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錦瑟》爲什麼大家看不懂還拚命說好?

李商隱的《錦瑟》,其主旨眾說紛紜,歷來解讀近乎摸象般五花八門,只能接近而不能抵達,但並不能由此界定大家都看不懂,頂多只能說大家都看不透。梳理各種各樣的解讀,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首詩的情緒是淡淡地悵惘、憂思、迷離,這種情緒在華美的文字背後,在某一瞬間的“共情”,給了讀者一種“吾亦有所思”的主觀合拍的感覺,這也是李商隱的詩歌的最大的魅力之所在。

試看全詩: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的《錦瑟》為什麼大家看不懂還拼命說好?

人們常說琴瑟和鳴,而此詩單表錦瑟,而琴之不見,這種感情顯然有一種求不得、愛別離的意味,與司馬相如直抒胸臆的《鳳求凰》不同,李商隱的《錦瑟》一詩的情感更撲朔迷離更幽深莫辨。

全詩以錦瑟起句,然後通過一系列繁雜蜂擁的意象疊加,駕輕就熟地運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就像照片多次曝光顯影一樣,一層層、一片片的反覆纏綿,更像印象派的油畫一樣,一筆筆、一塊塊的往返塗抹,從而構築了一篇宏達而幻滅的意象,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的狀摹中,帶給人一種朦朧、飄逸、悽清的絕美的虛空感。而最終“只是當時已惘然”一句與首句呼應,這種渾然一體的妙境具有多重解讀的空間,是成林成峰還是見山見水在每個人的眼裡都是不一致的,而這種多樣性的謎之遐思才是這首詩的獨特的審美構成的重要特點。

我讀李商隱的這首詩,總是不自覺的想起張棗的《鏡中》:“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有時也會不由想起海子的那句詩:

“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

李商隱的《錦瑟》為什麼大家看不懂還拼命說好?

拿現代詩與李商隱的無題之類的詩比較著讀,你才會更加發現李商隱在詩歌的創作中的穿越般的天才光芒,這種煙花般的燦爛開闢了唐詩另一方幽深的表達空間,在久遠的歷史深處穿雲駕霧而來,現代詩的審美取向與之不謀而合遙相唱和,華彩斑斕而又曲徑通幽。

李商隱的一生,糾結而彷徨,左支而右絀,而這種人生、情感上的聚散分合,在他幽怨暗生的詩歌中浮光掠影地顯現出一種搖曳生姿的純粹的美,使其詩歌與生俱來的絕美風姿,歧義重生、暗礁密佈,但卻給人一種別樣的美學體驗和意象感悟。

李商隱的《錦瑟》為什麼大家看不懂還拼命說好?

既然無題,又何必鑽牛角尖去鉤沉出其中的微言大義。

只要是美的,哪怕無意義,哪怕不可言,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體驗。具象隱去,意象雲湧,而蘊含其中的情感表達多姿多彩,感悟到這種情感的潮湧,才是體悟李商隱詩歌美好的一面的“不二法門”,虛實之間,又何足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