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宏:員工無證進行特種設備操作,出險後僱主責任險能賠嗎?

引子

老陳用鐵片去敲剛焊好的焊渣時,沒有用面罩擋著,一點焊渣濺入老陳的眼晴,紮在眼球上面,老陳痛苦的大叫起來。

01

老陳沒讀什麼書,在公司幹了十多年,一直勤勤懇懇的工作,從一名普通的車間工人,自學成為一名維修工,工資也由原來的2000元變為5000元。工廠裡的什麼機器壞了,車間的班組長都找老陳,最後,公司就把老陳調到了工程維修部專門負責設備維修。

工程維修部設在工廠配電房旁邊,有一個辦公室,裡面擺滿了各種從設備上拆下來的東西,這裡成了安全檢查的重災區,每次公司安全檢查,都把工程維修部當作負面典型,工程維修部只有一名電工、一名維修工,因為場地有限、人員有限,公司的老設備又多,許多拆下來的東西還可以繼續使用,所以越堆越多。


陳俊宏:員工無證進行特種設備操作,出險後僱主責任險能賠嗎?


02

在工作中有時候需要燒電焊,燒電焊屬於特種作業行為,需要有焊工證。行政部叫老陳去考個焊工證,公司給予報銷,老陳小學畢業,覺得沒底氣去考,又因為工作忙,一直拖著沒辦。

公司有兩三百名員工,企業考慮成本問題,購買社保採用員工自願的形式,許多員工是外地人,不願意買社保,老陳也有同樣的想法。

老闆也很擔心員工的工傷問題 ,於是安排行政部,給沒買社保的員工購買了70萬額度的僱主責任險。

基於安全管理的因素,行政部一直在要求老陳考證,後面沒辦法,其它部門招人時,有的人有焊工證,行政部就和他們商量,如果有燒焊的工作,再臨時抽調過來,公司給一定的補貼,做了幾次,很不方便。老陳覺得那些人的燒焊技術不行,還要去其它部門辦借調手續太麻煩,有時候自己就動手燒焊了,把行政部的要求拋到了腦後。

03

受傷的老陳被送到醫院救治,滾燙的焊渣像一根刺一樣,紮在眼球上,灼傷、刺傷了眼球,在醫院住了將近一個月,老陳的這隻眼睛還是無光感,後來休息了兩個多月,視力檢測只有0.02,治療費花了六萬多。後面老陳去勞動局評殘,被勞動局評為三級傷殘。

公司的行政部找保險公司進行索賠,但是保險公司拒絕賠償,拒賠的理由是:保單投保時,老陳從事的工種是“維修工”,受傷時是從事焊接操作,焊接屬於特種作業,而老陳沒取得特種作業工種操作資格,保單的免責條款上明確載明,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

保險條款上載明:

第六條下列損失、費用和責任,保險人不負責賠償:

(二)僱員未取得國家規定特種作業工種操作證情況下進行特種作業工種操作所造成的其自身或其他工作人員的傷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相應資格,方可上崗作業。
《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第五條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並考核合格,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作業操作證》(以下簡稱特種作業操作證)後,方可上崗作業。



陳俊宏:員工無證進行特種設備操作,出險後僱主責任險能賠嗎?



04

老陳就賠償的事宜與企業進行了多次的談判,未達成賠償協議,最終通過找勞動部門的協調,賠償了155.5萬給老陳(23個月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1.5萬,另加上協商賠償30年的傷殘津貼,一次性付清共計144萬)。

《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本人要求退出工作崗位、終止勞動關係的,辦理傷殘退休手續,享受以下待遇: (一)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標準為:一級傷殘為二十七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二十五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二十三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二十一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直至本人死亡,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九十,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五,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七十五。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企業賠了一大筆錢,老闆心理不舒服,再加上買了保險得不到賠償,心裡不服氣,把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最終法院的判決結果,判企業敗訴。


陳俊宏:員工無證進行特種設備操作,出險後僱主責任險能賠嗎?


尾聲

企業老闆對這樣的結果非常不滿意,老闆認為行政部經理能力有限,炒掉了行政部經理......

談談企業的風險管理

1,工傷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是很常見的事情,許多企業因為沒有購買社保,那麼出現工傷事故,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2,作為企業負責保險的人員,對社保熟悉,而對於商業保險並不熟悉,一旦規劃不好,就會出現買了保險得不到理賠的情況。在本案例中,公司有風險管理的意識,也購買了僱主責任險來降低風險,但因不瞭解“除外責任”,導致出現事故得不到理賠,付出了155.5萬的慘痛代價。

3,在購買商業保險的過程中,需要找專業的人員配置方案,這樣才能保證100%的得到理賠,一旦找錯人,企業花了錢,還不能得到賠償。

專業人員會考慮:(1)特殊工種的問題;(2)勞務派遣工的問題;(3)上下班路上是否承保......

4,不是保險公司不賠,而是企業方負責購買保險的人不專業。

我能做些什麼?

經營範圍:《企業家庭風險全解決方案》

(1)常規服務:站在客戶角度,幫助客戶配置合適的家庭/企業保險;對沖基礎風險;

(2)增值服務:用法律、稅務思維,找出客戶風險點,用法律工具對沖風險;

(3)高端服務:家族辦公室,解決客戶傳承風險、稅務風險,子女婚姻風險、繼承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