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共鑑賞——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盆

“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盆”(下稱“個人藏品”)與“北宋汝窯青瓷天青釉橢圓無紋水仙盤”(下稱“臺北藏品”),應為同一時期(北宋徽宗朝的官窯)產品,它們既有不相同之處,也有相同之處的不相同的效果。不相同之處,“臺北藏品”是“無紋水仙盤”,“個人藏品”是“有紋水仙盤”。而相同之處的不相同的效果是,二者都篆刻有“銘文”,“臺北藏品”篆刻的是乾隆皇御題詩,藏品徵,集182,187,110-67“個人藏品”篆刻的是令人猜疑的所謂“銘文”。前者為後人鑑賞和鑑定起重要作用,同時對本文鑑賞“個人藏品”將得到很好的借鑑和比照作用。 而後者的所謂“銘文”使人猜疑,可能還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效果。所以,我們今天對“個人藏品”的鑑賞,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是對瓷器本身的鑑賞(撂開“底款”和“銘文”不談),並抱著挽救和挽留的心態將其承傳下來,總比撿到一塊汝窯瓷片強得多,這才達到其預期目的。若是被那些所謂“底款”和“銘文”的干擾,並且橫加指責,說得其一文錢不值,最後只好把它推進垃圾堆裡,這對古瓷的保護、研究和鑑賞是毫無意義的。況且在全國範圍內屬於此類型的藏品並不多見,十分珍稀。

“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盤”高7.0釐米,深4.4釐米,口徑25.5×15.2釐米,內底徑23.5×13.5釐米,重685克。該器型侈口、深壁、平底、四雲頭形足,四周之壁胎薄,底足較厚,通體薄施天青秞,有開片,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支釘痕,呈芝麻狀,灰白色胎。 一眼看去,一件“雨過天晴雲破處”的釉色的器物展現在眼前,使人們有著十分清爽感覺。因其本身篆刻著一些所謂的“底款”和“銘文”(以下簡稱“附加物”),而使人產生諸多猜疑。

古瓷共鑑賞——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盆

主體圖

該器,從器型、工藝以及胎釉(圖2)等幾方面的質量(以下簡稱“質量”)情況看,屬北宋汝窯產品無疑。而進一步可看到那些所謂“附加物”,很不理解,與原物並不匹配。北宋的產品,什麼又篆刻西夏的所謂“底款”(“壽昌五年”)(圖3)?之後又篆刻上南宋的所謂“銘文”(邵局傲東京 官窯因得名 兼偶同卦列 守口匹如城 宋淳熙年御貢)(圖4),這起不是張冠李戴?無法說得清楚。

筆者認為,當前對‘個人藏品’的看法,應從兩個方面去研究和鑑賞:

一、主要是解決整個器物的“質量”問題。所以,從整體上說,首先認定,‘個人藏品’是否是真品,而不是去追究“附加物”的成因問題。說明白一點,要解決其“質量”問題,也必須首先把“附加物”撂下, 避而不談,細緻而準確地審查其“質量”的情況,使其露出“廬山”真面目,這才是收藏者對藏品要求和目的。如果被那些“附加物”所掩蓋、糾纏,而放棄對“質量”方面的鑑賞與研究,勢必出現偏差,走進死衚衕,甚至會有人指責——臭過死老鼠,往垃圾堆裡一扔,就算完了事,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人們只能通過認真、細緻地針對其“質量”方面的鑑賞與研究,若所得的結論,能說明其確實是地地道道的真品,而對於那些“附加物”,因擦不去,洗不淨(令人深思),只能說是因此而使其致殘,既不影響其器型的完整性,也不影響斷代,這才是對古瓷的保護、珍惜和鑑賞的客觀態度。古人說“十古九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不能苟且了事,應慎之又慎。前面己經提到,從“質量”上看其確實是地地道道的真品,若有人認為,因“附加物”所掩蓋、糾纏,有礙於美觀,不分青紅皂白,把它往垃圾堆裡扔,這一舉動不可取,因為這些“附加物”是在器物燒成後,再加上去的,與“質量”毫無關聯。可以退一步說,如果十分討厭這些“附加物”,倘若是把它打破而取其瓷片(不能粘連絲毫“附加物”),你能說這瓷片是假的?這是不可能的。這樣做能挽回一片真品汝窯瓷片,這就勝過把整器往垃圾堆裡扔,全落空,等等這些都不可取,不能苟且了事,應慎之又慎。

在瓷器上篆刻銘文,時有發生,有時也並非壞事。據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有關資料報道,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編號為“故瓷017851”的“北宋汝窯青瓷天青釉橢圓無紋水仙盤”為北宋徽宗朝的官窯,以天青釉色著稱於世。底刻清乾隆題詩,是精品中的精品。汝窯傳世作品不多,據考證此種無冰裂紋開片之傳世汝窯僅存一件。可見對這個“僅存一件”的器物,如果沒有乾隆御題詩,恐怕誰也不敢於下定論為真品汝窯?因此說,在瓷器上篆刻銘文不但不會毀容,相反,還能通過這些銘文而提高其知名度,對後人的鑑定和鑑賞提供了重要依據。這是在兩件相同類型的器物上,篆刻不同的“銘文”,而產生不同的後果。

從主體圖中,在還沒有看到任何“附加物”之前,感到十分清爽,一個“雨過天晴雲破處”的景色展現在眼前。

古瓷共鑑賞——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盆

胎、秞

底部的支釘痕,呈現芝麻狀,並顯露出灰白色胎體。秞層柔嫩、溫潤,顯現北宋制瓷工藝。

古瓷共鑑賞——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盆

底部及底款圖

從底部圖中,可看清底部有六個支釘痕和四雲頭形足。至於所謂底款“壽昌五年”從何而來,令人猜疑。因此,筆者曾作過這樣的設想,此器是北宋產品無疑,但產品出生產來後,通過各種流通、交流渠道,曾到過西夏,因西夏當時生產水平比較落後,無法生產此類產品,又因此器十分珍稀,便篆刻上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壽昌五年”(1099 己卯年,也就是宋徵宗在位前兩年),文中說到,與“臺北藏品”應為同一時期(北宋徽宗朝的官窯)產品。這是說同一時期而已,並不是說同一個年份。

古瓷共鑑賞——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盆

內底及銘文

原是北宋汝窯產品,曾落戶過西夏,久而久之,再過70—80年後,又轉回到南宋人手裡。因為到了南宋時期,因諸多原因,南宋再無法生產此類產品,而此類產品當時己十分珍稀、名貴,甚至在南宋宮廷可能己經失傳,為了挽回某一些不應有的損失。因此,時任南宋杭州官窯器監督官的邵成章,號稱邵局,便在此器內底篆刻一首五言詩,詩曰:“邵局傲東京 官窯因得名 兼偶同卦列 守口匹如城 宋淳熙年御貢”。作為貢品送進宮廷。此器所經的歷程是多麼曲折而複雜,曾幾經周折,暢遊祖國南北,為尋找新的主人,也曾流落過街頭,終於有所歸屬。正是:“昔日皇家珍稀物,今藏尋常百姓家”。

古瓷共鑑賞——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盆

古瓷共鑑賞——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