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藏品賞析2018年11月21日

剔紅菊花紋圓盤,明永樂

故宮藏品賞析2018年11月21日

高4.2cm,口徑29cm,足徑22cm,清宮舊藏

盤圓形,漫淺式,圈足。盤內黃漆素地上滿雕朱漆菊花,外壁亦環雕菊花紋。

外底髹赭色漆,左側近足處針劃“大明永樂年制”行書款。

故宮藏品賞析2018年11月21日

永樂朝漆器上花卉紋的裝飾多為奇數佈局,3朵者均勻分佈,等距間隔。

5朵、7朵者,中央為一大朵,其餘略小,均勻地分佈在四周,其間以翻轉的花葉襯托,或間有含苞待放的花蕾,很講求視覺上的平衡感和整體感。


徐悲鴻東籬採菊圖軸

故宮藏品賞析2018年11月21日

近現代,徐悲鴻繪,紙本,設色,縱110cm,橫36.1cm

自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悲鴻。”鈐“東海王孫”白文長方印。右下角鈐“戊子”白文方印。

此圖系依據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文意而創作的人物畫。圖中身著長袍的陶淵明手持黃菊正回首眺望遠處起伏的南山,幽靜的田園風景映襯出主人公辭官退隱的淡泊心境。

故宮藏品賞析2018年11月21日

作者以飽含水分的墨筆直接渲染畫中的山巒,筆觸間留有空白,似白雲浮動,顯現出山體的空靈。溼潤的墨氣令朦朧的山巒平添了幾分煙雨迷茫的詩意。

依照中國傳統繪畫,人物的身長比例通常約為6個頭長,而此畫中人物的造型比例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身長為7個頭長,因此,圖中的陶淵明顯得高挑而文弱,更得晉人瘦骨清象、博衣廣袖的風姿。



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壺

故宮藏品賞析2018年11月21日

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壺,清乾隆,高9cm,口徑8cm,足徑7.5cm。

壺直口唇邊,扁圓腹,短彎流,環形柄,圈足。蓋拱起,上飾寶珠鈕。紫砂內胎,外髹黑漆,上繪金彩大朵菊花,花兒競相開放,花葉染為紅、綠色,一隻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底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故宮藏品賞析2018年11月21日

此壺的紫砂胎和彩漆結合緊密,底漆烏黑瑩亮,將金彩圖案襯托得華美富麗。圖案微凸,略高於黑漆地,使花紋更富於立體感。在紫砂胎上描金彩漆最需要解決的工藝是漆皮的剝落問題,一旦粘和不好就會成片地剝落。乾隆時期紫砂漆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此壺製作精湛,展示了皇室用器精美絕倫的藝術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