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動魄30天戰“懸湖” 金沙江堰塞湖危機基本解除

驚心動魄30天 戰“懸湖”

惊心动魄30天战“悬湖” 金沙江堰塞湖危机基本解除

航拍白玉縣金沙鄉被淹沒場景。

金沙江蜿蜒千里,自西藏來,往雲南去,途中流經四川甘孜州白玉縣。

頭天晚上下了一場雪,四周的山都白了頭。11月18日一大早,看著太陽露了臉,白玉縣的居民們三三兩兩聚集到縣城的小廣場上,像往常一樣曬著太陽——仔細看,他們平靜的臉上還帶著一些倦意。就在幾天前,所有人並肩戰鬥,驚心動魄地度過了一場金沙江堰塞湖危機。

2018年10月10日晚22時6分,西藏昌都市江達縣和四川甘孜州白玉縣交界處發生山體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幸運的是,這次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隨後自然洩流20天,危險基本解除。然而11月3日下午5點過,江達縣波羅鄉白格村原山體滑坡點再次發生滑坡,金沙江被再次阻斷。這一次,自然洩流已不可能,9天時間,一條用無數人力和機具挖掘出的洩流槽,成為金沙江堰塞湖之殤的救贖之渠。“炸彈”解除瞬間只有一秒,但背後,是一場長達30余天的苦戰。

惊心动魄30天战“悬湖” 金沙江堰塞湖危机基本解除

白玉縣電信公司在一線設立移動電信信號基站。

這一戰,我們勝。

第一戰

堰塞體:長約5600米高約70餘米

水體:接近1億立方米

金沙江水斷了

11人突擊隊徒步7小時到達堰塞體

10月11日上午7點左右,白玉縣絨蓋鄉則巴村黨支部書記多吉接到了一個電話,像一個驚雷,炸得他幾乎跳起來:金沙江水斷了!

這個電話來自鄰近的生公村一位村民,作為絨蓋鄉距離金沙江最近的村子,他們最早發現10月10日山體滑坡後金沙江水斷了。幾乎就在多吉接到電話的同時,白玉縣的通知電話也打到了絨蓋鄉黨委書記根忠翁姆那裡。在11日上午頻密的電話鈴聲中,整個絨蓋鄉乃至整個白玉縣,都立刻進入了緊急狀態,一個消息快速地傳播開來——山體滑坡,金沙江被阻斷形成了堰塞湖!

當天上午8點,白玉縣召開了第一次應急搶險會議。會後,兩件事同時緊鑼密鼓地展開:趕赴現場調查情況,核查傷亡疏散群眾。

一支11人的突擊隊就地組成,白玉縣縣長阿央鄧珠和縣委副書記胥東帶隊,立刻往現場出發。從白玉縣城到堰塞體,直線距離只有20公里,但地形相當複雜。突擊隊乘車到達距離江邊7.5公里左右的則巴村後,又借了幾輛當地村民的摩托車,繼續往前走。上午10點,在生公村的一個山坡上,堰塞體終於進入眾人視野。

“遠遠看過去,(滑坡)量大得很。”白玉縣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局局長鐵塔仍記得當時看見的場景,但要對堰塞體做進一步評估,突擊隊仍得繼續往前走。這一走就是7個小時。

當天下午5點過,鐵塔等人終於抵達金沙江邊距離壩體約200米處。第一次勘察就此展開。

惊心动魄30天战“悬湖” 金沙江堰塞湖危机基本解除

被安置的學生領取洗漱用具。

駐守4天4夜

堰塞湖自然洩流險情解除

在11日上午突擊隊前往堰塞體的時候,一系列的應急救災以及疏散工作同時展開。

11日上午,白玉縣和甘孜州先後成立了應急搶險指揮部。中午,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和省水利廳派出的工作組趕赴白玉縣。

堰塞湖的蓄水量一路上漲,到當天下午3點,已接近1億立方米,省防指和西藏防指正式命名該堰塞湖為白格堰塞湖。下午4點30分,省防指啟動Ⅳ級防汛應急響應。與此同時,金沙江沿線各縣、水電站、水庫,各級水務、國土、氣象、測繪、消防等部門第一時間響應,應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結起來。

10月12日,國務院工作組抵達白玉縣指導搶險工作,並組成了前方聯合指揮部。12日下午3點,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啟動了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

而包括11人突擊隊在內的第一批搶險人員一直駐守在江邊,並隨時到壩體上查看情況。12日下午5點15分,轉機出現了:壩體較低處一條小溪形成,江水開始慢慢溢出,水流速度約為30立方米/秒。隨著水流逐漸增大,10月13日上午8點30分,白格堰塞湖自然洩流流量超過5000立方米/秒,已大於金沙江上游來水量。當晚10點左右,白格堰塞湖實現“出入庫平衡”。10月14日下午2點,防汛應急響應宣佈結束。

堅守4天4夜後,阿央鄧珠、鐵塔等人終於開始陸續撤離。為了保證安全,仍有一批人員繼續堅守,直到10月17日。

惊心动魄30天战“悬湖” 金沙江堰塞湖危机基本解除

搶險人員徒步運送救災物資。

第二戰

堰塞體 比第一次高出60-100米

水體 約2億立方米

更大滑坡發生

洩流渠道被阻斷 堰塞湖成為高懸的“炸彈”

不到一個月,更大的危機再次降臨。11月3日下午6點08分,絨蓋鄉黨委書記根忠翁姆接到村民其麥打來的電話,“山又垮了,這次垮得更兇。”金沙江再次被阻斷。

疏散仍是第一要務。絨蓋鄉的幹部們迅速行動起來,到當晚8點,處於危險區域的則巴、生公、協塘、優巴4個村的150餘戶村民全部疏散。20多天前的應急系統再次運轉,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一次,整個體系更加迅速而有效,但需要面對的困難也更加具體。根據現場查勘和測算,這次滑坡估算新增滑坡體約200萬立方米,完全淹沒了此前自然形成的洩流渠道。

最惱火的是,堰塞體壩高大大增加,較之前幾乎翻倍,高出了60-100米,這意味著自然洩流的時間會被極大地拖後。如果要等待自然洩流,預計要到11月15日左右,但是12天的時間,可以讓新形成的堰塞湖蓄水量達到約7.7億立方米,是第一次堰塞湖蓄水量的3倍,這無異於一顆高懸的“炸彈”。在這種情況下洩流,壩體可能快速潰決,給下游造成巨大破壞。

人工干預勢在必行,又一場大型戰役就此拉開序幕。

24小時連軸轉

提前18小時打通生命通道

人工干預的路子定了,那麼怎麼幹預?在炸藥炸、水炮衝、機器挖等多個方案裡,11月6日上午,可行的最終方案被鎖定——用機器挖掘出一條洩洪槽。

挖槽,需要大型設備,但交通不便怎麼辦?經過多次勘察研判,大型機具能到達壩體的唯一方法,是從白玉縣境內往金沙江開出一條路來。11月5日下午3點左右,在下游葉巴灘水電站施工的水電五局的2臺挖掘機抵達白玉縣城,隨即向則巴村方向前進。下午3點半,運送挖掘機的拖車抵達了絨蓋鄉俄巴村。

“從俄巴開始,路很窄,拖車走不了,只能挖掘機自己走。”負責護送這2臺機械的鐵塔說,挖掘機履帶式的前進方式,決定了它的最高時速只有3公里,而且長時間高速行駛,驅動軸承發燙極易損壞,“只有專門安排一輛車送水,每隔45分鐘到1小時給挖掘機淋水降溫。”

冒著6日凌晨則巴山上突降的暴雪,在13個小時的艱難行駛後,2臺挖掘機終於抵達則巴村,開始打通到江邊7.5公路生命通道的施工作業。隨後,更多的挖掘機陸續抵達,在“人休機不休”的連軸轉施工下,8日早上8點過,到江邊的通道被打通。

接下來的工作,是沿著河床闢出一條通往壩頂的道路。8日下午2點30分,來自水電五局的挖機手趙明喜將第一臺挖掘機成功開上壩頂,這比預計的“11月9日內”這一期限提前了18個小時。

無人機監測預警

人工導流槽洩洪成功

從挖掘機抵達壩頂那一刻開始,挖掘洩洪槽的工作就啟動了。挖掘方案几經研討,最後決定先從2966米高程挖掘到2955米。總共有12臺挖掘機(甘孜11臺,西藏1臺)、4臺裝載機在壩上作業,幾十名機械手換班不換機,24小時連軸轉。

11月10日上午,在累計開挖約2.4萬立方米土石後,2955米高程導流槽基本貫通。此時水平面距離洩洪槽還有幾米的距離。等待還是繼續挖?再次研判後,指揮部決定繼續挖掘到2992米。

“挖掘工作在多重危機中進行,現場可能遇到塌方,堰塞體就像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潰壩;另一側山體也有再次垮塌的風險。”指揮部為此制定了安全方案,加強監測預警,監測動用了無人機、北斗衛星、邊坡雷達以及流動哨等。有一次,山體發生小型滑坡,挖掘人員根據預警信息迅速撤離,安全之後又重新投入工作。

12日凌晨4點是預計的洩流時點。那一晚,現場所有人都沒有睡。“彷佛等待生產一般,期待、焦慮、緊張都有。”在焦急的等待中,洩洪槽終於達到了預計的水流量,過流成功。

12日18時,導流槽實測流量2.5立方米/秒;13日7時50分,過水斷面實測流量63.1立方米/秒;14時,估算過流流量800立方米/秒,堰塞湖面開始下降;18時,洩流流量已達到3.1萬立方米/秒。

13日下午,應急管理部通報,人工干預符合預期,斷流超過200小時的金沙江上下游已貫通,斷流問題解決。

最新動態

甘孜州轉移安置18849人

危機過去,但家園目前尚不能返。

在二次山體滑坡造成的堰塞湖危機裡,白玉、得榮、巴塘等縣多處房屋、農田被毀,牲畜被沖走。截至11月13日,僅甘孜州在第二次白格堰塞湖險情中就轉移安置18849人。11月17日下午,白玉縣金沙鄉八吉村安置點,村主任王勝帶著十多個村民,開始搭建兩個雨棚。天氣越來越冷,金沙鄉已迎來幾場大雪,露天的篝火不足以抵禦嚴寒,更多的安置工作還在不斷進行。

“我們這裡最高峰時,安置了177人。”王勝年輕的臉被冬天的風吹得紅彤彤,“學生娃娃些二十幾個,現在都安置到縣上去繼續讀書了。一部分村民房子沒問題的,也回家了,還在這裡的人大概100出頭。”他說話的當口,白玉縣人民醫院的醫生撩開一個帳篷走了出來,2人抬著一鍋預防感冒的中藥,招呼著村民們來喝。

下午4點,雪越下越大,喝完中藥的村民們圍著火堆坐下來,慢悠悠地聊著天。不遠處,第一個雨棚的雛形已經立起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