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吃喝玩樂記(37):深圳鳳凰古村裡的小巷


2018年12月5日來到鳳凰古村參觀。

我們沒有走大門進入,走的是小巷子進入古村。

鳳凰古村給我第一印象和最深印象也就是窄窄的巷子。

屋與屋間的巷子僅容一人通過,這有什麼說法嗎?

原來小巷,本地人叫巷仔,也叫冷巷。

有冷巷自然有主巷,主巷還可以,比較寬,有2-2.5米。

冷巷的作用是什麼?當地資料說是居民為適應當地氣候的長期形成的佈局,因為這樣的空間比例,即使炎炎夏日,冷巷大部分時間都是陰涼的,並涼風習習。

古村內10屋9空了,冷巷內更冷了,有的已起青苔。

仍然有居民在古村內居住,挺好的,沒人住了,真就以為是個廢村了。個人認為古村以舊修舊這很好,保存了當地的古蹟和文化,但也要讓這些的房子使用起來,而不是一味空置,養蚊子和老鼠。

其實有些的房屋還蠻新的,但門口已是雜草,門鎖已鏽跡根深。古村內是有管理的,也有人搞衛生的,為什麼有些冷巷雜草垃圾感覺長年無人清理?

古村某些偏僻巷道都是危房,個人認為也要儘早維修了,不然不是古村叫廢村了。

有些的房屋已倒塌,建議仿古重建了吧。而有些新搞得有玻璃幕牆的,不倫不類,拆了吧。

總來的總的方向是很好,但還有待整體規劃以舊修舊並加強管理,讓每棟房子用以來,而不是空置,不然就不是古村文化村了,變廢村就不好了。

聲明:版權照片,請勿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