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而又令人費解的《錦瑟》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一首《錦瑟》,想必大家中學時代都讀過,也都很愛讀,因為詩的意境實在是迷人。但真正能夠讀懂這首詩的人卻少之又少。這首迷人而又令人費解的《錦瑟》究竟想表達些什麼,古往今來,眾說紛紜。在這篇文章中我先羅列出三種最主要的看法,然後再說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迷人而又令人費解的《錦瑟》

第一種看法是這是一首詠物詩。黃朝英《緗素雜記》中記載,東坡雲:此出《古今樂志》,雲“錦瑟之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案李詩,“莊生曉夢迷蝴蝶”,適也;“望帝春心託杜鵑”,怨也;“滄海月明珠有淚”,清也;“藍田日暖玉生煙”,和也。一篇之中,曲盡其意。詠物一說雖有其部分合理之處,但似乎很難解釋尾聯:既是一首單純的詠物詩,又怎會在詩的末尾突然對一份感情不勝唏噓呢?

迷人而又令人費解的《錦瑟》

第二種看法是這是一首戀情詩。李商隱曾在令狐楚府中做過幕僚,可能與府中一位叫“錦瑟”的青衣有過一段美好的戀情,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與之分開了,所以現如今寫一首詩借物之錦瑟來委婉曲折地表達對人之錦瑟的思念之情。

第三種看法是這是一首悼亡詩,表達的是對亡妻的思念之情。二三兩種看法有相同之處,都是表達對一位異性的思念。但悼亡詩比戀情詩有著更多感傷的成分。

在羅列完這三種主要看法後,下面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詩的主要功用是抒情,而人的情感又是錯綜複雜、紛然並陳的,所以在一首詩當中同時表達自己的多種情感並不稀奇。詩的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很顯然是緣物生情,感傷於自己的青春已逝。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是恍惚間有了人生如夢的感受,也包含了自己蹉跎半生功業無成的不甘心。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更是空幻縹緲到了極致。尾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想說的是,一方面這段美好的感情能夠在將來成為很值得“追憶”的東西,但另一方面又懊悔自己“當時”沒有好好珍惜。但凡美好的東西總是稍縱即逝。

迷人而又令人費解的《錦瑟》

當我們讀完全詩後,也會和詩人一樣陷入一片感傷悵惘的心緒之中。什麼是詩呢?詩人筆尖沁出的一滴淚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