酷,許多平民因小事便淪為罪人,被徵發去服各種苦役。而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生活,秦始皇更徵斂無度,對百姓課以重稅,舉國大地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天下蒼生百姓更「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因此,不止是新被征服的關東六國【苦秦久矣】,就連秦國統治了六百年的關中本土同樣【苦秦久矣】。

秦始皇為著自己的奢侈享樂,秉承著《商君書》《韓非子》等典籍中那些代表消極愚民部分的施政理念,將天下民力透支到了極致,其統治令當時絕大多數民眾都早已不堪忍受。終於將秦襄公、秦穆公、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多位明君英主苦心孤詣積蓄六百年之久的國力和民心,在短短十幾年時間便盡數丟棄。

所以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天下紛紛響應,劉邦約法三章便收得關中父老民心,秦朝短暫統一二世而亡後,竟無一個半個故秦子民,更有復秦之念。這點甚至遠遠不及此前被秦國攻滅的六國。

【 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從幾千年之後的後人的角度,稱頌秦始皇的功績對後世中國何等偉大,這當然毫無疑問。然而這功蓋八荒、聲雄千載的功業,純粹是建立在當時億萬普通百姓的累累屍骨之上。

可是在驪山、在長城、在天下各地,勞累下慘死的百姓,嚴刑酷法下慘死的百姓,會感念這樣的文治武功麼?

刻石詛咒“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人,心心念念"伐無道,誅暴秦"的人,會感念這樣的文治武功麼?

所以秦王朝只存在短短15年,便引發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各郡縣雲集響應,劉邦項羽等眾多草莽英豪紛紛起兵,攻殺秦朝官吏,令“暴秦”一眾獨夫民賊,在天下民眾的群起討伐中,落得個“

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的下場。

因此秦始皇也成為兩千多年來,歷代史家激烈批判的反面典型,警惕著後世所有的明智君王以他為戒。

秦始皇驅御天下之萬民為其僕役,靠著人民血肉成就的那些歷史貢獻,再如何意義重大,也絕不是他的歷史罪行因此就可以不被批判的理由,

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暴君,而是萬千個無名無姓以血肉之軀去築就長城、篳路藍縷去開拓五嶺的人民!

暴秦的短暫統治和二世而亡,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

只有人民創造了歷史,也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真正主人。


狐狸晨曦


秦始皇被扣上暴君的帽子已經2000年了,但仔細的看一下歷史,這頂大帽子實際上是很可疑的。

秦始皇暴君的形象是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被輸灌到我們的認知裡的,然後幾十年來我們也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好像是前幾年,好像是百家講壇,好像是王立群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秦始皇沒殺過功臣。當時我就頓悟了,是啊,秦始皇這個大暴君真的沒殺過功臣啊。

死在嬴政時期的功臣還是有,而且還是大大滴功臣:呂不韋。但他是自殺的。雖然這裡面有嬴政逼他的成分,但也不冤。呂不韋下臺之後,其他國家的使者絡繹不絕的去看望他,都希望能把呂不韋請到自己的國家,而呂不韋本人也是很享受這種追捧的。但是,這種現象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秦國的安全。呂不韋身份特殊,他太瞭解秦國的底細了,如果讓他去別的國家,無疑是讓秦國赤身裸體的暴露在對手面前。但即便是這樣,秦始皇也沒說下死手,而是勒令呂不韋遷往蜀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呂不韋選擇了自盡。嬴政這樣的處理已經是很柔和,這要是劉邦和朱元璋來解決,呂不韋九族早就滅100個來回了。

除了呂不韋稍有爭議,但嬴政確實沒有殺過其他的功臣。

秦始皇一項比較著名的罪狀是:修長城,濫用民力。但是,秦始皇並不是從無到有的建長城,他是把各個國家的長城連到了一起,而且整個工程只用來三年。我們長春站都快修20年了,嬴政這3年再濫用民力能濫用到哪去?修長城,需要動用民力,問題是當初各國建長城就不動用民力了嗎?

秦始皇修長城,只是個順水人情,把原本現成的東西整合一下。但它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維護了帝國北方的安全。

當然了,秦始皇最大的惡名是焚書坑儒,但這是後輩文人的抹黑。秦始皇坑的是方士,也就是老道的前身。他為啥要坑方士,因為方士坑他在先。以徐福為代表,一票方士騙了秦始皇不少錢,然後背地裡瞎BB,說秦始皇壞話,這以嬴政君的脾氣能留著你們過年嗎?挖個坑,全埋了。秦始皇活埋的並不是儒生。所以在這一塊,對文化的損害是不存在的。

焚書是有的,但燒的是六國的史書,這就叫: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這對文化的損害是毋庸置疑的,讓現在的我們無法瞭解先秦時代的詳細情況。但站在維護帝國統一和穩固的角度,這樣做也是必須的。國家的統一,必然是建立在思想的統一之上的。

大家可以看看現在的敘利亞和烏克蘭,國家打成廢墟,為什麼?都是因為思想不統一,民間意見有分歧,然後被自私的政客利用,就出現了反對派,然後開打......

現在自媒體發達,但任何一個平臺都在協議中明令禁止:談政治。站在感情的角度,很鬧挺,但理智的去考慮,還是很有這個必要的。

而這一點,秦始皇在2000多年前已經看得明明白白。

我當然不是說秦始皇是個仁君,他的很多世紀大工程確實是靠奴役百姓來完成的,是靠累累白骨堆積起來的,統一戰爭中死的人倒可以理解。

我認為秦始皇終歸還是個暴君,但他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暴,是個小暴君。朱元璋、朱棣這些屬於中等的暴君。但暴君並不妨礙這三位也是明君。他們都是有能力,有手段,有知人之明的,也是能很好駕馭手下的。頂級暴君那得是北齊這種禽獸王朝才有資格擔當的。

秦始皇的暴,是小暴,而且他的暴是理智的暴,是為了政治理想服務的暴。他對百姓的苛刻是執行的法家思想,並不是自己的私人情緒。秦始皇不把老百姓當人,背後實際上是法家的不把老百姓當人。

暴秦這個鍋其實還得商鞅來背。


銳視覺何老師


秦始皇是暴君嗎?在兩千多年以來,長期由儒家把持的封建王朝社會里,早已眾口一詞:對朝‘’焚書坑儒‘’,對野修陵墓,修阿房宮,開馳道,建長城,禍國殃民,是個十惡不赦的暴君。這個結論在近代新文化運動以後,由於思想解放,慢慢有了爭議。說他‘’焚書坑儒‘’,一共也就坑殺五百多方士儒生,比起後來那些所謂聖君,一案動輒砍頭流放幾萬,真乃小巫見大巫;還有在清代所謂的康乾盛世中,借修《四庫全書》為由,毀掉了天下多少‘’異端邪說‘’書籍,誰也說不準。前所未有、規模空前的文字獄讓多少人家破人亡,真的無法統計。這些聖君們,一面大罵秦始皇,一面卻享受著始皇開創的紅利。譬如郡縣制、流官制到現在都是先進的;三公九卿制一直用到南北朝,直到隋文帝在此基礎上改為三省六部制,一直用到清末;他所創制的外圓內方的秦半兩方孔錢,也一直沿用到清末;他所倡導的‘’車同軌,書同文‘’,讓華夏大地保持了基本的統一,而不致分裂。‘’天不生仲尼,如萬古長夜,‘’同樣,如果沒有秦始皇,誰也不知道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麼樣。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貼標籤,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現狀,殺權臣的不一定是暴君,不殺權臣的不一定是仁君。秦始皇在規模空前的統一戰爭中,不屠城,不濫殺,對六國貴族也只是將其遷到咸陽監視居住,對社會沒有造成大的破壞與衝擊,使人民減少了不少痛苦。與後來的改朝換代過程中,造成的毀滅和人口銳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雲卷飛山


答案很肯定:是暴君!

但是他又是雄才大略的皇帝!

在戰國紛爭的年代,沒有一個超強的人統一中國,人民始終是處於戰爭狀態,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並統一了文字度量衡制定了統一的律法等,為此後的朝代開創了諸多值得效仿的做法。這是大功!後來的朝代再亂都有人統一,這也是學的秦始皇。統一的思想佔據了中國人的心,不僅是統治者的需要,也是絕大多數百姓的希望。所以,統一雖然有戰爭的殘酷,但歸根結底還是對百姓長期的生活安定貢獻更大!以短痛換長治久安既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百姓的需要!

秦始皇絕對是暴君。但在那個群雄虎視的年代,無論誰處在他的位置,都會為國家的安定作出一些現在人認為殘暴的事,但如果你處在他的位置,你一定不會認為過分,而是應該!我們認為他殘暴,是因為我們沒處在他的位置,如果處在他的位置,也許比他更殘暴!所以後來出現五代十國吃人的暴君、殘殺功臣的朱元璋,秦始皇可能還會認為自己夠可以夠剋制了!

其實歷史上沒有幾個開國仁君,因為開國之初不表現狠一點是安定不了剛統一的國家的,所以秦始皇的殘暴從政治角度上看是不奇怪的!作為百姓,沒有處在他的位置,是永遠不懂統治者的需要的。但作為百姓,當然希望仁君出現,為國為民不施暴政!


東方大狂俠


“殺功臣”並不是暴君才有的標籤,朱元璋誅殺功臣的確殘暴,但是他對百姓卻非常好,是個好皇帝。而秦始皇就不一樣了,秦始皇橫掃六國之後,兼併天下,濫用民力讓天下百姓苦不堪言,這才是真正的暴君。

秦始皇嬴政非常善於使用所謂的法家權術來打擊朝廷中的臣子,使用嚴刑峻法統治天下臣民。


另外,嬴政將自己的母親打入冷宮,誅殺了自己所有的同胞兄弟,是個非常刻薄寡恩之人。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朝曾經有一顆流星隕石墜落在東郡,上面被人刻了“始皇帝死而天下分”的字,秦始皇竟然命人將周圍上萬人全部誅殺。
當時的大權,完全掌控在秦始皇一人手中,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蔑視所有的人,根本瞧不起那些臣子,又如何會殺掉他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