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样用除草剂,才能避免药害的产生

近几年,除草剂使用量逐年增加,节省了除草的时间。但由于环境或人为等原因,造成植物死亡甚至对环境造成影响。使用除草剂产生药害主要由人为因素和外界因素引起。

一、人为因素

1、选用除草剂不当盲目滥用造成药害。由于对除草剂保管不当,导致包装标签脱落或标签腐蚀,看不清楚,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除草剂标签说明施用,造成药害。预防方法:妥善保管好除草剂,防止包装标签脱落,若发现标签丢失,应立即贴上新标签,标明该除草剂名称,施药方法。

2、作业方法不当。如使用封闭性除草剂后,人们破坏药膜,不仅失去除草剂药效,且易造成药害,如扑草净药土接触植物根系造成药害。

3、用药方法不当。使除草剂沾到种子上或雾滴飘移至敏感植物上产生药害,如 2,4-D,二甲四氯在风天使用,造成阔叶植物受害。

4、用药量不当。用药量过大或施药不均匀造成药害。

5、用药时期不当。错过最佳用药期,使除草剂与草坪草敏感期吻合,造成药害。

6、施药时间不当。高温、强烈阳光照射、空气干燥、雨水或露水未干时施药,引起药害。如地温使用扑草净,高温使用2,4-D,均易发生药害。

7、施药间隔期不当。同一种草坪应用两种不同药剂,或施用同种具长效作用的药剂,间隔期太近也能引起药害。如使用敌稗后不久,使用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使草坪草丧失对敌稗的解毒能力。

8、药剂混用不当。盲目进行除草剂相混,或除草剂与其他杀虫剂、杀菌剂或肥料混用,不但不增效,反而会降低药效,出现药害。如三叶草苗后除草,拿捕净与杂草焚混用易产生药害。

9、在植物敏感生育期使用除草剂。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除草剂的敏感也不同。一般植物的敏感时期,是幼芽期和抽穗扬花期,在这个时期使用除草剂,很容易造成病害。如24-D 丁酯若在小麦3叶前和拔节后到开花期喷施,药害表现为麦穗和叶片扭曲,出现畸形穗或抽不出穗。

10、喷雾器清洗不净。如喷过二甲四氯或2,4-D的喷雾器,清洗不净,或没有及时清洗,易造成双子叶植物的药害。

二、外界环境因素

1、风向、风速引起的雾滴飘移,造成药害。

2、低温高温易引起药害。低温寒流,植物受到冻害,降低抗性,易发生药害。高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加强,对药剂的触杀与吸收作用加快,来不及讲解而引起药害。

3、湿度。除草剂在湿度大时优于干燥的效果。如使用浓度上限就可能导致药害。

4、不同土壤条件,除草剂的稳定性不同。如绿麦隆在盐碱地使用会发生药害。一些土壤处理剂在沙土中因雨水淋溶到土壤深层造成药害。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使用土壤处理剂也容易造成药害。

5、水分。水分对除草剂药效发挥有很大影响,大多数土壤处理剂必须有土壤湿润的条件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如过度积水也会发生药害。

三、不同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导致受害后的症状表现也不同。

1、生长点,渐变黑褐色,新叶变形。

2、叶片,卷曲、皱缩、灼伤、枯焦、脱落。

3、叶色发黄,变红褐色。

4、木质部或维管束,変褐变黑,类似植物系统性病害。

5、全株生长缓慢、停止。

6、根部変褐、腐烂、其它组织生长停顿、枯死。

应结合草坪植物的某些生理病害和传染病害等综合考虑,以便做出正确判断。

只有这样用除草剂,才能避免药害的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