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土三七跟服用農藥差不多,吃這種“補藥”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

中藥“三七”是植物三七的根莖製品,別名“田三七”、“金不換”,有“北人參、南三七”、“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之說,是我們常見的雲南白藥的主要成分。其中以雲南文山的春三七品質最佳,有效皂苷含量7%~22%。其性溫、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腸經。

服用土三七跟服用農藥差不多,吃這種“補藥”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

“三七”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黃酮等,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滋補強壯、抗疲勞、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種內外出血症;還可以擴張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環,防治高血脂、高膽固醇、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後遺症等心腦血管病以及治療脂肪肝、肝纖維化等肝病和失血、產後久病等體虛之症。

服用土三七跟服用農藥差不多,吃這種“補藥”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

“三七”具有“生打熟補”的功效。即服用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治療跌打損傷有良效;服用熟三七(用雞油將三七炸黃,即成熟三七)能補血強身,對體虛、食慾減退、神經衰弱、疲勞、失血、貧血、痛經、術後恢復等效果甚佳。

服用土三七跟服用農藥差不多,吃這種“補藥”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

近年有研究對三七花苷進行了毒理學安全性評價,旨在為三七花及三七總皂苷藥物研究開發提供實驗依據,結果未見三七花苷具有毒性作用。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在服用三七之後出現毒性反應呢?

有這樣一則例子: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症狀是不明原因的發熱腹脹,肚子大,到醫院急診檢查到其腹腔內有大量腹水,考慮為肝硬化腹水。以往沒有肝病,怎麼突然就出現肝硬化了呢?經過耐心細緻的詢問,並親自到患者家裡探訪,終於找到了罪魁禍首——“三七”。原來,老太太雖然80多歲了,但身體一直很健康,就是最近幾年感覺有點關節肌肉痠痛,老太太平時一起玩的朋友介紹“三七”泡酒喝能強身健體,舒筋活血,於是就要來了幾株種在自家院子裡。這“三七”很好養,成熟後的根莖像生薑一樣,老太太也學別人把“三七”的根莖切片後泡酒喝,喝了一個多月,原本健康的身子就垮了,莫名其妙地出現乏力、胃口差,後來還出現了發熱和腹脹,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來,到了醫院一查,嚇了一跳,肚子裡全是腹水。

既然有研究表明三七沒有毒性,那麼老太太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因為老太太服用的“三七”不是我們平時使用的中藥三七,而是“土三七”。“土三七”又叫“菊三七”,極易栽培存活,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土三七混淆為三七,認為它們是一種東西的不同名字,其實它們是完全不一樣的藥物。土三七雖然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但是含有毒性,尤其是用土三七泡的藥酒,毒性更大。

服用土三七跟服用農藥差不多,吃這種“補藥”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

土三七中有一種名叫“吡咯烷”的毒物,會導致肝竇和肝小靜脈的內皮細胞損傷和壞死,導致肝臟的血“只進不出”,引起門靜脈壓力增加,形成腹水、黃疸等症狀,這種疾病叫做肝小靜脈閉塞症或肝竇阻塞綜合症。而且這種損害一經形成,常常無法逆轉,最終發展為肝功能衰竭或頑固性腹水,內科治療效果較差,晚期患者只有在接受肝移植後才能延長生存時間。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服用土三七跟服用農藥差不多,吃這種“補藥”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