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地球最後的夜晚》正在遭遇自己的至暗時刻。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最新的爭議是:電影被實名舉報刷票房了。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1月1日,編劇李正虎微博發文稱“實名舉報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惡意刷票房行為。” 他曬出截圖,稱淘票票顯示滿座,但影院實際是幽靈場。片方很快做出瞭解釋,稱並不存在“刷票房行為”。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即使事情能被說清,電影的煩心事依然一點都不少。彷彿一個隱喻一樣,《地球最後的夜晚》跨年夜的夜晚真的成為了它在地球上最後一個超級賣座的夜晚。

電影預售破億,首日票房2.67億,與該片風格極度類似、但獲得更高口碑的該片導演畢贛執導的第一部長片作品《路邊野餐》最終僅有646.4 萬的累計票房,因此該片首日票房就已經是其30多倍。

但口碑和票房坍塌就從第二天開始。

該片第二日票房僅僅破千萬。豆瓣評分從預售前最高峰時的7.7分迅速直線下滑,目前是6.8分,而貓眼評分是驚人的3.7分,堪比另一位畢導的《逐夢演藝圈》。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但曾拿下多項金馬獎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顯然和《逐夢演藝圈》不是一個檔次的電影。那為什麼惡評如潮?

在電影上映前,該片還被視作國產文藝片的票房奇蹟,上映首日就以1.59億的預售成績打破中國影史文藝片預售記錄,總影史排名第五位,力壓《速度與激情8》等電影,僅次於《唐人街探案2》這樣的春節檔大片。

可是接下來的狂跌95%同樣創下國產片新的下跌紀錄。

片方之前打出的“一吻跨年”的營銷被拎了出來,一部受眾人數較窄的作者電影,卻用浪漫愛情商業片式的宣傳手法,該片一度創造的現象級票房和接下來的票房口碑坍塌都被認為是營銷帶來的兩面後果。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跨年夜另一個朋友圈裡的熱門是羅胖的2018時間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可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為什麼沒成為時間的朋友?

遭遇刷票房質疑,“青年畢贛”下場手撕觀眾,一部文藝片的至暗時刻

《地球》應該是第一部遭遇編劇實名舉報刷票房的文藝片。

編劇李正虎微博發文曬出截圖,稱淘票票顯示滿座,但影院實際是幽靈場。 

對此,片方晚間發文稱,經與三亞中視國際影城劉經理核實,因影院無官方微博,由片方方代為澄清,稱是因需臨時鎖座調試設備,約20分鐘左右後恢復正常,不存在刷票房行為。

更詳細的解釋如下:

三亞中視國際影城(港灣城店)2號廳為“氣味影廳”,12月31日10:00在該影廳放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需要調試氣味設備和導入腳本,但影城在上午9點左右導入腳本出現問題,所以需要臨時鎖座以調試設備(影廳故障記錄、時間見附圖1)。大概20分鐘左右排除故障,9:50恢復正常購票,影片10點整正常開場,本場次在故障發生前售出6張票(購票記錄見附圖2),並不存在“刷票房行為”。真實情況影院和片方都已上報相關部門。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回應速度及時,解釋乾淨利落,刷票房的質疑應該可以說明白了。

但電影的麻煩還不止這些。

2019年1月1日,針對電影出現的大量差評,一個叫“青年畢贛”的微博賬號做出了幾點回應,對那些打1分或者要退票的觀眾喊話說,“你們這行為對得起電影院舒適的座椅,對得起電影院震撼的音效和你吃過的可口香脆的爆米花嗎?”幾個小時後,電影出品方蕩麥影業做出聲明:“畢贛導演本人從未註冊過任何代表畢贛本人的新浪微博賬號。”

媒體聯繫到該片的製片人單佐龍,他也證實了“青年畢贛”的微博賬號並非導演本人。

目前,“青年畢贛”的微博賬號已被註銷。

事情沒有做總是可以解釋清楚,但觀眾的怨氣,才是片方眼前最大的麻煩。

從爆紅到暴跌,觀眾真的都在電影院裡睡著了?

電影曾經一度被視作年度文藝片營銷奇蹟。但現在在惡評的眼中,可能已經是奇葩了。

之前該片的文藝片賣相不錯:電影在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並獲得“一種關注大獎”提名。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而且在金馬獎上榮獲最佳攝影、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配樂三項大獎,並獲最佳導演、最佳劇情長片提名。

主演的號召力也不小。湯唯是有票房基本盤的女星,而且《黃金時代》後多年沒有在大熒幕上的作品。這一次的《地球最後的夜晚》,能夠引起很多影迷的關注和期待,非常正常。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加上電影又選在2018年最後一天上映, “一吻跨年”的噱頭,讓很多想要跨年的情侶,或者想要找人跨年的男同學,毫無猶豫地預定了兩張電影票。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電影那時候看上去文藝、浪漫、還很酷;當時電影的勢頭,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

有人也曾為片方擔心,這會不會是另一場類似於《愛情公寓》式的口碑崩壞甚至票房斷崖?但導演表示,宣發們不偷不搶不下跪,靠自己的能力做出這個成績,有什麼問題呢?

從首日票房來看,真的一切都沒有問題。

但影院裡呼嚕聲很快演化為“泡沫會破”、“爛片”、“被坑了”的控訴聲,而控訴聲很快引發出一場之前被擔心發發生的票房斷崖式下跌。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2018年12月31日,《地球最後的夜晚》大盤退票人次為31.9萬,退票率為4.4%,而全國院線排片也從首日的34.1%降到第二天的13.7%,上座率更是從46.4%降到5.2%。而影片第二日票房僅過千萬。

影片是典型的文藝片風格,節奏極其緩慢,幾乎沒有戲劇性的情節,更要命的是這部陪觀眾跨年的電影是發生全在夜晚的劇情,電影從頭到尾都是昏暗的色調。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從影像到情節都極其催眠的電影。

即使從文藝片的角度看,電影也是有爭議的,在豆瓣前五的熱評中有影評人寫道,“文本在畢贛的電影中變得不再重要,他已經成為了真正的造夢者”。

但另一條熱評寫的是,“導演知道自己前70分鐘講了什麼嗎?”

電影在70分鐘那裡一分為二。當觀眾堅持到第70分鐘,黃覺飾演的角色進入影院戴上3D眼鏡看電影,提示觀眾該片長達60分鐘的3D版一鏡到底終於來了。這時,片名《地球最後的夜晚》才正式出現。

但後60分鐘觀眾應該更不知道導演講了什麼。

更要命的是已經看得昏昏欲睡的觀眾還要用3D眼鏡, 看完之後很多觀眾的反饋又在“昏昏欲睡”後面加了一條——“頭昏眼花”。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如果說前面的70分鐘還算講了一個黃覺尋人的懸疑故事以及黃覺與湯唯的愛情故事,那後60分鐘則完全是黃覺的夢境。在夢裡,黃覺和湯唯“飛”了起來,對此觀眾紛紛表示不明覺厲:怎麼就飛起來旋轉了呢?這是一部科幻片不?

事實就是,本以為會看到一部《前任3》式的愛情片的觀眾們,最後發現自己看了一部真真實實的文藝悶片。

當電影結束的時候,還醒著的觀眾很多都送了一口氣:這個年,總算是跨完了。

而憤憤不平的影迷則在留言中加上了一句:如果通過鏡頭長短可以成為衡量一個導演能否載入史冊的標準,我們家門口的監控錄像可以拿奧斯卡了。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從一吻跨年到一覺跨年”,《地球》的鍋該營銷背嗎?

忽然之間,電影面前的菜就都被撤了,各種美好的期望都在這個寒冷重來的冬日,被凍得發紫了。

在口碑急跌之後,票房也失去了逆襲的可能。

而隨著追求儀式感的觀眾一起出來的,還有大量的一星差評。

上映前被熱捧的營銷被扯了出來,開始遭遇一場輿論吊打。

但這一切是營銷的錯嗎?

在此之前,宣發方煞費苦心地與院線協定影片在 12 月 31 日 21:50 開場,這樣影片結束時正好就是 0 點 0 分。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宣傳文案用心寫道,“觀眾可以與最重要的人一起度過一個最有儀式感的夜晚,一吻跨年!”

據說這個點子是在實戰中醞釀出來的。

最早主創們只是在抖音上錄製短視頻,談論跨年想做什麼的話題,這種宣傳操作其實很常見了。

11月30日,湯唯一支回答“地球最後的夜晚你會做什麼”的視頻在抖音上線,結果以愛情為核心的種種回應迅速成為熱門,網友關於每個人都能在新年第一天吻到最愛的人的 “標準答案”成為熱門。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片方因此受到啟發,宣發團隊也放大了這一需求,發佈的預告和海報中也強調了“一吻跨年”這個點。

當紅的抖音,則成為了宣發的主要渠道之一。

主創開始賣力參加線下活動和綜藝,比如畢贛去了知乎沙龍,跟女作家柏邦妮、張悅然大談情感話題;畢贛和黃覺先後登上《吐槽大會》等,即使效果未必那麼成功,但構成了話題是真的。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但最終令影片預售超越想象的還是“一吻跨年”的概念。

這個概念一打出來就火了。

概念之前不是沒有,但確實沒有文藝片這麼做過,文藝片+湯唯+“一吻跨年”構成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讓大量觀眾心甘情願入坑。

至此,《地球最後的夜晚》逐漸演變成一場事先張揚的跨年party,至於看什麼電影對買票的情侶們來說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只是似乎而已。

觀眾總有回過味來的時候,那就是影片口碑被反噬,營銷被吊打的時刻。

《地球》遭遇至暗時刻,到底是導演不會拍還是觀眾不識貨?

但這一切更像一場錯位。

電影是一部爛片嗎?不是的。

即使它和導演的前作《路邊野餐》太過相似,即使作為文藝片,影片前半段對於人物和情節的背景交代,還是過於支離破碎。

但作為國內極少數敢於造夢的電影,無論是強烈的夢境感,還是用60分鐘長鏡頭拍一場夢的創意,都是導演實力和才華的見證,即使不是傑作,也肯定不是爛片。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營銷是爛營銷嗎?也不是。

正好相反,影片營銷非常成功。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正是這場充滿噱頭的宣發營銷將一部文藝悶片推銷給了大量非文藝片受眾。營銷的目的是什麼?是讓更多人走進影院,它顯然做到了。

電影和營銷都沒錯,但營銷帶來的與期望不符的觀影感受,這個鍋,該誰來背呢?

影片的後續漣漪變成了一場奇葩說辯論。

一位資深電影從業者就在網上直接懟:“販賣情懷,成就自己,每一項都是錯,單純看不上。”

一位發行負責人則在朋友圈激動寫道:“我怎麼做才對?我做人口普查,我明察暗訪,我站在影院門口一個個審,發現非受眾立馬喝令退下,休想裝文藝片受眾?”

認為成功的電影人認為,可能被營銷“騙”進了80%的非核心受眾,但是隻要80%的非核心受眾中,有看完電影后轉換成核心受眾的人,就代表這種出圈宣傳方式是有效的。

宣發方甚至提出這是為觀眾好,“難道他們就活該一直看無腦的動作片和低俗喜劇嗎?“

而質疑者提出的疑問是:中國電影2018年獲得了610億的票房,但是其中有多少是類似《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樣依靠營銷炒作而從觀眾中攫取的票房呢?

事實就是,爭論的雙方,都永遠無法說服對方。

無論故事後續如何發展,足夠讓業界認清的是:即使國內觀眾的審美提升了,但《地球》這類文藝片受眾仍然是屬於小眾的,而過度營銷的助推,可能會引發普通觀眾的憤怒和口碑反噬。

但那要文藝片怎麼辦呢?

不破圈活不下去,破圈又容易被反噬,難道文藝片真的永遠只能小眾下去?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在羅胖《時間的朋友》中說道,小趨勢是什麼?是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小趨勢沒法跟,也不用跟。只需要我們隨時感知它,然後激發那些你早已準備好的力量。

《地球》抓住了文藝片票房上升和抖音營銷的小趨勢,把自己像一粒子彈一樣,發射了出去。

但結果卻證明:大部分觀眾當下依然更喜歡看輕鬆刺激的商業大片,未來可能會喜歡文藝片,但未來還沒來,這才是文藝片的大趨勢。

當這一切轟然倒塌,一切反噬來得那麼偶然又那麼必然,就像它當年成功那樣。

曾經的那些圍觀與讚美有多瘋狂,今天的質疑與嘲笑就有多無情。主創和宣發方越是努力辯解,質疑的觀眾越叫喊“騙子”。

只能說,電影輸給了時間。

被舉報刷票、票房跌95%、口碑崩壞,《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冷?

在文藝片被更多觀眾用一種更包容開放的心態去看待之前,片方想盡辦法,把一部不爛的悶片賣給了很多註定不會喜歡它的人。

電影拍攝中,曾經嚴重超支,導演畢贛朝著製片人聲嘶力竭地咆哮:“我現在什麼都可以不要!公司可以不要,家也不回,我他媽的只要拍完這部電影!”最後,在投資方追加投資帶動下,資金問題終得解決,畢贛堅持要保留的3D鏡頭也得以成功轉制。

那時候,看起來這部文藝片已經渡過了自己的至暗時刻,但後來的劇情發展證明:故事才剛剛開始。

《地球》為何從爆紅到暴跌?因為它沒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可《地球》為何沒成為時間的朋友?這個國產文藝片的永恆難題,顯然不會在2018年地球的最後一個夜晚得到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