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岁到60岁的八极拳人

从6岁到60岁的八极拳人

【八极拳的前世今生】

谈起八极拳的前世,也许是从1982年4月接待1982年日本武术考察团后才被世人所知。当时孟村人心中还埋藏着对日本人侵华战争的仇恨与痛恨,并且孟村也未对外开放(作为一个回族自治县,它在1990年才对世界打开了自己的大门),克服重重困难,习武者们谨慎、警觉并顺利地接待了考察团。日本考察团此行结束后,于第二年再次访问中国,并邀请吴连枝先生、李俊义先生赴省会石家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他们还就两次与孟村人的接触,在日本有关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这使孟村八极拳在日本以及亚欧许多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后的十几年当中,不断有国内外武术爱好者来孟村考察学习,使孟村的习武热情进入了空前高涨。

从6岁到60岁的八极拳人

李俊义先生与我们畅谈八极拳

【八极拳融入生命之中】​​

也许就是这样,我们没有永远的敌人,唯有强大的民族,才会保障国人的安全。而我们华夏子孙,也无比愿意,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世界分享,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此后,从小娃娃,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每一个孟村人,都深深地将八极拳刻在了自己的生命的轨迹里。

从6岁到60岁的八极拳人

​​

【李俊义老先生热情好客】

走进广场,一位老爷爷骄傲地告诉说道:“八极拳是全国的,不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基地就是这儿是老根,别的我不说了,在孟村就是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国都说八极拳是孟村是发源地,正宗八极拳是吴家。

随后,我们更是有幸见到了李俊义先生,他给我们讲授了练功之道。他说,练八极拳要有气感。不可能两只手抬着,两只脚对着就躺着能睡觉,所以现在好几个练功的方法在于恢复婴儿时期那个先天的状态,后来这个活动,称为后天之气。所谓后天之气,就是应该练任何功法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吸气和出气,道家称其为吐纳。现在好些人在讲究光讲究出气,但是忽略了吸气,你光注意了吐不可以,你必须首先注意纳,这个纳就是吸收身体间的空气。咱们所讲的这个人体里边的这个气,它不是单纯的空气,是什么呢?比如说胃,身体运动以后啊它经过这个胃酸它加热它就产生了一种乳白色的液体,这个液体,它可以转化成气,肾脏也是出气的,人老,一般老的是肾气不足了,因为肾入古,就迈不开步了。

他还强调,作为科技大学的学生,这正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事情。生命中要讲龟息大法,心脏跳动缓慢,有利于延长寿命。要想心脏跳动得慢,就必须把心静下来,稳下来,这样才能缓解心率。要讲自然大道。

也许,这也就是武术教给我们的道理吧,强身健体,平心静气。

从6岁到60岁的八极拳人

【采访八极拳教练】

走进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和孟村一样,没有豪华的设备,有的只是简朴和真诚。八极拳八世嫡传吴大伟正在院子里教徒弟打拳。训练室内,八极拳学员们也在教练的带领下专心致志地练着,没有空调,只有夏风拂面。小至6岁,大至60岁,大多数都是短发,头发稍长一些的,汗水早已将它们紧贴在了额头上,在一声声指导声中,出拳和踢地,他们都做得铿锵有力。我们还惊奇地看到了一个外国学员,原来是一位从网上了解到八极拳的瑞士友人。

随后,我们参观了另外一个训练馆,这其中还有国际比赛擂台。有些学员到这里来学习是为了考大学,而有些人则终其一生留下,有些人则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结交更多的朋友。谈及近些年来走入家家户户的网络,教练表示只能用来宣传,而用来教学则没有意义。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纠正错误的动作,而错误的动作一旦形成,是很难再改过来的

。谈及培训中心的经营模式,我们得知,收入难以抵偿开销,是吴大伟先生一直在通过演出等得到的积蓄进行补贴,不为盈利,只为传承。而关于未来,他们正打算将培训中心改造成学校模式,预计将于八月底动工,这样能使前来练武术的学员能够同时不落下文化课。同时,他们也正在根据现在的市场需求对传统模式做一些调整、改动,包括教学方面,招商方面,推广方面等。尽力适应社会,只为更好的传承,从而使八极拳不只是成为“遗产”。

从6岁到60岁的八极拳人

【把感动留在心间】

从6岁到60岁的孟村人用他们最淳朴、最热情的方式接待着我们,他们只想过最简单的生活,不问繁华,把祖辈传下来的八极拳带给世界,八极小队,深为感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今天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实地的交流,远比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更具价值。尽管步履在汗涔涔中有些迟缓,尽管听着难懂的沧州话,尽管太阳很毒,但华夏拾遗八极小队,还在前行!

从6岁到60岁的八极拳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