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檢察:鄉土裡的檢察情懷和智慧

旬阳检察:乡土里的检察情怀和智慧

有人說,一名優秀的司法官,不僅是法律條文的嫻熟運用者,還要努力成為社會關係的高超修復者,成為社會矛盾的高超化解者。

旬阳检察:乡土里的检察情怀和智慧

在駐村扶貧的幾個月,我感受的到這片鄉土的淳樸和善良,感受這裡的民風民意,這裡的人兒很熱情、誠懇、捨得,每次入戶,他們總是拿著最好的飯菜招待客人,看到他們一顆顆滄桑和憨厚的面孔,我知道他們所擁有的財富比我們更加來之不易,他們為生活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勤於我們更甚,這總讓每每“尸位素餐”的自己感到無比慚愧。勤勞的人兒最可貴,在這熱情的土地上,我渴望收穫的不僅僅是成長和成熟,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檢察人的人民情懷和智慧。

旬阳检察:乡土里的检察情怀和智慧

“麻花案”中有情懷。

在2018年1月,一位裹著圍巾和厚厚棉衣身材“臃腫”的婦女矗在檢察院的門口,經過詢問後才知道她是公訴部傳喚的犯罪嫌疑人,隨後我將她帶進了辦公室,她顯得很緊張,目光遊離在我和另一位檢察官的身上不敢言語。她是我們審查的一起食品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經營了一家麻花店,因為在製作麻花過程中添加明礬,結果導致檢測出鋁含量超標,被公安機關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移送審查起訴。乍一看案件的證據,有麻花提取筆錄、檢測報告、嫌疑人的供述,看似事實清楚的案件,但是我們注意到嫌疑人是否主觀明知和主觀故意,以及鋁含量雖超標是否足以導致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卻沒有這兩方面的證據,退回公安機關的補充偵查依然沒有蒐集到有力證據,案件如何處理?且不看案件的證據如何,倘若起訴,案件的社會效果如何?明礬作為麻花製作的傳統添加劑以提高麻花酥脆口感,一個僅僅初識字的婦女怎會知道添加明礬以致於鋁含量超標,課以刑罰豈不讓以之維持生計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近年來的像“內蒙古農戶收購玉米案”、“天津老太擺氣球射擊案”之類的案件訴諸法庭社會效果又如何呢?就本案而言,檢察官根據證據情況斷然以證據不足作出不起訴決定,相信雖免於起訴但是這種教訓對這位婦女而言可以說是畢生難忘,其實法律賦予我們檢察機關不起訴的裁量權,用好這項司法權,有時候不僅可以挽救一個人、一個家庭,也會暖了勞動人民的心。

旬阳检察:乡土里的检察情怀和智慧

“肇事案”中的智慧。記得有一起案件也讓我印象深刻。“人都已經不在了,對方還聲稱要錢沒有要命一條,希望檢察官能主持公道”,一位中年男子情緒激動的來到公訴部向檢察官哭訴,懇請檢察官一定要將某某逮捕。原來他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害人家屬,因肇事者僅履行了部分賠償義務,導致被害人家屬就賠償問題發生了爭執,而肇事者又是貧困人口。案件如何處理?捕還是不捕?不捕則被害人家屬情緒激動,可能演化為涉訴信訪隱患,逮捕則對肇事者有失公平,檢察官也可能淪為被害人利益的形象代言人。當然我們檢察機關僅就肇事者是否承擔刑事責任進行審查起訴,民事部分由利害關係人自行處理,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是矛盾依然沒有解決,被害人家屬也可能與肇事者因為民事賠償問題發生過激行為進而演化更大的矛盾。交通肇事罪屬於過失犯罪,社會危險性相對較小,但是也不排除個別情節嚴重或具有再犯可能的嫌疑人被依法逮捕,當然積極賠償取得被害人諒解的也可以獲得較大幅度的從輕處罰,雖然不可以濫用批捕權來強迫肇事者進行民事賠償,但這些都是我們督促其履賠的“籌碼”,於是我們傳喚了肇事者,經過簡單溝通,肇事者很快同意儘快籌款賠償。檢察官專注於追訴犯罪,但並不代表可以擱置民事糾紛任由其擴大,身在其位,有時候我們的話語更具有分量,也可能使弱勢群體的合法利益更容易得到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